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农民的“家园梦”是“中国梦”的起点

时间:2013年03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他们用平实的语言、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一种思想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中国梦”的实现所依靠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一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军家族前传》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分为上下两卷,洋洋洒洒八十万字。这部倾注作者绍武、会林心血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于2013年1月8日和1月16日召开了两次研讨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傅红星分别主持。30多位评论界、影视界、文化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就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研讨会上,作者绍武介绍,这部书是写给农民的一个虚构的故事,曾家父子三代做了一个美梦,想要在青马岗建立自己的美丽家园,但是被曾家大院的地主彻底粉碎了。这个梦的破灭使他们走向革命,使他们走向红军。整个红军家族是写农民革命的必然性,也就是中国革命的必然性,通过红军家族人物的命运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历程。

  《红军家族前传》气势恢宏,具有史诗般结构,寓意深刻 

  与会专家对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政治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著名评论家何西来认为,《红军家族前传》是一部充满政治激情与政治理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讴歌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必然性,因为共产党成就了农民对于家的梦想。正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农民的命运。《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指出,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作品,通过曾家几代人的命运,让我们重新回到充满革命理想、革命激情的那段峥嵘岁月,使我们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一个重新回望的机会。《中国艺术报》社长向云驹说,《红军家族前传》虽然写的是革命过去的历史,但是与今天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提出的一系列转作风、改文风、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措施非常吻合。这说明这部小说对历史规律、对历史重大事件的思考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从小说的主人公反对开会用花、反对摆阔这样一个细节,看见了小说作者的洞察力。《文艺报》原总编辑范咏戈则评价作品用文艺形式挖掘了红色历史,能够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这段一心为民、清政廉洁、自力更生、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红色历史,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新的精神升华。《电影》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赵葆华概括:这是一部史诗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阅读它,就像是走进红色岁月,承受信仰洗礼,给精神补钙。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说,作品有很厚重的历史感,叙述的角度非常独特,赋予人物以时代特征,写出了红军新的伦理、新的人文关系,填补了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空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文化学者于丹称,这本书给我们信念和力量,它解释了这种信念的养成和由来。中国农民革命从自发到自觉,从为了生存,到为了信仰,从简单被逼迫的造反,到担当起解放新中国的天下责任,给了今天这个时代一个精神坐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田卉群则点评《红军家族前传》是一部发自内心充满诗意的作品。

  《红军家族前传》艺术魅力独特,以唯物历史观还原历史真实,以人物命运抒写革命历史,以典型人物承载历史真实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红军家族前传》站在唯物辩证的历史高度,还原真实历史,作品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活逼真。何西来在谈到这部作品的文化价值时指出,这是一部宣扬红色文化的书,但不局限于简单地讲阶级斗争,而是讲斗争中人物的命运。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说,这部小说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以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转换,揭示了这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黄式宪分析道:作品立足于一个家族来写历史,人物刻画有深度,通过一个家族让我们看到红军革命的洪流,让我们看到这个家族蕴含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底蕴。

  专家们对于这部作品中青马岗所隐喻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隐喻是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巨大审美价值。

  何西来指出:作品中青马岗的青马精神,成为很重要的象征,在一些关键的时候、在分析人物性格的时候、在讲人物理想和精神的时候,总会出现青马的形象,作者反复咏叹,形成了在作品中不断出现、又有所变化的变奏。

  《文艺报》影视专刊主编高小立认为,这部作品写了一个有精神信仰的家族,是农民身上极其朴素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是凭借着青马精神来实现的。从开辟青马岗到参加红军,青马忠诚神勇、坚韧善良的精神贯穿始终;青马岗被毁之后,青马精神在这个家族依然没有消除,苏维埃成为家族最大的青马岗,全家参加到苏维埃自由家园的开拓中,坚信建立苏维埃,就是让劳动人民拥有土地和自由,这个朴素信仰一直支撑着这个家族。

  中国文联研究室主任陈建文认为,作品描写的青马岗,是一个自由的天地、和谐的天地,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过着合乎人性、有滋有味的生活。这是中国人民接受革命之前的朴素理想,是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

