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第四波经济动力——二○一三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启动

时间:2012年08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路 涛

  日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共同发起的2013年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启动,未来城市将与文创产业聚落结合,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文化创意产业被视为第四波经济动力,它以质感美学、品味生活为主轴,所能创造的价值与影响已受到许多国家重视,各国皆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提升国家竞争力,创造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由艺术家个人、企业推展至国家层面。各地方城市配合中央政策颁布政策、打造文化园区。北京有个798,上海有了M50,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快,前景备受看好,市场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这期间,国内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以及口碑颇佳的艺术作品,如水晶石数字科技的《清明上河图》、广东原创动力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北京新画面影业的《图兰朵》、音乐家郎朗的钢琴演奏走向国际等。

  城市因为文化创意的滋养在逐渐蜕变,城市发展的重点在发生改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表示,21世纪,城市发展重点已从商贸、工业、商务走向文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从宏观的国家政策、微观的企业产品以及综观的城市集聚来评估,2012年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水岭,未来城市将与文创产业聚落结合更加紧密,走向中高级产业发展。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清新之风吹拂着中国的每一个城市。“2011年至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占GDP比例的2.5%增加至5%以上。”文化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书》如此指出。

  一个城市应该如何营造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呢?2011年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发布《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分析细化到“两度两力”,即文化支持度、文化内涵度、文化创造力、文化发展力。上述调查评估的36个城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因地理环境、发展时间以及居民文化素质等因素的不同,使各城市发展出现程度不一的发展制约。

  报告中,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排名前列的城市皆在产业发展上获得政府有力支持,而且起步早、发展时间长。其中,上海位居第一。上海是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最早、速度最快、实力最雄厚的城市,相关产业形态成熟。上海市政府一直以来对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重视,注重广播电视、电影、出版事业等文化品牌的建立,还积极主办重量级的大型文化活动。“世界创意之父”约翰·霍金斯这样称赞上海:“如果我拥有一个中国最佳创意城市的奖杯,我将其给予上海,因为上海市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内地创意产业的领导者。”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位列第二。据北京市发改委信息显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力雄厚,2008年奥运成功举办,不仅为北京树立了崭新的城市形象,更大力提升了北京市的国际知名度。杭州因其历史名城的地位和来自政府方面的巨大支持,在这次调查中排名第三。

  记者了解到,《2013两岸城市文化创意竞争力调查报告》将有3项创新:一是城市研究样本增加扬州、常州、中山、泉州、石家庄、嘉义6个城市,从原有的36个增为42个,让研究范围更为全面;二是在文化软实力的评估中,从原有之文化支持度、文化内涵度、文化创造力、文化发展力此4项指标,延伸出文化融合度与文化影响力两个构面,研究指标从84个增加为105个,让报告更臻完善;三是增加两岸文化创意界20位专家,针对问卷结果执行评比,让报告更具专业信赖度。

  台湾中原大学教授吕鸿德说过,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早期的武力侵略、贸易输出到今日的文化渗透,文化已然成为当今各国发展最重要的面向。环看世界,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品牌”,像巴黎的时装、纽约的百老汇等等。

  为了将资源集中并妥善运用,城市莫不利用有限资源着力发展特定产业,依据各城市不同经济结构开发符合城市原有基础的文创产业。比如,北京着力帮扶中关村等科技园区,利用其既有的研发资源全力发展动漫产业,为成为“动漫之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上海已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设计之都”称号,现在则继续利用其商业化的优势地位,将创意产业与全球盛会相结合,发展会展产业,进一步推动创意产品行销国际化与形象推广全球化。

  在商业化的同时,各城市在历史和文化上也在积极地寻找自己的特色,通过文化底蕴以及历史记忆,聚集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名片,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哈尔滨为例,冰雪是哈尔滨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哈尔滨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庆活动之一,已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的代表。再看成都,2010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美食之都”称号,美食成为成都闪亮的名片,“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理念深入人心。再如西安,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是其必须坚持之路。

  虽然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这个新兴产业也面临种种考验。

  文化部部长蔡武就曾指出,我国文化产业能量过于分散,导致文创业界出现“软、小、散、滥”等问题,很多产业规模偏小,也没有打响品牌。

  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群聚有待建构,这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彭中天表示,大部分文创企业的发展仍属于单打独斗,缺乏上下游整合,使其产业链发展尚不完整,产业群聚效益无法彰显。

  文化创意产业第二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缺乏。打造创意城市,必须建构在创造力的培养与教育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大,但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匮乏且分布不均。“现在的文化产业尤其需要经营人才的加入,以形成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过去我们机制不灵活,致使人才流动不畅通,因而制约着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

  文化创意人才的缺乏,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弊端有密切关联。以前,教育界过度强调专业知识的灌输,忽略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单打独斗式的竞争表现,忽略团队合作式的知识分享;重视学科本位,忽略课程整合的教育弊端。这些问题,使文化创意人才难以培养出来。

  除了人才瓶颈,文创产业在筹措资金、融资抵押上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些相关制度和政策正在探索中。向勇表示,文创产业价值评估问题不能解决,文创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就无法深入,文创产业也就无法发挥产业价值链的效能而做大做强,建立文创产业价值评估制度是中国发展文创产业的关键举措。

(编辑:孙育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