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观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

时间:2017年10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贺鸣明
0
  多维构建空间,彰显大国自信
  ——观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
  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剧照
  站在当下的历史节点,无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还是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们都需要进行整理与反思。政论片《大国外交》即是在此背景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该片在中央电视台多平台一经播出,收视持续攀升,综合频道首播全集均值收视率0.97%,各期收视均高于前一周同时段,提升幅度高达53%。可以说无论收视数据还是坊间口碑,《大国外交》都是值得拿来一说的作品。
  统御梳理、多维呈现
  提起中国外交,想必任何人都很难用简短的语言去概括。宏观与微观、官方与民间、历史与当下、国内与国外、政治与文化等不同层面、维度共同构成了中国外交的话语空间。如何以电视政论片的方式呈现中国外交的整体风貌、诠释其本质内涵,的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大国外交》跳出了单一维度的简单梳理,而是在多维审视中去立体呈现中国的“大国外交”图景。全片共六集,分别为《大道之行》《众行致远》《中流击水》《穿云破雾》《东方风来》和《美美与共》。它们有的是从整体上诠释我国提出的以“构建国际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的是集中展示以“中俄”“中美”“中欧”为代表的全方位外交布局新拓展;有的意在讲述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如何破解世界难题;有的定位于彰显我国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与实力;有的则就“一带一路”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展开;还有的是聚焦友情外交、体育外交与文化外交等“温情话语”。
  我国的“大国外交”概念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层次,该片即是从不同的维度入手,一点点地去厘清相关核心概念与理念,一件件地拾取外交史上的节点事件,一步步地去呈现主体框架与结构,一块块地去拼接“大国外交”的全景图。正是在该片多维建构的影像文本中,观众得以对我国的外交事业进行如此真切与深刻的审视。
  多样视点、立体文本
  提起政论片,观众很自然地会与浓郁的宣教色彩相联系。这并非政论片的原罪,相反恰恰是“政治宣教”成就了“政论片”的类型价值。政论片通常以缜密的逻辑分析推演为主要文本内容,体现了浓厚的思辨色彩,往往能够形成直抒胸臆的气势以及不容置疑的姿态。
  该片以画外音解说这一“上帝之音”的方式来继承发扬政论片的优势,传递着坚定的认知与判断。但是该片没有仅仅停留于此,而是积极尝试以多维视点来呈现史实与观念,以期形成更具说服力的立体文本。
  这一方面集中体现在讲述者身份的多样性。无论史实还是观念,在“上帝之音”之外引入国家元首、政府重要官员、专家学者的亲身讲述,这无疑增加了视点的多维性,多样的话语、声音共同建构了完整的文本。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片还加入了许多历史事件中的“草根”亲历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路人甲”“路人乙”,他们的讲述非常鲜活、真切,具有生活的质感,也具有了润物无声的说服力与号召力。从内罗毕广告商姆瓦莱的发迹故事,到坦桑尼亚姆盖尼一家卫星电视的由来,都在生动地诠释着“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
  另一方面它还体现在历史事件的还原与重建方式上。该片以宏观勾勒与细节呈现的方式来重现历史事件,这保有了宏观叙述的严谨客观,同时增加了微观讲述的温度与质感,从而让历史本身在观众心中具有了生命力。“一本中国护照,能够助你走向世界,也要护你平安回家”。一本小小的护照折射出了我国“大国外交”的成绩单。
  人格叙述、观点温情
  要深刻诠释我国“大国外交”的相关理论、理念,并非电视政论片所长。走形而上的理论宣讲之路,本质上乃是对电视媒体属性的深刻背叛。《大国外交》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它显著地强化了叙述的人格化特征,使得冷冰冰的理论、理念具有温暖的体温。
  这一方面集中体现在该片将我国的“大国外交”落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实践活动中。“大国外交”本身具有显著的概念属性,很难用简单的话语概括出来,更难以用影像的方式来呈现。该片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实践活动作为我国“大国外交”概念的形象化诠释,正是这些艰苦卓绝的外交实践活动构成了我国“大国外交”本身。
  例如,第一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繁忙外交日程中的一天,以时间节点的方式标记出具体的安排,几乎是满负荷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该片还为本段配以《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画外音乐,努力强化视听文本的感官体验。此外,它还体现在我国“大国外交”相关理念的陈述方式上。对于如此选题,概念的陈述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片没有单纯地选择以画外音解说,而是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大量的外交实践情景中的发言来呈现。单纯的外交理念是冰冷的,但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实践情景中的发言则具有了温度,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闻同期声、身临其境
  除此之外,《大国外交》还显著地呈现出其他一些特征。比如,引入大量同期声,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进入到当时外交实践的重要历史场景中。对于政论片而言,大量的同期声引入与历史场景的段落式呈现几乎可以重构影片与观众间的关系。一般意义上而言,政论片追求的是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而观众则是影片所宣扬观点的单纯接受者。而面对着大量的同期声引入与历史场景的段落式呈现,观众具有了更加丰富、立体的角色属性,他们不再是简单的观念接受者,也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和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成为了平民外交的参与者。
  总之,这部纪录片是对我国“大国外交”所做的一次全方位的立体呈现,同时也是对于电视政论片的一次大胆探索。就某种意义来说,正是该片的上述特征深度契合了我国“大国外交”的文化底色,深刻传达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
(编辑:王士婷)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