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振兴湘剧:老案堂的“新”启示

时间:2018年01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志勇
0

  湘剧要走进人民群众的欣赏视野,融入当代湖湘文化建设

  湘剧是一个多声腔的剧种,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在“高、低、昆、乱”这四种声腔中,最具代表性和全国影响力的是高腔。74岁的湘剧民间艺人张昌流是著名湘剧大师欧阳寿廷的关门弟子,他至今还清晰记得老师传艺授业的情形:“现在回想起来,老师创作表演的经典剧目《单刀会》还恍如昨日,记忆犹新,至今记得师父教我的唱腔:青山绿水依然在,不觉某的须发白。”

  “青山绿水依然在,不觉某的须发白。”这既是湘剧《单刀会》中的唱词,也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湘剧今天的处境。近日,中国湘剧起源及老案堂班历史传承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浏阳举行,20多位湘剧名家共聚金刚镇桃树湾古民居——历史上湘剧形成的重要一站,他们共同关注的是:今天要传承和振兴湘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应该怎么向老案堂班取经?

  抢救剧目

  与会专家认为,老案堂班对湘剧剧目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清代的老案堂时期,湘剧进一步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了剧目丰富、声腔完美、表演艺术精湛的地方大戏剧种。

  《浏阳县志》记载:“浏阳的湘戏班,以其组合形式的不同分为案堂班、江湖班和科班。案堂班始于乾隆、嘉庆年间,系小型戏班,随金刚头福主庙神游乡演出。”湖南省湘剧院原副院长陈飞虹介绍说,毗邻浏阳的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等地,许多庙宇相继有了案堂班,因为金刚头福主庙是第一个组建案堂班的地方,所以被尊为老案堂班,其他庙宇的戏班只称为案堂班。

  据介绍,福主庙为湘东各地案堂班之祖师庙,浏阳、醴陵等各地戏班纷纷赴会演出,上、中、下街三处庙台连续演出48天。而且,凡是到此演出的戏班必须奉献演出戏文抄本一本,各班亦可抄录庙藏抄本,并于每年6月定期翻晒修整一次,因此庙藏传统剧本极为丰富,可惜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焚。

  据“文革”前的统计,湘剧剧目知道剧目的有一千以上,有剧本的是八百多,其中的连台大本戏《封神榜》《西游记》《南游记》《目连传》《岳飞传》等,都是篇幅浩瀚的巨著,如《岳飞传》的七大本,每天只能演一本的一半,七大本一共要演十四天,而且每场都要超过三小时。

  虽然庙里的藏本没有了,但是民间还保存了不少抄本,比如张昌流,除了辗转湘赣两省从事表演,还将历年所学汇集起来,汇编了近八十个剧目,并复印成册传给他的弟子。湘剧传承着湖湘文化精神,凝聚了历代湖湘人的情愫,亟须对民间湘剧抄本进行搜集整理,对代表性剧目进行抢救挖掘。

  培养人才

  浏阳被称作“戏窝子”,戏剧人才辈出,孕育了徐绍清、欧阳寿廷等湘剧艺术大师。专家认为,振兴湘剧,离不开健全的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老案堂班在湘剧人才的培养上,贡献巨大,值得总结和学习。

  据介绍,老案堂班的建制十分精练,演员只有九个,俗称“九老图”,也叫“九条网子”,全班连班主一共只有18人,无论高腔戏、弹腔戏以及低牌子戏都能演出,而且剧目随点随唱,这就要求每一个演员都必须掌握好本行当的所有剧目。

  “演员和班主要签订合同,一般合同为期半年,规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十二月二十四日为过班日期。自身愿意的情况下,你的才艺班主满意,受到观众欢迎的话,便可以续约,如果你的才艺班主不满意,观众的反映又不好的话,就会被解雇。在这种建制和机制下,演员们非常努力,勤学苦练、寻师学艺、互相切磋,蔚成风气,戏班里有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也就人才辈出。”陈飞虹说。

  唱做念打,戏曲表演如何引领观众达到至高的审美意境是摆在演员面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老案堂班的经验、体制和特色都值得当代湘剧工作者深入研究,而“九条网子”这种形式对于普及农村的湘剧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名誉主席周祥辉表示:“在今天的剧团动辄百十号人的情况下,年轻一代的戏曲工作者,更要沉下心来,向老案堂班学习,要提倡一专多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融入生活

  历史地看,湘剧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湘剧包含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四大声腔,这些声腔流入湖南之后,与湖南的地方音乐、语言、民风民俗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结合,最后形成今天所看到的湘剧。

  湘剧的形成离不开湖湘大地的一方水土,湘剧的更新发展也离不开这方水土的民风民俗。湘剧要振兴,就要不断激发湘剧中具有生命力的活态基因,在戏剧实践中完成向现代品格的转型,进而走出困境,走进人民群众的欣赏视野,融入当代湖湘文化建设,使之成为长沙城市文化个性中的一抹亮色。

  在过去,湘剧是庙会、打围鼓的重要组成部分,浏阳市金刚中学原校长、《金刚镇志》编辑李明德专程去了解了近年来庙会活动的情况,发现群众对湘剧演出的兴趣起了一些变化:“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成年人爱湘剧,年轻人喜欢看那些穿着显露说话有点打趣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恐怕与年轻人跟湘剧接触太少,关联度不够有关。”

  随着国家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湘剧的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打通湘剧与当代观众之间的通道,加强剧目建设是主要法门,只有大量的湘剧剧目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当代意识,又能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民众艺术视野,才能改变湘剧与观众、与现实的疏离状况。

  “要把湘剧的振兴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统筹考虑,让人们口中的‘打牌去’变成‘看戏去’。”李明德说。其实,湘剧作为地方大戏,本身就具有吸纳、创新的功能,反映现实生活也是它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优良传统。二十世纪初在湘剧舞台上就创作上演了反映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现实的剧目。不过,这个命题如今又摆在了当代的湘剧从业者面前。

(编辑:王士婷)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