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七十八年,三件往事,歌唱家孟于讲述“不忘初心”

时间:2019年06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0

歌唱家孟于在座谈会上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提到歌唱家孟于,人们总会说起她的几个身份——她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源流之一的中央歌舞团的第一代艺术家,也是歌舞团最早的管理者之一;她是《白毛女》《血泪仇》等戏剧作品的表演者,是电影《白毛女》中“喜儿”配唱者之一;她还演唱了《平汉路小唱》《慰问志愿军小唱》等经典的歌曲……

  抛开这些现今看来带着光环的身份,孟于更加看重的,是她“老党员”的身份,1941年入党,孟于至今已有78年的党龄。6月21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念孟于同志入党78周年从艺80周年座谈会,孟于和她的亲朋好友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有关负责人、演艺人员一同回顾了78年的风雨历程。

  而说起自己入党至今的经历,孟于总会讲到3件往事。

  “同志欢迎你们来延安”

  1922年6月,孟于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颇为富有的家庭中。在孟于15岁时,“卢沟桥事变”爆发,年轻的孟于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忧心如焚,他们组织了一支抗日救亡宣传队,走向街道、农村、乡镇去宣传、演讲,呼吁“奋起抗战”。“那时在大后方,各个学校都会组织读书会,组织大家唱救亡歌曲,对青年人影响很大。”孟于了解到,很多年轻人都去了延安,去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和抱负”。

  1939年,位于宜川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在成都招生,孟于想先去宜川,再想办法去延安。“在地图上看,宜川离延安只有那么一点地方,高兴得不得了,这么一小块儿怎么都能跑过去呀。”孟于用拇指和食指比量着“那么一点”的距离,但去宜川的路走得却异常艰难。说到要去延安,孟于家里是反对的,“爸爸比较封建,反对我出去”,她只能偷偷从家跑了出来。孟于和两个同伴“一路唱着革命歌”,“踏荒野、斗狼群”,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宜川,来到了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之后她又从宜川偷偷跑去了延安。

  孟于至今还记得接近延安时看到的一个标牌:“同志欢迎你们来延安,请你们到北门外西北旅行社去登记”。到延安后,她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并考取了中国女子大学,在当时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的音乐家冼星海的鼓励下,她又考入了鲁艺音乐系,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1941年6月23日,孟于宣誓入党,成为共产党员。

  “演唱的并不是一首歌,而是歌中的内容”

  “在延安的中央礼堂,没有舞台、幕布,没有电灯、音响,更没有乐队。”孟于一直记得排演《黄河大合唱》时的艰苦场景。

  在鲁艺学习时,冼星海指挥学生合唱《黄河大合唱》。“唱到第四段《黄水谣》时,有个女同志是笑着唱的,星海同志问她为什么笑,她说唱的时候什么也没想。星海同志就开始给我们指导要怎样唱:前半部分是比较愉快的,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但后半部分‘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这四句的情绪应该有所转变,要唱出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孟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表示,听了冼星海的话,自己恍然大悟,“应该一边思考一边演唱,要唱出歌曲的内涵。”

  “音乐,是和祖国的危亡、民族的灾难结合在一起的,演唱的并不是一首歌,而是歌中的内容。”孟于说。

  “在战场上,这首歌经常是要唱两回”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跟随华北文工团工作的孟于与王昆、郭兰英共同出演了歌剧《白毛女》,一次特殊的演出让她记忆犹新。

  在那场演出中,她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观众。“走上台后,我看到台底下白茫茫一片——观众穿着白衣服、系着白头巾、戴着白口罩,这是负责保密工作的同志们。”上了台去,孟于想不能往下多看,要赶紧投入演出。演出结束,孟于与演员们卸了装走到门口时,“突然有个同志跑过来拉住我们的手说,你们演得太好了,给我们解放平津增加了力量,说完就跑了”。“在我人生中,这场演出印象深刻。”如今提到往事,孟于依然感慨万千。

  在解放战争时期,孟于和她的同伴们一直在战斗前线演出。1948年,贺敬之和张鲁创作了歌曲《平汉路小唱》,在孟于的演唱下,这首歌传遍了平汉路沿线。1951年,孟于又随赴朝慰问团总团文工团,将一首《慰问志愿军小唱》送到了朝鲜前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战场上,这首歌经常是要唱两回,往往是刚唱到一半,敌人飞机就来了,赶快灭了灯,保持安静。飞机走了之后,我要接着唱,同志们就说希望能从头再唱,于是我又重新再唱一遍。”

  时至今日,回忆起这些往事,孟于也说起了“不忘初心”,在她看来,“初心”就是坚持文艺的方向,创造出鼓舞人民前进的、让人民满意的艺术作品。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