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文艺两新”工作怎么做丨全国文艺家协会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1年06月0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加强“文艺两新”工作

  是深化文联改革,切实保持和增强文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必然要求;

  是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文艺界行风建设,发挥文联组织在行业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必然要求。

  如何做好“文艺两新”工作?小艺陆续摘录全国文联“文艺两新”工作座谈会上的大会交流发言,为各级文联组织提供参考。

  今天,先来看看部分全国文艺家协会开展“文艺两新”工作的经验介绍吧~

中国音乐家协会:

奏响“五部曲”

推动“音乐两新”团结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韩新安

  团结引导“音乐两新”,是党中央交给音协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音协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凸显和增强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音协秉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社会责任感,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系统观念,增强“音乐两新”团结引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奏响“五部曲”,调动“音乐两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功立业。

  一、扎实开展调研,奏响深化认识、明确思路的前奏曲

  “音乐两新”是新形势下文艺队伍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有生力量,在“文艺两新”中占有极高比例,且呈现出门类多样、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个体性强、影响广泛等特点。“音乐两新”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市场取向明确,经营意识灵活,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群体规模散而小、实力弱,生存压力大,缺乏展示空间,创作导向需要引导,缺乏行业标准和从业规范等。所以,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上,加强“音乐两新”的团结引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按照李屹书记提出的“要持续深入开展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团结引领工作创造条件”的要求,中国音协自2018年以来,重点围绕全国“音乐两新”整体发展情况、各地区“音乐两新”的共性和特性、“音乐两新”面临的发展困境和诉求等持续开展专题调研。截至目前,调研新兴音乐群体近1000人次,实地考察了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上百个新兴音乐组织,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20多次,形成《中国音协加强新兴音乐群体和组织团结引领工作的调研报告》,为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方法举措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疫情期间,协会组织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音乐培训机构经营实体影响”的专项调研,形成调查数据统计和报告,为及时掌握因疫情给新兴音乐教育培训行业带来的影响,对如何走出困境作出正确引导提供了重要参考。按照中国文联人事部要求,协会认真组织开展《关于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调研工作,广泛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从业人员意见建议,形成了具有较高参考依据和价值的意见报告,反映出新兴音乐教育群体的基本生态,提出了相关专业调整建议和较为细化的评审标准。

  二、成立专门机构,奏响增强“音乐两新”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主题曲

中国音协新兴音乐教育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

  把各领域、各层次的音乐人才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既是党中央交给音协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检验深化改革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音乐两新”虽然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但长期处于各自为阵的分散化状态,缺乏归属感。为打造全国“音乐两新”的温暖之家,中国音协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精心筹划,于2018年成立“新兴音乐群体工作委员会”和“新兴音乐教育工作委员会”两个专门机构,作为联系中国音协和“音乐两新”沟通的“联络部”,协助中国音协谋划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参谋部”,组织开展“音乐两新”团结引领工作的“指导部”,帮助“音乐两新”排忧解难的“后勤部”。其中,“新兴音乐群体工作委员会”首批委员83名,覆盖全国各省区市民营乐团、文化艺术公司、音乐工作室负责人以及创作、表演领域的优秀人才。“新兴音乐教育工作委员会”首批委员单位85个,覆盖全国各省区市成规模、有代表性的音乐培训机构、琴行、文化艺术公司等。与此同时,中国音协积极指导团体会员建立相应组织,湖北、广东、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音协已建立“音乐两新”专门机构组织,形成全国布局、上下联动、层级管理、责任明确的组织网络。这是新形势下补齐音协组织工作方式“短板”的新尝试,也是中国音协在行业建设工作方面的新拓展。

  三、组建专业队伍,奏响为“音乐两新”拓展艺术空间搭手出力的协奏曲

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轻骑兵”走进广西宜州区龙洲岛演出现场

  “音乐两新”中不缺才华横溢的人才,缺的是充分展示艺术才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有力平台。2018年,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轻骑兵”正式成立,该队伍以“扬时代新风、推时代新歌、育时代新人”为宗旨,以新兴音乐群体为主力,以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主抓的音乐原创作品为主要演出内容,呈现出“四小四大”的显著特点,即:小分队、大梦想,小作品、大情怀,小投入、大作为,小天地、大世界。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4个基层市县举办“向人民汇报”慰问演出20余场,吸纳来自全国20多个地区的100余名新兴音乐群体优秀代表参与,通过艺术表演增进与基层百姓的互动交流,身体力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创作表演理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建立了“融媒体+云演出”线上互动演出模式,力求多元素、多形态、多角度彰显音乐力量,更大范围地惠及人民。2019年12月,由新兴音乐群体优秀词曲作家组成的创作采风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音协为新兴音乐群体专门打造的第二支固定化的队伍正式成立。截至目前,采风团共组织30余名新兴音乐群体优秀词曲作家深入江苏、湖北等地开展活动。这既是中国音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践行,也是加强新兴音乐群体词曲创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务实举措。

