首页>文艺>新闻眼

连惊悚片的皮都没有披上

时间:2013年06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许 波

连惊悚片的皮都没有披上

——评电影《杀戒》

  兼顾电影艺术的艺术价值、思想文化价值与市场商业价值三者的平衡,是电影艺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新近上映的影片《杀戒》,无论在艺术价值、思想文化价值,还是在市场商业价值方面均乏善可陈,是一部逻辑矛盾、主题缺失、故事乏味、人物单薄、类型混乱的作品。

  影片以倒叙、插叙、闪回等多种电影表现手法,讲述了生活在小城里的肖立昆与江月娥闪婚成为夫妻,并生下儿子肖磊。婚后夫妻之间出现了无法弥补的感情裂痕。在确认江月娥出轨后,两人决定离婚,但江月娥誓死争夺儿子肖磊的抚养权,而肖立昆也毫不让步。夫妻为抚养权对簿公堂,江月娥突然在法庭宣称肖磊不是肖立昆的骨肉,并做DNA亲子鉴定以证实。精神重创之下,肖立昆回老家取出祖传的杀猪刀试图报复,但最终却放弃了报复计划,将刀扔入江中,从内心宽恕了江月娥,也救赎了自己。影片名为《杀戒》,倒不如叫做《戒杀》更为贴切。

  影片中的江月娥和肖立昆自婚后便矛盾不断,其根源在于江月娥从内心就看不起肖的家庭及肖本人,以及她无法满足的“春心”。而孩子出生后,完全是肖一人带大,江却丝毫未尽母亲的责任,也看不出她对孩子有任何爱和关心。但在影片后半部分,江却一反常态一定要夺回孩子的抚养权,以非常执著甚至极端的方式想尽办法将孩子从肖的身边带走。这种编排既违反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也违背了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因而给观众以不真实之感、虚假之感。而艺术如果离开真实,则很难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对故事情节的认可,是不可能打动观众的。逻辑性无论对于人物性格塑造还是对于情节故事的编排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逻辑的混乱与矛盾造成该片无法弥补的硬伤。

  另外,纵观全片,影片故事情节混乱而乏味,没有明确的主题,是讲闪婚的弊端、家庭阴影对个人成长和婚姻的影响、婚外恋情、家庭和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报复与自我救赎,似乎都有点儿,但又似乎都不明确。好像什么都想说,但又什么都没有说清楚。对于电影作品来说,故事是重要的,而讲好故事更重要。可惜的是影片《杀戒》既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支撑,更没有将故事讲好。它所讲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了,既没新意又没深度,甚至还不如坊间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鲜活、深刻。加之导演对故事“讲述”能力的欠缺,必然使这部本就平庸的影片滑向更加平庸的境地。而演员由于受限于影片本身,其表演水准大打折扣,人物外在化表现严重,简单而贫乏,缺乏厚重感和丰富性。纵观全片,很难相信这部影片的编剧竟然是刘恒。与其以往的作品相较,这部影片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存在较大的距离。联系到影片及近来有关该片沸沸扬扬的导演权之争,影片创作者们的诚意很让观众心寒,而这对中国电影艺术、电影产业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就影片类型来看,创作者似乎有意要将《杀戒》作成一部惊悚类型片。在影片开始以一系列镜头营造出恐怖惊悚的氛围:昏暗而幽静的游泳池、蓝色的池水、暗淡的灯光、身着黑色雨衣的背影、明晃晃的杀猪刀……然后是挥刀砍杀,飞溅的鲜血染红了池水,顺着鲜血的流淌映出影片的片名。从片头的这段画面看,确实诡异而紧张,颇有惊悚片的风格,画面也很精致。将观众的观影情绪一下便调动了起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与一探究竟的欲望。如果顺着这种风格延续下去,相信应该是一部不错的惊悚片。然而,随着片名的推出,影片无论风格还是画面、色彩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一部具有精致画面、色彩典雅的惊悚片,一下变成为画面粗糙、色彩朴素的现实伦理生活片。其后影片的发展没有恐怖、没有惊悚、没有诡异、没有悬念,完全是对主人公现实生活的影像记录。只是在影片临近结束时,又对开始时的那段画面进行了一次“重放”,并清楚地告诉观众那不过是男主人公的“梦境”而已。由此也不难发现,影片的创作者在影片创作之初对影片的定位就很模糊、没有考虑周全,使得这段所谓的惊悚在影片中显得突兀而不伦不类。而这无疑会成为电影创作者,尤其是创作、拍摄惊悚类型片所必须要引以为戒的一个负面案例。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