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纪念刘炳森诞辰八十周年作品暨文献展”故宫开幕

时间:2017年12月2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单鸣
0
“紫垣秋草 翰墨人生”
——纪念刘炳森诞辰八十周年作品暨文献展故宫开幕
展览开幕式现场 单鸣 摄
 展览开幕式现场 单鸣 摄
嘉宾参观展览 单鸣 摄
  1222日,由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书画室,故宫博物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承办的“紫垣秋草 翰墨人生——纪念刘炳森诞辰八十周年作品暨文献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刘炳森生前友好以及众多书法爱好者出席展览开幕式。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致辞 单鸣 摄
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致辞 单鸣 摄
刘炳森亲属向中国文联捐赠图书 单鸣 摄
刘炳森亲属向故宫捐赠作品 单鸣 摄
  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辞世至今已十二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位蜚声海内外的大艺术家,展览特别甄选了刘炳森先生一生各阶段创作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书画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曾多次参展,为社会各界书画爱好者所熟悉,有的作品尚属首次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还涉及内容详实、品类丰富的图文资料与实物,包括“华文隶书”电脑字体的原形——刘炳森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所书的“汉字隶书字样”等。观众参观踊跃,不少市民反映,通过此次观展,对刘炳森先生的艺术成就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刘炳森先生生前一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此次展览得到了故宫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协助,先生的家属对这次纪念展也给予了积极配合。不仅如此,刘炳森先生的夫人作为家属代表,还将珍藏多年的刘炳森先生创作的书法珍品无偿地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作为刘炳森先生纪念展览活动的一部分,展览开幕当日还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举办了“纪念刘炳森先生诞辰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十位书画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畅所欲言,在共同探讨刘炳森先生艺术成就的同时,还一起追思了刘炳森先生为人师表的大家风范。 

  【拓展阅读

  刘炳森(1937—2005),字树盦,号海邨,幼年自号刘五先生,祖籍天津武清,1937年8月生于上海。1962年夏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同年秋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早期从事古代法书绘画一级藏品的临摹复制、修复和研究工作,曾复制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山东金雀山帛画,宋人册页《巴山下峡图》《山腰楼观图》等,同时创作山水画《双潭烟霭图》(与金仲鱼先生合作)《建明秋色图》《龙潭秋瀑图》等优秀作品。中后期绘画作品,以花鸟、山水为主,其画风淳厚朴茂,清新明丽,风神劲朗。

  炳森先生中年以后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书法的创作与研究方面。其成就主要在于隶书和楷书,既有承古,更善创新,能博采众长,其中隶书独树一帜。在隶书的表现方面,自然将行草书的灵动融入隶书,熔《乙瑛》《礼器》《石门颂》等汉碑于一炉,最终形成“刘炳森隶书的形式语言”体系。他的作品,在追求碑帖融合与汉碑语言方面多方探索,能够体现汉碑传承的经典性和审美表现的时代性;既能衔接历史,又充分贴近社会的普遍期待。他的楷书主要宗法颜真卿,得益于《颜勤礼碑》《多宝塔碑》《东方画赞碑》《大唐中兴颂》等,就传承颜体楷书而言,不选颜书“痴肥呆拙”一路,而取其挺秀俊美,为书坛颜体楷书的创作注入了新意。曾在其业师何二水先生门下,精研《始平公》《魏灵藏》《郑羲下》诸碑,故其楷书作品亦有魏碑书法传世,风格严谨、博大、秀挺、洒脱。概而言之,其楷书创作,善于融会,风格多样。

  他的隶书创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产生社会影响力,先后创作《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鲁迅诗歌选》《历代游记选》《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千字文》《百家姓》《岳阳楼记》等作品;楷书创作,有《滕王阁序并诗》《包公神道碑》《千字文》《曹州书画院碑记》《百家姓》《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作品传世。

  他的书法创作,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能贴近时代和大众的需要。既体现了艺术创作本有的艺术价值,同时又承载了作为公共艺术的社会责任。这一类的创作,不仅具备相当的实用性和视觉效果,同时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的文献价值。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者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书写照相排字机用的我国现行汉字隶书字样(近七千字),这套字样即今天电脑字库中的『华文隶书』字体,这种字体应用广泛,“中国民生银行”便是一例。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