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青年摄影大展如何吸引21万幅投稿?

时间:2018年06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0

  作为中国摄协推动青年摄影工作的重要平台

  青年摄影大展如何吸引21万幅投稿?

  2875位作者参与,提交5732件计42203幅作品;7702位作者参与,提交11243件计41053幅作品;25364位作者参与,提交77398件计210523幅作品。这分别是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从第一届至第三届参与作者人数及提交作品数量的数据,第三届总投稿人数是第一届的8.8倍,总件数是第一届的13.5倍。这组颇为引人注目的数据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全国性的青年摄影展览对青年摄影人愈发强大的吸引力。不禁让人发问,这种吸引力来自哪里?

  “对于我个人来说,摄影不单只是还原现实,更是一个造梦的过程。”来自重庆的青年摄影师丁洲通过布景拍摄模型加上后期合成,创作的展现一系列光怪陆离梦境的作品《造梦师》入选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主单元“导师推荐摄影新人”。从学校毕业后,在接触摄影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同许多上班族一样,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感到“迷失着自己,也忘了年少时的梦想”,摄影让他重拾梦想,而入选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能与久仰的摄影家们交流,他也感到如同做梦一般,在微信朋友圈兴奋地发出感慨:“很久没有学习的机会了”。

  和丁洲有相似感受的青年摄影师刘书彤也坦言,入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平台能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摄影人交流,帮自己打开更多的思路。在众多入展摄影师中,刘书彤显得有些特别,他已经连续三届入选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了。“这个大展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之处在于参展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第一届时,我刚大学毕业,是一个学习摄影的‘北漂’;第二届时,我考入了济南市美术馆;第三届时,我的孩子出生还不到一个月。”从关注城市边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纪实类作品《城市边缘》,到多媒体作品《大学毕业后的我》,再到通过抗战老兵肖像、回忆文字、物件等元素重构的《我的抗战记忆》,刘书彤说,三届入展经历让他的摄影创作思路更加开阔,艺术思想更加成熟,“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和国展是不一样的,它是针对青年的,而且很重要的是,期间还会组织工作坊等活动,我们能接触到很多平时见不到或见到了并没有太多接触的摄影界大咖,他们能够在我们的创作不稳定期、不成型阶段给予很多建议。”

  “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年轻人想通过影像来关注自己的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根本的。”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向记者表示,一直以来,中国摄协都在努力通过协会的力量,动员社会各种资源为青年摄影人提供扶持计划,通过展览让更多的人来认识青年人的思想状况和艺术表达方式,“我们都是从青年时期过来的,我们每个人去回想自己的青年发展道路时,总有遗憾,但也总有收获和感动,这些都是老一代摄影人或是有资源的机构、部门带给我们的。对于中国摄协来说,做青年的工作责无旁贷。”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由中国摄协主办,联合努比亚手机,已经成为了中国摄协团结引导服务青年摄影人的一个重要抓手。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中国摄协推动青年摄影工作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办展、出画册,我们还举办青年大展摄影论坛,为入选者举办工作坊对他们进行培训。”

  围着奶油蛋糕过生日、专注地做实验、在操场中游戏、课堂上的恶作剧……《我的孩子们》这组作品出自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镇中心小学的乡村教师邵广红之手。作品质朴真诚,创作初衷十分简单:“师范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为了不让孩子们留下遗憾,我把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摄影训练,一些专家给邵广红的作品提出了不少犀利的问题,她坦然地接受着这些建议并表示,“参加这次大展,看到了好多优秀摄影师的作品,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专家老师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来说太重要了。”“青年摄影人在主题创作方面有很敏锐的思想,也有很大胆的尝试,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新技术,可是他们很稚嫩,有些作品有新意但缺乏感觉,可能在与更成熟的摄影人PK时就会露出小马脚,会显得不成熟或不稳重。”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评委宋靖表示,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平台上来竞技,这种活力就会变成他们的优势。

  除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入选的作品全部在首展中展出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中的10位“最具潜力新人”的最新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也得到了特别呈现。第三届中的“导师推荐摄影新人”“导师推荐手机摄影新锐”共26位作者在开幕式后12个月内,将由评委导师指导分别完成一组作品,并将在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获得独立展示单元。这让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不仅在时间上有所延续,在对具有潜力的青年摄影人的关注与支持方面也能得到持续发力。

  “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也让我作为老师延展了我教学的视野和空间”,第二届全国摄影大展设立导师制,从那时起,宋靖就和她“认领”的两位青年摄影师“学生”保持着持续的联系,“一个是来自福建三明的陈谢浩,在他创作迷茫、人生迷茫的时候,我们都一起商量,帮助他走过了一段创作瓶颈。另一个是新华社摄影记者崔新钰,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他拍的东西经常给我看。”在今年宋靖担任策展人的“影像丝路”——“一带一路”国际青年摄影展中,宋靖还特别邀约了崔新钰拍摄的展现尼罗河附近风土人情的作品参展。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最具潜力新人”杨宁当时的入选作品为《万象》,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导师张国田指导下,完成组照《虚相》并在第三届展出。“《虚相》的灵感源于张老师的启发,作品的成型也得益于张老师的帮助。在日常交流中,老师曾经对我提到过很多特别令人深入思考的摄影经验与想法,比如,‘从量变到质变’‘时间的积累’‘要有自己的摄影语言’‘走出自我’‘面向人类’等等。”杨宁表示,张老师的这些启发一直激励着自己思考和践行。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团结引导服务青年摄影人,中国摄协还将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入选者纳入了中国摄协中青年人才库,对他们的成长进行长期关注。除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外,中国摄协自2016年开始,每年都举办中青年人才培训班,发掘、培养、推介全国热爱摄影、不断创新的青年摄影人,为青年摄影人的成长搭建平台。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