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创意领军人物可不可以学

时间:2013年01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文化发展离不开好的创意,而走在前端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人,如同一行人密林探路,能看到柳暗花明的是他们,后边的人只是尽力跟随。那么,这些领军人物、探路者是不是可学的?他们成功的经验能不能被复制?近日,在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就在嘉宾对话中提出了这样一个争议性话题,让嘉宾打起了擂台赛。

  正方 任何东西都可以学

   兰陵剧坊创立者 吴静吉

  一定要有一个创意的人,才能产生创意。这个人首先一定要有热情,有动力,做其所爱,爱其所做,即便不爱,也要慢慢培养感情。

  创意领军人物可学不可学呢?我想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学的,只是学的程度不同而已。首先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爱的是什么。比如我认识一位杨先生,他是学运输工程的,可意外地发现自己喜欢音乐的时候,他就跑到音乐里去了,这种热情就非常重要。除了热情,还需要训练等其他要素。

  我用创造力四个P来归纳创意,第一个是Product,即产品,或者说它只是一个小型的创意,要经过执行才能变成成品。第二个是Person,一定要有一个创意的人,才能产生创意。这个人首先一定要有热情,有动力,做其所爱,爱其所做,即便不爱,也要慢慢培养感情;其次还要有文化底蕴,即以人为本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再次要有国际视野和多元的包容。第三个是Process,创意从开始到灵感到产品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第四个是Place,压力和目标、氛围、环境,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好人才比好观念重要,有好的人才,就有好的观念。一个再好的构想,交给平庸的团队,他们也会搞砸;再平庸的想法,交给一个很好的团队,他们也会有办法补救。以皮克斯动画公司为例,他们是在认真地玩创新,所谓玩一定会很愉快。他们有三个运行原则:第一,人人都有自由与任何人沟通。在做创意时没有阶级之分。第二,人人都可以安心地提出观念。你的观念可以不好,但是你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在观念中互相飙升。第三,与学术团体的创新保持密切联系。他们经常参加座谈会,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就受益无穷。哈佛大学也讲创意人才的几个能力,第一要会联想,第二要不断提问,第三要在生活中去观察,大部分的创意都跟生活有关联,第四做不同的试验,第五网络,第六比喻,第七组合,等等。

  世界上两件事情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两者都成功了叫老婆。文创产业也有两件难事:一是必须把自己的创意装进政商的脑袋,二是必须要把别人的钱财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是文化人,后者是产业人,想要靠创意成功连接文化人和产业人,需要创意媒合人才,做媒合不需要冒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的危险。文创媒合人才,这是在香港、台湾、大陆都很需要的,他要懂至少两种不同的专业,中间用创意把它们连接起来。

  反方 领军人物不是一个学位

  中国美院包豪斯研究院院长 杭间

  很多学生都曾经问过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推陈出新?老师只能告诉你,真正的学习和长进还是要在对社会非常广阔的审时度势中才能成长。

  创意领军人物不可学,因为领军人物不是一个学位,至少不能从课堂上学到,而是贯穿到所有制作方面的始终。中国人都知道师傅叫徒弟不断挑水的故事,或者让一个习武的徒弟练很长时间的基本功的故事,中国传统方法是希望这些弟子在漫长生活中训练基本功,最后武功达到一个高潮。西方的乔布斯是另一种做法,他的电子产品是需要为用户服务的,但是他要求他的设计师不要考虑用户,而是发挥想象力,他几乎是在压榨他手下的设计师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最后两者都获得了成功。

  以洛可可设计公司为例,其总裁贾伟是2012年深圳设计展参展的设计师之一,我们推荐他参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设计对传统的活化,他的作品中的香道、器皿(如汉代的漆器)等元素在中国传统中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次设计展过程中,如何将传统的元素转换成现代的、尤其是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所能接受的一种语言和方式,这是我们现在设计界很多人在努力探讨的。另一个参展的作品,是由三个年轻的设计师完成的,其中一个是老外,他们非常喜欢传统的做油纸伞的技术,于是向当地老百姓学习这种技术,声称就想扎根余杭,不想到大城市去。从民间艺人那里学成之后,制作现代的东西,技术和材料是传统的,表现形态是现代的,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很多奖项。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了四年设计,毕业以后面对着这么熟悉的传统元素做不出来呢?这些是需要了解美学,需要审时度势,需要通过对传统和今天事物的判断才能做出来的。这些也都是需要年轻人努力去做的。

