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河北省霸州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之一,是河北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市。两年来,霸州市紧紧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个核心,着力在打牢基础、打通渠道、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建设水平。
基础设施:处处都有文化活动场所
图书馆内,市民自主选择种类齐全的书籍阅读;文化站内,书法爱好者围在一起切磋书法技艺;文化大院里,群众扭起热情奔放的大秧歌……在霸州这个面积80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里,无论是居住在县城的市民、乡镇的居民,还是村街的农民,都可以享受到文化带来的欢乐。
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雪梅说:“为了实现文化场所全覆盖,我们以市区、乡镇、村街为单元逐一进行建设,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霸州处处都有文化活动场所的目标。”
2011年以来,霸州先后投资40亿元,对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进行重建和提升,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上档和升级,对村街的文化大院进行创建,建起一个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市区,新建的文化馆兼备大剧院、数字影院的功能,开设了书画、舞蹈、声乐等8个培训教室;扩容后的图书馆,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增至40万册、电子图书增至20万册,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阅览。
在乡镇,15个综合文化站均按照国家级标准设置,各功能用房齐全。2013年1月,胜芳镇综合文化站、信安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河北省百佳乡镇综合文化站”。同时,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便利性原则,霸州还因地制宜地对部分乡镇开展文化站“镇村共建” 工程,使文化站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文化供给能力。
在村街,383个规模不等的文化大院林立其中,村民不出远门就可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其中,西粉营村作为霸州市打造的第一批“精品文化大院”,在服务村民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以文富脑、文化兴业”的发展之路。
服务渠道:人人都可享受文化实惠
让人人都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实惠是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落脚点。霸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朱红谈到,实现“人人都可享受文化实惠”这个目标需要两个支撑:一是政策,二是人才。
为了提高创建质量,确保文化惠民举措落到实处,霸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示范项目创建规划》、《示范项目创建实施方案》、《示范项目督导检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对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服务时间、服务标准等提出具体要求:市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84小时,博物馆每周开放54小时,“月月唱大戏”每年举办12场至15场,“周末小剧场”每年举办50场以上……
在政策的引领下,霸州市的各类场馆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惠民举措。市图书馆开辟了针对特殊人群的阅览室和数字阅览室,免费为盲人和残疾读者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市博物馆、纪念馆提供免费开放服务,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市文化馆免费为群众培训,2012年举办各类培训班达50次以上,培训各类文化骨干近3000人。
据了解,在霸州共有文化专业人员、志愿者和业余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其中登记在册的专业人员150人、志愿者队伍400余人、业务文化骨干200余人。霸州还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公共文化服务演出团和一支4500人、市场化运作的“文艺轻骑兵”,形成了两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除此之外,霸州还先后引进魏子晨等10余位专家担任霸州文化顾问,将德艺双馨的霸州籍书画家和国家级大赛中获奖者聘为市政府文化顾问,定期为群众传授文化知识、传播文化乐趣。
文化品牌:
时时都能享受文化大餐
据统计,在霸州,活跃着78道花会、276个秧歌队和276个文艺社团,参加人员达20000余人。霸州虽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始终把设施建设精品化、活动开展品牌化作为重要工程来抓,李少春纪念馆、荣高棠纪念馆、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华夏民间收藏馆、中华戏曲大观园等一大批精品文化设施相继落户。
据介绍,霸州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出了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四乡一镇”等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突破,挖掘传承悠久的霸州文化,已有4项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霸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造文化品牌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来抓,加大文化品牌的打造力度,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品牌,让群众时时都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如今,每两年一届的霸州文化艺术节,每月28日举办的“霸州月月唱大戏”,每周六举办的“周末小剧场”,面向农民群众举办的“农民文艺大汇”等一系列活动正丰富着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
“以往,听说哪里有演出,大家都会挤着去看,现在节目很多,不用挤了,想啥时候看就啥时候看。”信安镇高桥村翰墨轩书法协会秘书长王加之说,除去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外,他们也有自己的活动,比如书法协会时常举办的书法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