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要培养具有综合艺术素养的杂技表演人才

时间:2019年12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0

上海市马戏学校建校30周年,专家研讨杂技教育未来发展路径——

要培养具有综合艺术素养的杂技表演人才

  在中国杂协副主席、北京杂协主席张红眼中,上海市马戏学校可以用3个词来形容——精致、开放和典范。“刚接触上海马戏学校时,它就给我留下了精致的印象,精细化的教育模式让人难忘,后来接触得多了,我发现它还是一个国际化的学校,注重与国外杂技团体的联系和互动。”而说到“典范”,张红表示,上海市马戏学校30年来的发展之路,对中国杂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示范性作用。

  1989年3月1日,上海市马戏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在上海市马戏学校迎来30岁生日的节点,12月19日,主题为“上海杂技演艺发展与杂技教育未来走向”的论坛在上海文联举办,与会专家总结了中国杂技教育的发展经验,展望了杂技教育未来的转型和发展之路。
  “杂技教育是杂技艺术发展的基础,专业的杂技学校可以让杂技行业发展少走很多弯路。”中国杂协副主席齐春生认为,普通艺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杂技人才,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到杂技团后还需要进行再培养,而专业的杂技学校教育可以避免这方面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杂技团的老团长王峰正是依据“培养新型的杂技演员,必须兴办正规的马戏学校”的理念,申请筹建专业的马戏学校,上海市马戏学校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批准主办的培养杂技和魔术表演专业人才的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马戏学校为上海杂技团,也为全国各地的杂技表演艺术团体输送了大量优秀青年演员,在全国杂技界赢得了美誉。”对于上海市马戏学校的发展成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评价道。
  依托于与上海杂技团密切的关系,上海市马戏学校通过“签单”培养、业务指导等方式向上海杂技团输送人才,上海杂技团排演的《时空之旅》《战上海》等代表性杂技作品中,有不少上海市马戏学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为杂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论坛上专家们的一致看法。“校企合作不只是内容的合作,更多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合作。”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介绍,虽然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但上海市马戏学校并不是跟着上海杂技团的需求走,“独立办学的目的就是要有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
  “在今天,杂技的‘演’依旧决定着杂技的‘教’,只有观众叫好,杂技节目才有市场。”上海市马戏学校艺术教研室主任何莉告诉记者,2014年,上海市马戏学校把培养具有综合艺术素养的杂技表演人才明确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强调规范杂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增加了其他艺术类课程的比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舞蹈、表演和音乐等方面的基本功。
  “走上杂技剧创排的舞台,我们发现肢体表现的美感和艺术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剧本的解读、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剧情的演绎无不对综合艺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何莉表示,未来杂技教育应建构更全面、更立体化的综合艺术素养培养体系,艺术课程改革的脚步不能停顿。
  与何莉一样,曾担任北京杂协主席的李恩杰也认为,杂技人才的培养,一定不能忽视艺术基础方面的工作,“今天,舞台对杂技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可能更注重‘炫技’,现在则加入了诸如刻画人物、舞蹈演绎等方面的表演要求。”李恩杰说。
  “像《时空之旅》《战上海》这样的演出,虽然大家都比较认可,但它背后依然存在着值得总结的问题。”俞亦纲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演员自身的素养有关,“从今天的教育水平就能看到明天的艺术水平”。
  对于未来杂技教育的发展,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王仁刚表示,应处理好演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提升的关系,在培养基本杂技技巧的同时,提高杂技演员的综合素养。“杂技是一个多元化、具有开放性特征的艺术门类,应吸收姊妹艺术类型优秀的元素,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杂技艺术更好地发展。”王仁刚说。
(编辑:张钰童)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