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赵薇导演处女作的成功与不足

时间:2013年05月0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秋雅 杜 桦

赵薇导演处女作的成功与不足

——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照

  4月26日,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首映日该剧就以4650万打破《泰囧》3500万的2D华语首日票房纪录,此后两天票房也均超过4000万,首周票房超过3.5亿。据业内人士分析,凭借该片的上座率表现、观众对赵薇导演作品的期待、辛夷坞小说原作的人气积累、档期之内包含“五一”小长假助推票房等因素,《致青春》最终票房过5亿应该没有悬念。而赵薇本人也将成为继胡玫、徐静蕾、李玉、薛晓璐之后第五位票房过亿的华语影片女导演,并且是首位以处女作迈进票房亿元行列的女导演。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网络作家辛夷坞的成名作,是2007年较为引人瞩目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网络小说广泛的受众群为电影提供了一定的票房保证,而此前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已有如《失恋三十三天》等诸多成功案例相对成熟的经验,剧本与导演又有高度契合,辛夷坞曾说过:郑微这个人物就是想让赵薇来演的。《致青春》成为赵薇导演处女作的不二之选。

  影片的前半段可以看出赵薇的发力,无论从角色的选择、演员表演的点拨,还是场景的表现、镜头的运动技巧、色彩和照明的控制、尤其是舞美和道具的处理均可以感受到女性导演在视觉呈现方面特有的精细和敏锐。

  但也有评论认为:尽管导演不失时机地利用唯美的摄影、迷幻的照明、怀旧的道具、手持长镜头拍摄、静态场景的动态化处理以及精确计算的哭点、笑点交织进行,尽显专业本色。但是有时艺术作品怕的就是专业,惟其专业才显得心机太重、用力过猛。的确,当影片中音乐骤停、砰的一声巨响爆发时,阮莞凌空飞起,剧院里传来一阵骚动和尖叫,少数观众甚至用脱口而出的脏话向导演的处理表示不满,当然不是因为美若天仙的阮莞不可以死,而是因为导演玩弄悬念的姿态和刺激观众的心机给这部青春靓丽的片子带来一丝不合拍的精明和圆滑。当然这种多少有些幼稚的精明和圆滑未尝不是对初为导演者略嫌生涩的准确注脚。

  针对试映时已传出的“前后风格不一”的批评,导演赵薇回应以“这话说得特别傻!我就是要这样的呀。我就喜欢一针见血、瞬息巨变,特别酷!这种处理根本不能叫断裂!说这话的,都不一定懂电影。”还表示:“小朋友可能对后半部分不太懂……我也不会为了让别人懂而去拍电影。”

  但这种回应显然无法避免观众观影时所产生的前后断裂感。其实批评所指的前后断裂并非仅就影像风格或是前后部分的衔接技巧而言,主要还是指改编过程中,由于删减造成电影后半段对于叙事的轻度失控。原作校园部分和职场部分各为十二章篇幅,字数均等。电影剧本则把校园与职场的比例由一比一调整为二比一。前面90分钟左右带有明显自传体感觉的校园戏较为舒缓,犹如电视剧的情节密度。后面的40多分钟郑微进入职场后的剧情节奏变快,密度陡然加大,思辨力度也有所加强,犹如一部讲述含混的悬疑片。全剧给人感觉是由两个反差较大的部分混搭在一起的。或者干脆是由两部影片构成的,一部叫做《我的校园岁月》,是一部还珠格格主演的校园版《山楂树之恋》;一部叫做《职场风云》,是一部叙事含混的绝望主妇版《杜拉拉升职记》。

  原小说无论是角色刻画、情节铺排、还是思考力度恰恰又都是在小说的后半段主人公进入职场之后才渐入佳境,逐渐丰满、复杂和深刻起来。由于负有情感解密功能的后半部分多条线索和情节在影片中被删减处理,例如林静父亲和郑微母亲婚外情的发展,林静、郑微、陈孝正、施洁等人的职场交集,郑微自己的职业经历以及与郑微性格发展密切相关的周渠等人物形象都被大刀阔斧地删减殆尽。这些删减造成了几位主要人物形象情感经历的停滞和缺失,由于职场部分几乎被完全删掉,原作中职场交锋和情感冲突构成的叙事织体也就被断然肢解,所以月圆之夜,郑微对陈孝正所说的“你高看了自己”变得难以理解;林静对消失七年的解释也变得过于轻飘。

  除了原作和导演的奉献,《致青春》的票房大卖,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背后团队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从投拍前精准的市场预测、利用微博制造话题引导舆论、到组织影评推手把控专业电影评论网站、展开系列活动激发观众参与等,无不说明《致青春》是站在以往网络小说改编电影成功运营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上网浏览,不时也会发现一些负面评论,如有评论者认为《致青春》“融入了幽默、煽情、浪漫、伦理、悬念、情仇、死别、王菲等有利票房的各种元素,惟一缺失的是干净的爱”给予“脑残烂片”的评语。这个评论给我们两方面启示:一是从商业运营推广角度来看,网络舆论具有易攻难守的巨大局限;二是操纵影评和舆论本身是一把会伤及作品自身的双刃剑,因为一旦受众从被把持的舆论中觉醒,就会立即背离。

  中国电影青春不易,各方还需用心珍惜。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