  四、健全制度机制,奏响提升“音乐两新”常态化联络服务效能的交响曲

中国音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

  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是中国音协在团结引领“音乐两新”工作中的核心工作理念。为此,协会携手各团体会员共同创建“音乐两新”常态化联络服务机制,将“音乐两新”团结引领工作纳入全国音协工作范畴,按照属地化、层级化、专业化、分众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在各个层级、各项工作中扩大对“音乐两新”的吸纳和覆盖。一是不断强化“音乐两新”思想政治引领。除针对“音乐两新”举办的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带头人培训班、中国音协新兴音乐教育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全国新兴音乐教育骨干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外,注重将“音乐两新”学习培训纳入协会年度培训计划,累计培训新兴音乐群体骨干人才近500名。二是在会员发展中不断增加新兴音乐群体优秀人才比例。2016年至2020年,累计发展新会员2740名,新兴音乐群体237人、占8.65%。三是在采风创作、教育培训、重要演出阵容和曲目作者中,明确要求新兴音乐群体占比不少于1/3,全国优秀中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占比已达到50%。四是切实加强对新兴音乐群体优秀创作人才的挖掘、培养、扶持工作,与青年音乐人的联络机制不断完善,对市场化音乐产品的引导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国音协品牌活动“听见中国听见你”年度优秀歌曲征集推选结果中,新兴音乐群体作品占到半数以上。五是通过各团体会员择优推荐10-20家新兴音乐组织代表,建立信息库,长期联络沟通,加强咨询引导、联络服务、帮扶指导。六是发挥主席团成员、理事会理事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要求每人至少负责联系一个新兴音乐组织和5名新兴音乐群体代表。第九次全国音代会推选代表440名,新兴音乐群体57人,占13.29%;推选理事候选人208名,新兴音乐群体21人,占10.50%;青年作曲家何沐阳作为新文艺群体代表当选副主席。

  五、强化担当作为,奏响“音乐两新”主动服务大局的进行曲

  团结引导“音乐两新”,不能停留在口号和发动上,更不能为了团结而团结,关键还是要切实为他们更好发展创造条件,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此,协会始终坚持把激励“音乐两新”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中国音协新兴音乐教育工作委员会发起全国动员,组织实施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百场音乐公益系列活动,通过公益音乐会、音乐名家面对面、小手拉小手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全国各地社会音乐教育成果,最终在全国40余个城市完成96场(次)公益活动,近万人参与演出及相关活动,线下直接受益群众达7万多人,盘活整合了全国新兴音乐教育资源,团结凝聚了全国新兴音乐群体力量,用音乐艺术营造重大节庆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用公益爱心传递艺术梦想、共筑爱国理想。去年疫情期间,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北京库客音乐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团体会员湖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和黄石新爱乐交响乐团的全体工作人员,捐赠“库客数字音乐在线免费视听两年服务”。中国音协新兴音乐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晓雯音乐,第一时间向全国分支机构500余所学校发出倡议,为逆流而上的白衣勇士及其直系子女免费提供一整年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通过网络直播为全国近10万名学员免费提供线上授课60万余节。非常时期发挥了特殊作用,展现出“音乐两新”高度的文化自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并强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一要求,阐明了干事业、创伟业关键在用人才。下一步,中国音协将把团结引领“音乐两新”作为拓展音协工作的新机遇新空间,并以此作为履行好“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职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团结引领“音乐两新”听党话、跟党走,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舞蹈家协会:

促“两新”发展创时代新篇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罗斌

  目前,舞蹈行业的“两新”群体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范畴:以舞蹈种类划分,有街舞和国标两大新文艺群体;以从业状态划分,有因寻求更广阔、自由的创作发展环境而脱离专业院团、院校以及因部队系统改制等因素,流向体制外的专业自由舞者,有长期从事民间非遗舞蹈传承的民间艺人及其族群,也有全国各地文化馆、群艺馆、街道、社区组织或自发组织的群众舞蹈爱好者,还有广大的舞蹈艺术志愿者及其服务的受众群;以群体组织划分,有以舞蹈发展为主的民营文化企业,有以中青年舞蹈家为主导的专业舞蹈创作室、工作室,以及大量的民营舞蹈教育、培训机构。舞蹈“两新”群体可谓结构复杂,人员众多,各群体之间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程度差异化,存在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面对“文艺两新”渴求加速发展的群体诉求,中国舞协依照《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的要求和部署,在过去一个时期内,从以下几个层面作出了努力和探索。