  今天的产业,往往是理论比较先行,实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中国设计和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比起来,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类似于高速路上跑马车。很多学生都曾经问过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推陈出新?老师只能告诉你,真正的学习和长进还是要在对社会非常广阔的审时度势中才能成长。因而,创意人才不可学,也就是说年轻人不要拘泥于课堂里和书面上,应该更多地走入到社会中去。

  中立  创意人才不可学,但可以激励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王一川

  我们可以想办法鼓励那些想做创意人才的人,为他创造优厚的、宽松的、自然的环境,为他提供条件,激励他把自己的创意才干发挥、挥洒出来,成为创意产品。

  2008年深圳文博会上请来一位国际创意产业之父,他说了一句话:创意人才不可学。当时我听了之后心就有点凉了。不过他后边还有一句话:创意人才不可学,但可以激励。我们可以想办法鼓励那些想做创意人才的人,为他创造优厚的、宽松的、自然的环境,为他提供条件,激励他把自己的创意才干发挥、挥洒出来,成为创意产品。我听了以后觉得有道理。杭间教授提出创意人才不可学,跟吴静吉先生的观点有点对立,我们可以把两位的观点结合一下,认为创意人才不可学,但是可以被激励着自己去学,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老师们及社会各界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创意人才自己去学提供合适的条件。有些人生来可能就是做创意的,他自己不知道;有的已经试着做创意了,他可以做得更好。

  延展   创意是温和的力量

  洛可可设计集团董事长 贾伟

  我们经常说“品”有三个“口”:第一个“口”是品质,你要有好的技艺,你的身体素质和你的机能。第二个“口”是品位,你要有好的美学修养。第三个“口”是品格,要有好的东方文化品格的传播方式。三个“口”构建了创意人才所打造的品牌。

  好的创意人才是什么样?我觉得创意人才首先要懂得创意是什么。我经常讲创意是两杯水,一杯水是理性的凉水,创意人必须要有理性的构架;另外一杯水是灵感的热水,创意人要能抓住灵性的火花。实际上好的创意是一杯温水。中国人自古以来很强调温和的力量,我觉得创意就是一种温和的力量,像大海,看似表面平静,内部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第二,好的创意是要有性格的。从事设计十几年来,我觉得中国设计一直在模仿国际风格,但是始终没有实现超越。为什么?我到了德国去领奖,之后我才发现,为什么德国设计那么严谨?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民族。为什么日本设计那么细腻?它的岛国环境决定了它资源的缺乏,也就有了很细腻的设计。去北欧考察发现北欧人下班以后都会绕着湖跑来跑去,路都是石子路,我知道了为什么北欧的设计是那么自然清新。中国的设计师、中国的创意要找到属于东方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性格。因此这两年,除了为世界五百强做创意之外,我们开始对中国文化包括茶道文化、香道文化、花道文化和中国方式的探索。因为中国设计未来想弯道超车只有一个方法,即用文化的积淀、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设计创意是一种语言,其真正的内容是文化。法国人浪漫,日本人细腻,而我们中国要找到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话。

  第三,创意人的生命,设计要有一个很强的生命观。一般人的生命是抛物线形式,而创意人、设计人的生命是从起点开始到顶点,或者OVER,或者绽放。一定要使你和你的创意连在一起。

  最后一点是格局,在中国设计师的创意一定要有格局。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在这样的时代需要大量领军企业的创立。在这个格局下,谁在努力,谁在坚持,谁又在为中国的设计道路探索,其实谁可能就是未来创意的领军人才。我们经常说“品”有三个“口”:第一个“口”是品质,你要有好的技艺,你的身体素质和你的机能。第二个“口”是品位,你要有好的美学修养。第三个“口”是品格,要有好的东方文化品格的传播方式。三个“口”构建了创意人才所打造的品牌。作为一个设计师、作为一个创意者,我觉得需要更多的来自于生命哲学和自身的勤奋,乃至这些技能的探索,这才是一个全方位的创意人才的构架。

  文创人才首先要读懂本土的文化,其次要会活用,我认为本土的文化就要用一个活的状态、活的心态去完成。设计、创意、文化都是有情感的,用情感温暖这个世界、用情感打造这个世界、用情感重构这个世界。

(编辑:路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