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风物]长白山细节

时间:2012年02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曹保明

  

  多彩长白山 桑健博 摄

  远在三十二亿年之前,由于火山爆发它就形成了,又叫不咸山。《山海经》中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汉朝时称单单大岭,魏称盖马大山,后魏称太山、太白山,唐朝称太白山,金代称长白山,满语“果勒敏·珊延·阿林”——白色的山林。

  东北的长白山,大雪和奇霜、寒风、冷露,已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心灵伙伴,离开这里的白雪和寒冷久了,就想它们。曾经有许多北方人出差至南方,可不知为什么,吃也不香,喝也不甜,总是心神不定,后来一想才明白,该回北方了吧。于是赶紧回到北方的荒莽中来,心也才踏实了……

  人,想念长白山的什么呢?

  “仙人过林”

  长白山,说它是一座神秘的大山一点也不过分,远在32亿年之前,由于火山爆发它就形成了,又叫不咸山。《山海经》中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汉朝时称单单大岭,魏称盖马大山,后魏称太山、太白山,唐朝称太白山,金代称长白山,满语“果勒敏·珊延·阿林”——白色的山林。称为“长白”有两个原因,一是火山爆发后,山体上积存了深深厚厚的一层灰白色、浅黄色的火山灰、火山渣,远望如白;二是一年四季,山顶上常有积雪,远望一片洁白,许多林中地貌、河谷形成一种独特景致,至今不为外人所知。如从二道白河镇往山里走,不远会发现林中突现两峰,酷似美女的两个奶头,于是被人称为“奶头峰”,峰下有一条河,是发源于奶头峰的奶头河与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二道白河交汇而成。但河流经这里逐渐变宽,由于是被老林中层层树林包围着,远远望去,林中突闪白光,使人在密林深处豁然开朗,而更为奇特之时是它的冬季。

  奶头河流域的冬季,由于河水从上游奔流而下,来到奶头河一带,渐渐进入一处林中小盆地,也似谷底森林。加之树木遮挡住寒风和大雪,使得河水冬季不但不冻,还日夜蒸发着茫茫的水汽,上升飘落在河周边的树木里形成此地独有的“树挂”,又称“雾淞”。当狂风在四外开阔地呼啸吹刮时,这儿却安静平默……

  这儿的雾淞,从树顶上一直提挂到树下。微风一吹,白白的树挂、霜挂,随风摇摆,酷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奶头河升起的白汽,日夜升腾,飘动,树挂也时时加粗变厚。

  曾经有一位老人冬季走过这里,由于他劳累过度,就坐在河边睡着了。等他醒来走动时,头发、帽子、胡子、眼眉上都早已结上了白白的霜挂,连他手中的棍子上也挂着霜挂!他在林中缓缓走动,突然被别人发现,惊呼“仙人过林”!于是,奶头河老林河畔便被称为人间“魔界”,是说人来此地,也成为仙界之灵了。其实何况是人,就是动物在此地行走,也会变成雪兔、雪狐、霜虎、霜熊、雪马、雪牛,神奇魔幻,天上人间,已难分辨。于是这里被世人称为长白山魔界,是一处真正的魔界,人间天堂,是长白山独有的魔幻之地。

  “美人松”

  长白山雪美、草美、花美,而树更是美得奇妙。

  在这里有一种松树,红红的树干,酷似女人的肌肤,它长得又高又直,没有任何枝杈,它从根部直直伸向蓝天,只在树梢上长出一片如伞盖似的顶冠,酷似美女散开的飘逸的秀发,当地人称此树为“美人松”。

  婀娜多姿的美人松是长白山里一种独特的树种,它的根只扎在长白山的火山灰上。曾经有人试着将其移植到别处的土壤中,它却不能存活,这是因为此树的根系与火山矿物质有密切关联,它是靠透过火山矿物来吸收水份生长,而别处山岭中却未发现,是长白山独特的树种。也有夹杂在红松、云杉、冷杉及针阔混交林中,但必须都在长白山的火山岩(俗称火山浮石)之上才能生长,故又称为“长白松”。在长白山二道白河镇郊有一片美人松林,每一棵都又粗又大,又高又直,人人经过此地都去一睹它的风采,为之惊叹。

  美人松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在8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艰苦年代,杨靖宇将军带领一支队伍活动在深山老林之中,在一次战略转移时,一位女护士背着伤员在松林中穿行,不幸被敌人发现,因她背负太重跑得很慢。在危急关头,她机智地把伤员埋伏起来,自己却向相反的方向跑去了……

  她跑啊跑啊,敌人追来,她躲在一棵松树后向敌人射击,消灭了好几个敌人。最后因她子弹打光,也受了伤,鲜血从她的胸脯流出,淌在树干上,又流到树根,染红了这棵松树。这勇敢美丽的抗联女护士竟长眠在密林之中。打这以后,那棵松树也改变了颜色,像人的皮肤色了。树冠也变得娉婷多姿,像美丽的姑娘的秀发一样。山里人说,美人松就是抗联护士的化身。