  一、推进理论武装,加强政治引领

第九期新兴领域青年大学习暨全国街舞联盟骨干“青社学堂”专题培训班在井冈山举办

  中国舞协始终将舞蹈行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引领放在工作首位。自2016年开展全国会员大培训以来,中国舞协进一步强化了对舞蹈“两新”群体的集中培训,针对不同舞蹈“两新”领域和群体,周期性地举办了多期以让学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宗旨的政治理论培训活动。中国舞协在各类培训的开展中,不仅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让学员们尽可能多地吸收中央的政治理论和文艺政策,掌握国家文艺发展精神,还在培训活动的组织策划到筹备实施的全过程中,通过中国舞协分党组、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及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和讲解,让参训学员深刻领悟到广泛开展此类培训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协会的不断努力,最近几年已经出现新文艺群体自发组织集中学习、研讨政治理论和文艺政策的现象和事例。比如,街舞群体自2018年以来,在协会的指导下已先后三次自发举办了全国街舞联盟骨干“青社学堂”专题培训班,培训课程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国史等为主要内容,同时安排了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考察实践等课程,期间还穿插了“街舞公益教学”和“信仰的力量”主题街舞作品展演等活动,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完成了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培训效果。截至目前,新文艺群体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受训学员已有数万人次,单次培训人数超过了400人。通过长期开展的各类培训,大大地提高了新文艺群体在新时代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展示了新文艺群体的行动力和活跃度,也为新文艺群体在未来进一步实现发展繁荣奠定了群体理论基础。

  二、全力壮大队伍,发挥群体合力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中国文联的领导和中国舞协共同努力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变革,已经带领国标舞行业走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在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成立的30余年里,其CBDF和CCAT的教师、评审共计1万3千余人;考牌与等级认证计数百余万级,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国标舞舞者,行业的发展水平已为国际水平,并不断地在国际赛事上斩获大奖。以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为主导的专业认证体系及系列专业赛事已成为世界规模第一的国际标准舞专业平台。

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logo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中国舞协于2013年成立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2015年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街舞群体自发组成全国街舞联盟。经过6年的不断发展,目前该联盟已在全国拥有31个省级联盟,联盟从业人员已过百万,培训教育机构8000余家,遍布全国594个城市。同时各地街舞联盟已成立团组织87个(其中省级12个、市级55个、区级7个、县级5个、机构8个)。通过该联盟作为纽带,全国各地区的街舞群体已形成有效的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的共同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街舞群体和从业者凭借街舞委员会、街舞联盟的影响力和共享资源,解决了街舞人“生存”这一首要难题,从而使大量的街舞从业者可以心无旁骛地继续从事这项他们热爱的事业。街舞行业的繁荣发展自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各舞蹈“两新”群体领域在不断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不忘以一己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舞蹈“两新”群体积极自发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抗疫募捐活动,更有许许多多的新舞蹈从业者抛家舍业,投身到抗疫的一线队伍当中。舞蹈“两新”群体在抗疫中的表现只是他们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生动缩影,正是因为他们淳朴地坚持回馈人民、回馈社会,2019年全国街舞联盟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这一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

  三、狠抓制度建设,细化层级管理

  为了保障新舞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舞协不断完善所辖各舞蹈“两新”群体组织的管理制度,根据中国文联的业务指导要求,修改各新舞蹈群体专业委员会(学会)的章程、管理办法、自律公约、行业行为准则等规范性文件,使各群体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阶段需求。各新舞蹈群体组织根据总章程,指导全国各地区也陆续出台了各级适应该行业在该地区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各新舞蹈群体的行业发展管理体系逐渐形成。中国舞协自2017年起,经过多次在舞蹈“两新”群体间开展行业调研、论证,数次修订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工作条例》及《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发展管理细则》,面向舞蹈“两新”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入会渠道和入会办法,使得中国舞协会员的吸纳面几乎覆盖了舞蹈“两新”群体的所有从业人员,彻底扭转了以往协会会员的“大门”只开向体制内专业舞者的局面。同时,中国舞协还指导各领域的新舞蹈群体制定、出台与中国舞协会员入会相契合的推荐办法,并逐步融入到《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发展管理细则》中。

