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资讯

《少年文艺》:给少年儿童一个最优质的阅读

时间:2013年06月03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0

  新华网福州6月1日专电(新华社记者 沈汝发)“让鲜花开遍这块园地”,这是时任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为《少年文艺》撰写的《发刊词》。

  宋庆龄写道:“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他们在精神上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少年文艺》在少年们的心灵中开辟了一个园地。作家们将要在这儿栽培出鲜花来,让少年们生活得更美好,更丰富,更有教养。”

  今年,这份承载太多人青春记忆的刊物即将迎来她60周年的生日。

  “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诞生

  “《少年文艺》培养了我。”任溶溶回忆说,“我经常到学校和少年宫给小朋友讲故事。有一次我编的故事被《少年文艺》的编辑钱景文听到了,她让我把故事写出来,还特地空出版面等着刊登。我就一口气把故事写完了,才半个钟头不到,这就是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

  “上世纪60年代前我的一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少年文艺》的鼓励下写出来的。”任溶溶说,“从我这个例子,可以想见《少年文艺》是如何热心地帮助作者走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

  60年来,《少年文艺》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任溶溶、郑渊洁、王安忆、赵丽宏等优秀作家的初期创作都和《少年文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刊登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滋润了无数少年儿童的心灵。

  青年作家成长的摇篮

  1953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少年文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创办这份专门针对少年儿童的文学刊物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少年儿童能更好地成长。”《少年文艺》老编辑任大星回忆说,1956年,时任刊物负责人任大霖提出了“活泼、新鲜、多样、有趣”的办刊方针。

  文学评论家刘绪源认为:“《少年文艺》风靡全国,最主要是因为它的稿件贴近孩子的心灵,而且味道纯正。几乎所有儿童文学界最好的作者都拿最好的稿件在《少年文艺》上首发。”

  《少年文艺》不仅成长了无数懵懂少年的文学梦想,在《少年文艺》上刊发的名家名篇也不胜枚举。譬如,王安忆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刘绍棠的《瓜棚记》、茹志鹃的《黎明前的故事》、任大霖的《小茶碗怎样变成大脸盆》、贾平凹的《明天要上学》、刘心武的《喊山》、曹文轩的《甜橙树》、严文井的《南风的话》、陈伯吹的《安琪儿夜游记》、叶永烈的《哭笑不得》……

  如何在网络冲击下永葆青春

  曾经,有一个时代,全民崇尚文学。据《少年文艺》执行主编谢倩霓介绍,上世纪80年代应当算是少年文艺最辉煌的时期,发行量达106万份。

  “记忆中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我和好朋友放了学冲向邮局旁边的书报亭,摸出皱巴巴的3块钱,只为买到最新一期的《少年文艺》。”一位读者回忆说,“虽然那时候没有电脑、IPAD、PSP,但《少年文艺》给了我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会看上好多遍。”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纸质期刊遭遇严重冲击。《少年文艺》也不例外,发行量下降至10多万份。“网络文化侵占了现在孩子太多的时间。”谢倩霓说,“更致命的是,对孩子阅读习惯和口味上的伤害。”

  “网络阅读指向无限的链接,它会让阅读者肤浅、躁动。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拥有这样的阅读习惯和口味,将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去面对纸质阅读安静的思索和心灵的感受。”谢倩霓说。

  《少年文艺》主编周晴认为,《少年文艺》虽不再是一枝独秀,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少年儿童读者群来说,少年文艺这样的老牌少年文学期刊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据悉,《少年文艺》与社会力量合作,发起了“‘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韬奋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等系列活动,给少年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写作才华和发表优秀习作的舞台。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