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太极图于哪个时代出现?

时间:2018年10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运涛
0

周氏太极图

“古太极图”

电影《影》海报

  张艺谋导演的《影》正在热映,影片中包含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太极图即是其一。张艺谋的这部电影很难辨别出其具体的年代,但太极图的出现,却自有其时代。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旧传“太极图”约有三种,为“周氏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圆图”。流行最广的是“先天太极图”,即后来的“古太极图”,俗称阴阳鱼太极图。

  提到太极图,一些人往往将其附会到上古时代伏羲等圣人所作,实际上,太极图的出现并没有那么早,直到宋代,太极图的原始图形才初露端倪,而我们如今看到的阴阳鱼太极图,其出现的时间则更晚。

  “太极”这个词最早出自《庄子·大宗师》,其曰:“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里的“太极”或指的是“天”,是最大极限。到了《周易·系辞上》,也出现了“太极”一词,很可能沿用了《庄子》,但其意义指向的则可能是宇宙本源,其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后世解读者,往往都将这里的“太极”解释为天地没有形成,阴阳未分的那股元气。虽然人们很早提到了“太极”这个词,但宋以前,并没有相应的图产生,而后来流行的阴阳鱼太极图实际上跟《易传》提到的“易有太极”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阴阳鱼太极图明显有“阴阳”两部分了,要是画“易有太极”,也应该只是一个白色的圆圈。

  周敦颐的“太极图”

  北宋写《爱莲说》的周敦颐就用一个圆圈表示“太极”,他创作出来了最早的“太极图”。

  显然,周敦颐创作出来的“太极图”实际上是一组套图,他为这幅图还写了一个说明,叫《太极图说》,这样一整幅“太极图”反映的是宇宙从太极到万物的生成过程,第一个圆圈是太极,太极动而生成了第二个圈就是阴阳,阴阳交合又生成了第三部分即五行,阴阳五行又生成了人和万物。正是这样一个动态的“连环画”被周敦颐称为“太极图”。

  古人创出东西来,往往都标榜是更古的圣人创作的,比如大约和周敦颐同时的刘牧画出了河图洛书,说是伏羲时代从黄河、洛河里出来的。当然,这在传播不发达的古代,署名圣贤或者托古,更有利于文献的流传。而周敦颐这幅画,是其自作,在源流上又没有自我托古,所以刚开始时人们并不重视。

  周敦颐去世一年后,有个叫朱震的人诞生了,他主要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之际,宋史有传,其中提到了“太极图”的来历,不再说此图是周敦颐自作,而是有其传承,是从陈抟那儿得来的,“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陈抟是五代时期的一个著名道士,常被视为神仙,尊称为陈抟老祖。史书、笔记小说中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民间传说陈抟年轻的时候崇拜老子,有一次在老君祠看到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给了他一粒仙丹,他吃了一下睡了几十年,醒来后就成了仙,原来那个老头就是老子。在古典小说《说岳全传》中,陈抟也有出场,第一、二回交代岳飞实际是金翅大鹏转世:在西方大雷音寺我佛如来正在讲说经法,正说得天花乱坠之际,一个星官女土蝠,在莲台下一时忍不住放了一个臭屁。我佛慈悲,毫不在意。然而却惹恼了佛顶上的一位护法,大鹏金翅明王,眼射金光,一嘴就啄死了女土蝠,那女土蝠一点灵光射出雷音寺,往东土认母投胎,后来嫁与秦桧为妻,残害忠良,以报今日之仇。佛爷掐指一算,算出宋氏江山将有大难,这时候又恰好金翅大鹏犯了杀戒,就正好借此机会,让金翅大鹏转世到凡间,一来偿还冤债,二来保全宋氏江山的黎民百姓。就这样,金翅大鹏也奔东土投胎而去。而后面一直跟着他的就是陈抟老祖,岳飞一出生,陈抟怕他忘了自己的身世,就给他取字为“鹏举”。对于陈抟,民间和士大夫阶层都有信仰基础。