舞蹈素质教育基础训练行业标准(试行)教材发布会暨上海测评中心授牌仪式举行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舞蹈群体行业标准的建立,自2019年起,在中国舞协的引导下,以街舞领域为试点,积极探索并尝试制定《街舞行业职称评定标准》,目前,该《标准》第二稿已修订完成。2017年,经中国舞蹈家协会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商议,决定联合开展舞蹈素质教育行业标准建设工作。随后,联合成立了“舞蹈素质教育测评办公室”,并组建了“舞蹈素质教育基础训练教材和测评标准评审专家组”。通过以“舞蹈素质教育教学研发基地”(南方舞蹈学校)及全国各地舞蹈培训机构作为试点,展开多次教学实践和展示,经专家审议会反复审核评定,并汇集多方意见、建议后,最终于2021年3月正式编制并出版了《舞蹈素质教育基础训练标准教材》,该《教材》及相关附属材料已于2021年4月正式向中国文联报备。至此,舞蹈素质教育行业标准建设的第一阶段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后中国舞蹈家协会将继续以纯公益性的方式推进舞蹈素质教育行业标准建设工作,并陆续出台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等领域的标准化教材和训练、认证标准,逐步地全面构建舞蹈行业标准化体系。

  四、创新打造平台,全面展示风采

  为了提供更丰富、更新颖的展示空间,进一步激发中青年舞者特别是新文艺群体舞者的创造力,中国舞协新举措“环境舞蹈展演”系列活动于2018年正式开启,通过资源整合,吸引了一大批积极活跃在一线的体制外舞蹈编导和演员,利用首钢园区的自然环境优势和工业遗址特色,激活编导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让百年首钢园环境与艺术得以完美融合,擦出新的艺术火花,展现另类舞蹈风貌。“环境舞蹈”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舞台表演的局限,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新文艺群体拓展更广阔的表演、展示空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展演首次举办就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可以让观众以“游园”的方式感受舞蹈艺术,通过近距离接触顶尖专业舞蹈创作、展示,新颖的舞蹈作品成为了群众热议的话题,优秀舞者被青年舞蹈爱好者视为偶像,连演出所用的道具都成为孩子们争抢的玩具。“环境舞蹈”的感染力可见一斑,新舞蹈群体对舞蹈走入寻常百姓中的贡献不可小觑!目前,“环境舞蹈”的理念和开展模式已在全国多个地区被采用和复制。同时,新舞蹈群体还在中国舞协举办的“舞典华章——年度舞蹈巡礼”、“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演出、“送欢乐、下基层”等各类大型集中创作、展演及志愿服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大放异彩,并且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的四十年》”文艺晚会等国家重大庆典和纪念活动中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交付的全部演出任务。

  五、充分利用扶持资源,大力开拓舞蹈市场

  中国舞协“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以下简称“培青计划”)始创于2013年,该项目着力于搭建一个培养顶尖青年舞者及艺术创作、交流的平台,是一个给予行业内具有巨大潜质舞者尽情发挥创造的平台,该项目的目标主体即是大量游走在行业内新专业舞蹈从业者。“培青计划”项目开展以来,为推动新舞蹈创作和新青年舞蹈人才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经过该项目的打造,推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并在各类演出活动中,得到业内外专家及社会的广泛好评,该项目扶持的一些优秀人才,已被国家列入“四个一批”艺术人才中。除了坚持开展自创扶持平台,中国舞协还充分利用各种国家文艺创作扶持平台,力荐业内众多杰出的新舞蹈工作者,只求让优质的平台和资源更多地惠及舞蹈“两新”群体。通过长期多种途径的扶持和多维度的充分展示,舞蹈“两新”群体的创作越来越凸显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巧妙地将外来舞种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专业评奖中屡获佳绩,其中,由街舞联盟创作的舞蹈节目《黄河》,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可谓是非专业学科舞蹈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诚然,过去在某些舞蹈“两新”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不代表我们已经解决了舞蹈“两新”发展中的所有问题,恰恰随着行业的发展,涌现出了更多新的瓶颈和难点,但舞蹈人的坚毅使我们知难而上。今后,中国舞协将坚持不懈地为舞蹈“两新”群体积极寻找社会资源,更广泛地推动跨界融合,努力开辟舞蹈演出市场,争取早日全面实现舞蹈“两新”群体的“自给自足”,并主动帮助舞蹈“两新”群体进行权益维护。总之,要充分地延展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使协会之于“文艺两新”,不仅是他们与党和政府联系、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坚强后盾,全力推动舞蹈“两新”乃至整个舞蹈行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图片来源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