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原创纪录片向京剧致敬

时间:2013年06月06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钱 力

  2013年4月,法国戛纳电影宫外,锣鼓阵阵,急管繁弦,来自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为推介央视纪录频道大型纪录片《京剧》而进行的精彩演出,震撼了第50届戛纳春季电视节的各国参会代表,惊叹和喝彩声不绝于耳,演出结束后,观众将京剧演员们团团围住,纷纷要求合影留念。

  83年前,1930年2月16日,京剧大师梅兰芳携《汾河湾》、《剑舞》、《刺虎》等剧目,远渡重洋到美国纽约百老汇舞台进行演出,这是京剧在太平洋彼岸的首次绽放,盛况空前。观看此次演出的西方观众认为,京剧艺术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而这一幕,在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热播的纪录片《京剧》第四集《大登殿》中将看到。

  美声唱法讲出通俗故事

  “如果一定要归类的话,我那部《舌尖上的中国》是通俗唱法,这部《京剧》是美声唱法。”在日前举办的纪录片《京剧》首映式上,陈晓卿打趣地这样形容。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介绍,今年4月初,在央视纪录频道参加的第50届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国际纪录片交易大会上,纪录片《京剧》的点击率在亚洲纪录片中名列前茅,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京剧艺术的巨大魅力。

  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情感从来都是吸引观众的法宝,纪录片《京剧》总导演康健宁告诉记者,他们更希望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展示京剧的起源、京剧的遍地开花、京剧艺人的生存地位、京剧女艺人的出现等。通过故事化的方式,让观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命运的离合悲欢勾勒出一部京剧发展史和时代变迁史。

  如果观众能留心看《京剧》里的采访,会发现其中很多画面在讲述的老人,像王世续、李砚秀等等,名字上都被画上了红框——2004年,纪录片《京剧》的总导演之一蒋樾就开始着手采访健在的京剧老艺人。2010年,央视纪录频道成立后,纪录片《京剧》正式立项,全片共采访了180多位老艺人和研究者。在纪录片热播的当下,片中采访过的老艺人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拍摄的这些人,都是颤颤巍巍、拖着病体、强打精神接受采访的。看到这种人生的沧桑,让我们非常感慨。”蒋樾说。

  文化背后带来思考的力量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给观众带来了口水与泪水。2013年,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表示,希望纪录片《京剧》在向全世界观众传播文化的同时,带给观众思考的力量。

  纪录片《京剧》不是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而是向京剧致敬的大集锦。“京剧观众越来越少,京剧曾经拥有的剧场、大师故居也越来越少,这是很无奈的事情。”康健宁谈道,在拍摄的过程中,他感受到这一国粹的危机感和悲凉感是相当强烈的。整个京剧市场的不景气,最遗憾的是影响到了从事京剧行业的人。

  因此,他们也希望通过这么一部纪录片,吸引更多人来关注京剧。“这个片子我们首先做到好看、可看,让大家能看下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体量不能太长,而节奏要快、内容丰富,才能够让不懂京剧的人看下去。我们就是希望让喜欢京剧的人更加热爱京剧,让不喜欢的人能够进到剧场里看看京剧。”康健宁说。

  首映式上,该片总监制、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认为,《京剧》融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史料价值于一体,内容充沛、内涵深刻,是央视纪录频道坚守文化品质的再次体现。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评价道,《京剧》的诞生,填补了从历史印记、时代视角、国际眼光、文化观照的层面,对京剧的发展脉络、生态环境、审美特征、价值取向进行全景式记录和评判的空白。该片不仅是京剧艺术传播史上的划时代之举,也是民族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

  原创与创新作为核心诉求

  纪录片《京剧》共8集,每集缀以京剧经典剧目命名,分别是《定军山·溯源》、《宇宙锋·呐喊》、《借东风·传承》、《大登殿·绽放》、《生死恨·抗争》、《凤还巢·坤伶》、《荒山泪·江湖》、《群英会·新生》,巧妙地诠释了全片恢弘的历史人文背景,为观众找到了解读京剧艺术的最佳切入点。

  纪录片《京剧》的创作团队有着丰富的摄制经验,在视觉表现上,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新。大量的场景复原和戏剧化再现,让消失的空间和人物鲜活、生动起来,京剧200年来的一幕幕故事、一张张面孔再度还原在我们面前。 刘文说,央视纪录频道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精品战略”的指导下,将“原创和创新”作为核心诉求,2013年将迎来一个原创纪录片的丰产年。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