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当代女性书法的喜和忧——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改琴

时间:2013年03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杨清汀

  缺少女性书法的当代书法

  是不是完整的

  杨清汀新时期,文学上早对女性创作有较多关注,而书法上却很少。谈当代书法不能忽视女性书法这一块,您作为中国书协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对此有何看法?

  张改琴:中国书协一直重视女性书法工作,设有女性书法专项展,届展到第五届了,又成立了工作委员会。但女性书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目前队伍很小,中国书协女性会员才591人,可怜不可怜?分布到各地就更少了。再一个是社会各界对女性书法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今年很有体会。四至五届女性书法专项展的举办隔了七年,主要是没人承办。虽然各省都有女书协,但实际获得的支持力度不大。好多人认为女性写得好的少,作品没人要,收藏价值不高,因此积极性不大。

  杨清汀女性习书者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女性地位等,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张改琴:人数少的原因,主要是受女性社会角色关系和职业特点影响,要坚持下来,持之以恒比较难。有人问我,天资和功夫哪方面重要?我说,刚起步到中间,勤奋占多数,否则就没保证,也就不能发现天资。女性天资最重要。到最后,自己和自己比,阶段性比,没有悟性再努力也不行。勤和悟分阶段,勤是悟的保证,悟是勤的体现,要建立在全面涵养的基础上。从后一段说,天资是主要的,特别是最后要有阶段性目标。再是道德品行,还有社会附加值等。人生是一种坚持,女性很难坚持下来。男人面对的事更整齐一些,女人则常常整天面对琐碎的事。家庭没有女人是不行的,否则就乱了套,因此把女人训练得更为柔和、包容、细心。所以女人的家庭角色很重要,但在社会角色上就不那么突出了。延伸到书法的创作上,圈子受限制,能做出一定成绩很艰辛。

  杨清汀女性书法像女人,对这种标签式的说法,我认为很庸俗。

  张改琴:社会对女性书法的要求确实有不同。一个说法是女性书法如何像女人,如何不像女人,说你应该不应该的原因是什么,没人细想。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学的王羲之、颜真卿这些大书家,怎么可能都叫女性像女人?书法上哪能分这个男,这个女?世俗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太多。还有个说法,说女性书家是故意学男人的。实际上她们本身就是学男人的,这是艺术创作规律的问题,用性别观念作为评判标准对号入座,对女性非常不公平。

  再是历史文化传承上,似乎都是男人的天地。卫夫人的家族、管道升与赵孟頫夫妇,家庭教育和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多少年形成的习惯,女人安身立命具有天生依附性,在悦人的成分上多,独立自主上少。

  杨清汀是的,简单的机械论者,永远走不进艺术。社会由男女组成,艺术由自身元素组成,是不同的概念。所以,对女性书法这一块缺少挖掘,当代书法是不完整,有缺陷的。

  张改琴:历史上书法独立的学科没有形成,人们主要凭兴趣,凭家庭教育。日本女性学书法的比较多,主要是没有工作,在家里。中国女性的地位全世界排第九位,带来的好处是地位提高,带来的坏处是劳动强度大。男的可以不管家,女的不行。所有女人不可能脱离家务。不见得社会地位高了,在家庭就有地位。社会整体对女性的看法还是有相当大偏见的。一个在艺术上有追求的女性,和男性相比,需要承担双重、甚至多重责任。

  中国书法发展的现状和预测

  杨清汀当代文化以今纳古,以中汇西,在磨合中多元碰撞,形态各异,仍处于现在进行时中,转型期焦虑症困扰着人们。当代三十年的书法,在这种背景中有得有失。现在,想听听您对前景的看法和预测。

  张改琴:现在往大师路上努力的人非常少。大家想要的太多,关注的太多,不成熟的主张太多,被现实奴役,过于物质,忽视精神,心无恒念,静不下来。在书法圈中,功成名就感太强,容易产生惰性。

  但是,总体来看,你刚才提到将来的发展前景,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有这么几个特征:一是现在创作环境的宽松,历朝历代都没法比。书法家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普遍好,如书写用具、史料碑帖、家庭条件等。历史上书法家有生存压力,现在生活好,创作环境是历史上最宽松、最自由、最和谐的时候。二是目前书法群体比历史上大得多。过去一个村里能有几个人念得起书?现在人口多群体大了,爱好者也很多。国家提供的条件也优越,文联、书协这一块做得好,各种活动、展览、项目比较多。三是各种展览对书法促进大。各级书协方式多样,一个群众性组织能做到这样,非常不易。

  另外,从提高方面看,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和现在的水平,认真看作品,差别太大。一届投稿三五千件,十届国展上海、广西两地五万多件,量和质都有很大提高。中国书法的发展还是有成绩的,同时促进了广泛参与。我自己认为发展是比较健康的。这当然与评选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制度化、程序化有关。虽然大家有不满意,如同大学选择生源,恐怕暂时没有比高考更好的替代办法。书法评选也是这样,评出来的作品大家还是能普遍接受。

  再一个是社会参与面广。如北兰亭、南兰亭组织的活动,各研究院、书法院的活动,青年展、提名展,也都从不同侧面,利用各种奖励机制,多种手段促进。还有书法媒体的介入,网络的发展,各种传媒的助阵,快速直接,覆盖面大;至于民间的宣传和组织就更多了,不管是谋生还是赚钱,都客观上起了作用。以上各层面的促进,提高了书法的社会认可度。

  杨清汀当代科技社会的发展对书法也有一定冲击,我对书法的未来还是有些担忧。

  张改琴:好些东西已经在替换着,如服装,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代替了上一代。宋代替了唐,元代替了宋,后世各不一样,但仍然是衣服。汉文化传到周边,人家有韩服、和服,我们现在主要是西装,民族特色没有了。我期望看到一种民族和传统结合的服装。有人说网络把书法代替,将来也许有可能,但还得要人去写,并且仍然是书法。书法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现在是如何继承传统、体现时代特色的问题。许多我们没有的都发展得很好,书法自然更被看好。

  杨清汀跳出书法看书法,思路上更宽一些,也是生活和艺术的需要。作为文化血脉,不是书法需要人,而是人需要书法。

  张改琴:事实上发展势头是比较好的,好多人在传承,人们喜欢用它美化生活,托情寄性。随着国力的提升,书法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书法虽没多少实用性,但可以满足人们的艺术欣赏。如国画并没有太强的实用性,却一直传承着,因为人们精神上需要它。所以书法和国画一样能长久兴盛。另外,还可以从与文学、美术、戏剧、音乐、舞蹈的比较中看,书法自有其不灭的独特魅力。

  尤其,传统是一个流动的概念,所有的古都可以出新,就在于新的是否合乎艺术规律。在这个时代的节点上,因人、因时、因地以及因接受观念的不同,书法已经在创作增损中出现了和前人不同的面貌、神气。目前,因媒体等方面助势,快捷跟风趋同化现象突出,发展到一定阶段回归理性,自我创作意识加强后,所谓“合久必分”,书法必然出现多元、多态的流派风格,各奔前程,异彩纷呈,同时必然纳入人们的精神生活。艺术是写心的,人心各不一样。一个健康开放的社会,能容纳和促进各种艺术成熟与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并且上升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这是文化的福音。至于书法,真正当做一种事业,也就是30来年的时间。传统元气既要恢复,多元思潮又汹涌澎湃,书法面临着新一轮的时代抉择。故此,首要问题是稳住阵脚,然后才能谈得上涵养大师的问题。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阳光,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