  虽然“周氏太极图”在两宋之交附会上了陈抟,但真正的广为人知,却是要到了南宋,朱熹力挺周敦颐,将其塑造成理学的开山鼻祖,并将周敦颐的这幅“太极图”进行了些微的修改。正是靠着朱熹的地位与影响,“周氏太极图”才最终发扬光大。

  我们常见的“周氏太极图”是经过朱熹的推崇和改造,在元明清时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只是近代以来,普通大众更愿意接受的太极图样式是“阴阳鱼”,宋朝的这幅本名为“太极图”的图样反而鲜为人知了。

  “阴阳鱼

  我们现在常见的“阴阳鱼”图式是到了明初才出现的。但是一开始,它并不叫“太极图”,而是被称作“天地自然河图”,是宋代以来出现的诸多河图洛书中的一种。

  明初的赵撝谦在《六书本义》中说,此图是南宋朱熹的学生蔡季通从四川一个隐者的手里得到的,蔡季通拿到这幅图之后并没有给自己的老师看,秘而不传,后来此图几经秘密转手,明初,到了一个叫陈伯敷的人手中,赵撝谦从陈伯敷手中得来,从而首次公布了此图。赵撝谦公布的这幅图曾经被学者们看作是第一张“太极图”。但这幅图公布的时候,“太极图”的名字已经被用了,一般指的是“周氏太极图”,而把明初赵撝谦公布的这幅图与“太极图”这个名称联系起来,则要到明末了。

  明朝末年,赵仲全作《道学正宗》,书中载有“古太极图”,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将这张图称为“古太极图”的,明末章潢作《图书编》收录了不少图,他把这幅图列为首,也名其为“古太极图”。其后在对这张图的称谓上基本统一,确名为“太极图”,一直沿用至今。这幅图确实又在表现“太极”上比“连环画”式递进的“周氏太极图”显得更为完美。它避免了让人们觉得太极生阴阳之后,太极就好像不存在了的误解,也就是说,这幅图更直观地表现出不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各为一物,而是总有一个“太极”在掌握着它们,在这样一幅图中,“太极”始终存在。《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太极如同道,万物均可复归于道,这幅图显然更符合道教尊道贵德的理念,就逐渐成为了道教的标志,如北京的白云观等道观都有此符号。

  总之,“阴阳鱼”的原始图形应该是在宋代之前更早的时期,而经过演化生成的阴阳鱼太极图首次出现,应该是在明初的时候。大约明末以来,阴阳鱼图逐渐被称为“太极图”,此图后来又不断经过明清人士的改造,最终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在“阴阳鱼”图形中,右上方“白鱼”为阳,左行由大到小,依次为乾、兑、离、震,表示阳爻逐渐减少;左下方“黑鱼”为阴,右行由大到小,依次为坤、艮、坎、巽,表示阴爻逐渐减少。坤正北,全黑,纯阴,乾正南,全白,纯阳。在一个圆形中,黑白回互,白多而阴少,阳多而黑少。两个黑白“鱼眼”又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图变化无穷,包罗万象,有人说八卦、河图洛书是根据这幅图创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先有了“太极”的说法,直到很晚才有了此图。

  “太极”与道家有关,道家后来又生发出道教,清初的一些学者,如胡渭就指出,阴阳鱼太极图的出现很可能与道教有关。《周易》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是道家道教思想的主要来源,而与儒家以注疏的方式解读经典不同,从隋唐开始,道教往往以图形作为解读经典的方式,道教进入了“读图时代”,“画图说话”成为了道教独特的表达方式。“阴阳鱼太极图”的出现实际上也可能与道教以图形解读经典的学风有关。

  总之,如今,人们不知道明清时期所谓的“太极图”实际上指的是“周氏太极图”,也不知道今天所见的“阴阳鱼太极图”其产生的年代并不久远,而且它开始也不叫这个名字。但时代使然,这个时代晚出的图式,人们认可了它,欣赏它的形式美和意义的奥妙,阴阳鱼图也就抢夺并霸占了“太极图”这个名字,并被广泛传播和应用开来了。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