  多位专家指出,这部作品的另一特色是人物刻画真实、细腻,从全局把握人物命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梁玖认为,这部作品情感真实、语言平实、细节真实。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评价道,这部长篇小说在文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开拓,就是小说的真实性,特别是对左倾思潮的反思,面对这段历史,作者富有洞察力,作品有诚意,格调积极向上。小说描写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的故事,在思想上、艺术上、表达技巧上富有时代气息,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评论家梁鸿鹰提出,作品不论是写曾家的儿女们还是刻画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项英等领袖人物,创作者心中都有一个当时革命斗争的全局,对人物有当时历史情境的全局把握,在这个全局当中,抒写红军家族的命运。于丹也以为,这部作品用小人物写出大命运,写农民家族,也写出了大人物的平常心,比如小说中对于陈毅、项英两个人物的描述,写了他们的错误、写了革命的代价,写了他们的狼狈,也写了他们的后悔。小说里有这样一个场景,陈毅一个人在大山里,面对大火,躲在石头底下,听着敌人在搜山,那一刻心里的伤痛,将一个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开国元勋,还原到这样落魄的惨痛境地,正是小说尊重历史真实的展现。

  《文艺研究》社长兼主编方宁则指出:两位作者从青年时代到今天,一直在做这样的积累,积累着历史的素材,积累着对于历史的认识,积累着对于历史价值的判断,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构筑,正是他们所做积累和所做努力的成果呈现。

  《红军家族前传》文本叙述独特,以影视表现手段增加作品内在的节奏和质感 

  《文艺报》总编阎晶明和范咏戈两位专家认为,这部作品采用了新的叙述方式。范咏戈指出,这部作品是文学叙事和影视叙事交替呈现的双色叙事方式,并且转换自如。这部小说的文学文本,语言很美,叙事语言也很美,其中有很多细腻的人物内心刻画,还有很多议论,这些议论跳出故事,替人物来抒发情感,恰到好处。阎晶明称:这正是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用带有评价色彩的议论,交待历史背景,在议论中,与故事、与人物、与情节巧妙地糅和在一起,就像是电影电视剧中的旁白或者画外音,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背景。

  赵葆华将作品概括为史诗现实主义,这种史诗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在艺术结构上,开篇从青马岗写到瑞金,有一种深刻的历史内涵。青马岗是农民红色的梦想,瑞金是中华民族解放的梦想,然后从曾家父子一直到红军队伍,表达了中华民族之历史的顺序。这种史诗写法不是宏大叙事,完全是一种底层书写,因为革命的火种在底层。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评价道,这部作品以人物性格为核心,在驾驭人物性格上有一个特点:无论是多么大的人物,只要是正面描写,全都是奇上奇,写绝了,这种表达方式是人物性格和人物精神的绝唱,是属于两位作者独特的叙述文本,这种表达方式是他们一生的积累,是智慧写作。

  梁鸿鹰说,通过作品可以感受到,两位作者对新中国的建立、对中国革命历史、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我们民族解放走过来的这条道路、以及我们国家的制度,是有坚定信念的。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王人殷说,读了绍武、会林的作品,让人感悟到文学创作与社会、与人生的关系。他们的作品实际上都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的寄托。他们在写《梅岭星火》的时候,重走陈毅当年生活、战斗的地方。采访了那么多人,记录了一百多万字,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生活的深入和新的发现。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副主任苏小卫认为,作家的写作就是其理想和世界观的呈现。当两位老师跟我们面对面聊天的时候,流露出对国家、对社会、对时事的感受,在整部作品中都有表达。阅读的过程,读者会觉得作者就像在跟自己说话,而作为读者,能够遇到这样跟你说话的人,是读者的幸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宜文说,阅读这部小说,给读者的感受是信念、思考、激情。现在有很多红色的或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描述的内容让人不信服,因为里面没有真诚,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却饱含着真诚,小说的品格和作者的人格,达到了相互融合的一种境界。

  傅红星认为,两位创作者坚守的人生道路,是他们各自人生的情怀,既有他们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履行人生的职责,也有他们对人生智慧的贡献。他们用平实的语言、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一种思想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中国梦”的实现所依靠的力量,这个力量也是两位先生提出的“第三极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实质: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仁”和“德”的力量,去建造中国美丽的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人类进入祖祖辈辈瞩望的“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和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好未来。

(编辑:路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