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群众文艺

吉林松原:文化新农村人人乐开怀

时间:2013年11月08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尚桂华 常雅维

  “快点儿,开唱了!”10月27日傍晚,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田家村的李桂珍老人急急忙忙跑回家喊儿媳妇。65岁的她满面红光地对记者说:“你看我这身体多好,哪像60多岁的人!日子过得舒坦,身体就好。大秧歌一扭,我的病全好了。”她拿着小板凳忙着去文化大院占地方,身后留下一串幸福的笑声。这只是松原“农民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的一个微镜头。

  甜美歌儿唱出来

  夕阳在天边留下了最后的几抹红晕,夜幕即将降临。来自四面八方的老百姓有的开车、有的骑摩托、有的一路小跑,奔向文化大院。

  晚上6点钟,近6000平方米的松原市田家村文化大院,里里外外挤满了人。欢快的鼓声响起,舞蹈《欢聚一堂》拉开了松原市“农民文化活动月”最后一站——农村文化大院文艺展演的序幕。优美的舞姿、粉红的舞裙、整齐的动作映红了农村群众演员幸福的笑脸。

  小品、二人转、拉场戏、歌曲……精彩的节目不时赢得观众的喝彩。宁江区、乾安县、长岭县、扶余市代表队,你方唱罢我登场,秀出各自的“绝活”。

  自从全市开展文化建设以来,松原市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已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惠及农民295万人。仅在“农民文化活动月”期间,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前郭县民族歌舞传习中心等7家演出单位就进村入屯演出68场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农村电影题材展映”共出动60台电影放映机(队),进入1123个村屯,累计送电影3500多场次……所到之处,很受农民欢迎。

  美丽乡村舞起来

  田家村文化大院的人越聚越多。刚从松原市群众艺术展览馆送参展作品回来的乾安县农民画家赵金合看起来很是兴奋,他的作品《松鹰图》同全市其他农民的140件作品一起挂在了展览馆的墙上。“农民的作品能登上大雅之堂,受到市民赞赏,我做梦也没想到!”画了大半辈子画的他头一回得到这么高的荣誉。

  作为农村文化建设多面手的赵金合,还是乾安县余字乡成字村的“秧歌头”。按他的说法,城里有啥农村就有啥。他组织的秧歌队在乾安县出了名,松原市大小奖项没少拿。“国家拿钱盖场地,送服装、送设备、送培训,我们农民没理由不把秧歌扭起来、跳起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活动水平,今年初,松原市组织农村文化大院骨干进行了集中学习和培训。成字村秧歌队领舞王宝英回忆起那7天的培训还意犹未尽:“免费吃住,手把手教,还不交学费。”她学习了时下流行的广场健身舞,回来后,又教会了全村的姐妹们,还义务到周围的村屯手把手教会爱好健身舞的妇女们。

  在扶余市五家站镇西园子村吴文超文化大院,60岁的王艳娟学习了编舞。她说:“上面培训,我就去学,回来好教大伙。”由她编舞的《好日子》就是根据农民生活富裕后,很多小媳妇想着法打扮的原型创作,其中很多动作都是原汁原味地再现。

  幸福生活美起来

  田家村文化大院的演出还在继续。27岁的桑影抱着3岁的儿子正在聚精会神看节目。

  “小时候哪有文化生活啊。过年来场秧歌,听到鼓声和喇叭响就跑去看,等跑到跟前儿都散场了。”她说,“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很丰富。每天在家上网、看电视,还能像今天一样看到真人演出。尤其在农闲时,有剧团来演出的,还有下乡送科技、送电影的。”

  75岁的付亚茹抱着4岁的小孙子使劲地鼓掌,孩子手中的粉扇子和着音乐节奏扭来扭去。“生活这么美,大家都想KTV!”老大娘道出了农民们的心里话。

  松原市“农民文化活动月”期间,以“送、种、评、展”四大板块设计的各项活动在广阔的农村形成了一股文化潮,符合松原文化特色、地域特征的表演形式正在松原大地悄然形成。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