  而在远古,老林之中也是仙女美女频出之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记载,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的布尔里湖,天降仙女,浴于泊。其中三仙女佛库伦吞下神雀衔来的一朱果而生下布库里雍顺(满族始祖)。而据植物学家考证,那“朱果”正是红松下的人参果(也是人参籽,具有催生作用)。足见从远古就有人与大树和森林的渊源。于是后人有诗云:“玉立亭亭绝世尘,遥撑翠盖自销魂。白山许是多情种,肯教青松化美人。”

  “老冬狗子”

  “二道白河镇”是名符其实的长白山下第一镇。从二道白河镇往里走,从前无有人家,就此进入茫茫老林了。二道白河镇是由从长白山天池发源的“二道白河”在这个地方流过而得名。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源头之河。人靠河居,水流居处,这是古语。二道白河镇所在地从前是二道白河林业局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森林为基础的吉林大规模的采伐时期开始了,按照国家的要求,大批的林业工人从四面八方开进深山老林,白河林业局就是那时在二道白河镇安家落户。二道白河林业当年所辖采伐点(作业点)非常多,周边的松江河、露水河、黄松浦、奶头峰、大阳岔、安图等,各个采伐点星罗棋布,逐渐形成了以二道白河为中心的小镇踞点。那里,小镇多数是林业工人的家属,林业是个季节活。每年一到大雪纷飞的严冬,长白山里就到了采伐的黄金季节,这时,男人们就要离开家,搬进“山场子”(采伐点)去伐木,家里就留下女人和孩子。但女人、孩子、老人也得生活呀!于是他们就上山采些蘑菇、野菜、野果,背下山来,自己吃不完就摆在街头和路边去卖,一来二去,周边一些村屯的山民们也学会了这一招,他们也常常把自家的特产,蔬菜、家禽、粮豆、水果,背推到二道镇上来,与林业工人和家属进行交易,于是这一带不知不觉地就形成“冬集”、“夏集”还有“周日集”和“年节集”等等各种集市。集市一起,地方就热闹起来了。

  那时候,林业采伐,山场子是靠牛、马爬犁向山下拖木,到了林中大道上就是汽运,每天一辆接着一辆的拖“原条”(原木)的大车轰隆隆响着,源源不断地从山上下来,把巨大的树木拖进贮木场(也叫楞场),再由抬木工人唱着震天响的“号子”(一种抬木人唱的劳动歌)把大木归楞、分等、封堆,装上火车,运往外界。所以,二道白河镇每日里响唱着从贮木场传来的抬木号子和绞车盘拖木时发出的钢丝绳的“咔咔”、“哧哧”响声。公路上,整日车水马龙,拖木的重载木车“咕咚咚”回来,空车返回“山场子”的大铁车“咣当当”回去,一时间,大路、小镇,整日尘土飞扬,街镇、公路两旁,修车的、补轮胎的、卖烟酒的,水果的杂货小店,旅店一溜排开,二道白河镇从此出了名。

  就像无数个村镇的诞生一样,是林业的采伐和长白山的开发,催生了小镇的一切,使二道白河小镇从此有了名,也从此成了世人进入长白山的重要小镇和门户。如今,南来北往的所有进山人、旅游人,都要在这儿等车,备好食物,补充好给养和底气,然后才能一口作气上得大山,所以这儿成了名符其实的“长白山下第一镇”。

  由于此地还居住着许多朝鲜族人民,夏季还可以看到穿着美丽鲜艳衣裙的朝鲜族姑娘如彩蝶一样走过的身影,听到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白山森林号子激动人的声音,而且,在四季晴朗的日子里,站在二道白河镇上,就可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白山的主峰上皑皑白雪如云彩一样亘展在天际,飘荡在云间。

  在小镇上行走,常常会碰见一个个胡须很长,穿着古旧长衫,背着筐、篓的老人。他们在镇上买点咸盐、火柴、纸码、卷烟,然后主动向你打听,万里长城修到哪啦,张大帅(张作霖旧称)如今怎样啦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然后他们背着筐篓独向山林里走去。人们会指点着告诉你,这些人叫“老冬狗子”,是长白山林里特有的人类——独居山林的“野人”。也有叫“毛人”,或“山狗子”,或“冻狗子”、“洞狗子”。狗,在东北是指抗冻抗饿,能吃苦。他们如长白山“怪兽”一般让世人惊奇无比。

  在长白山下第一镇,遇上他们,你一定要和他们搭话。大爷,你多大岁数了?他们会告诉你,往往是97岁,98岁,99岁,但从来不说100岁,而其实,这类人早已超过100岁。当地人有风俗,超过100岁不提,以企望再多活些年。小镇更多奇俗只有你亲身来悟才知。

  长白山是一本奇异的大书。人只有去翻开它,才真正读懂了自然、历史、民族、民俗、生命、情感,还有种种谁也预想不到的东西。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