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开启“美丽中国”文学新纪元——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体会

时间:2012年11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蔡清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这里主要针对的是环保、生态方面而提出的强调,但笔者认为,这些经典话语和科学论断,对文化、特别是对文学同样适用。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强化文学的公共性建设,提高文学作品的创作质量,减少“黄、赌、毒”等精神产品,给社会和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精神家园。

  (一)倡导树立“公众至上”的文学服务宗旨和精神。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真正的文学艺术不只是一般的情绪表达,不是游戏和享乐,而是作家生命的投入和为了个人和全人类的幸福而把人类联结在“同样的情感”中的活动。鲁迅则提出,文艺要表现和探索“理想的人性”,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当代著名作家陆天明更直言不讳:文学从来就不是个人的事业,它不是写情书、写家信、写日记,不应该呈私密性,不是自己一个人玩的游戏;文学应该和时代、社会、历史、民族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党的十八大强调文化创作为人民,是继承了党一贯的文艺思想,所以我们应该写出更多更好的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作品。我们的作家应该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时刻牢记文学对国家、社会、民族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主动防范和治理文学的个人化、私人化;要让大家懂得文学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基本准则,不应该为了个人利益或自身倾诉的快感,而使公众的精神受到污染;作家的视野和内心的记忆,也要跟人民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

  (二)营造“有章可循”的文学发展的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社会必须是法制社会。在金钱诱惑面前,单靠思想教育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和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很难杜绝有毒有害文学作品的产生。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应当尽快建立文学艺术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健全《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体系,为文学的发展营造有利的社会法律环境。国家也应该加大对精品文学出版企业的支持,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以减轻文学出版企业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求;要促进文学作品的评估体系的建设,除了健全公众对作品支持和投诉机制外,文学相关组织和企业也要严格依法办事,所附带的社会责任也要依据相应的法律规定来加以追究。

  (三)强调突出“社会公众”对文学活动的参与和监督。

  当下中国文学公共性的缺失,也体现了社会公众对文学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缺位。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不断强调“以人为本”,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因此,加强文学的公共性建设,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原则,强化社会公众对文学活动的参与、监督与制约。文学的公共性应该是由公众驱动、积极参与和合作监督的过程。国家或社会组织应当建立文学作品的公众评估机制,可以通过社会公众对作品的支持率、认同率、投诉率等若干指标对作品进行检查考核,从而促进凝聚文学在利益、价值的公共性取向。这样,不但可以吸引更多公众的参与和关注,也可以更好地约束作家的创作行为以及完善职业道德建设,塑造文学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公信力。

  (四)努力确保“文学改革”的公共性本质与方向。

  党的十八大,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贯穿《报告》全文和大会全过程。尤其是胡锦涛同志的“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是掷地有声,让人感慨万千、永刻在心。有学者在解读十八大报告时认为,十八大报告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当下中国文学,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学改革应当时时处处以公共性的实现作为改革的目标指向,唯有这样才能把握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改革的持续性。文学改革的内容极其丰富,诸如文学体制、文学观念、创作方法、文学样式、写作技巧、风格流派等等。首当其冲的,必须重申文学的公共性理念与精神,强化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文学必须与时俱进,突破和更新各种落后于时代、与社会现实相脱节或社会进步趋势不相融的文学观念和自我意识;在吸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学精华的同时,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学的重要成果,从而积极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开启中国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纪元。

(编辑:路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