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第二届马格南摄影奖观察

时间:2017年08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曹培鑫 彭天笑
0

  观照动荡的世界,更看见人的挣扎与力量

  ——第二届马格南摄影奖观察

   欧洲终点站 Jason Florio

  色度:给J.D.’Okhai Ojeikere的颂歌 Medina Dugger

  山水之间 张克纯

  7月,第二届马格南摄影奖的评选结果公布。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摄影师分享了12件大奖、8件评委选择奖以及20件入围决赛的作品名额。这些摄影师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拍摄所用器材和照片题材也千差万别。唯一相似的地方是,照片中都蕴涵着厚重的人文关怀。这份人文关怀背后,是马格南图片社几十年来摄影精神的积聚和发扬。

  1947年,为了忠实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像纪实,几位世界知名的摄影师在法国巴黎成立了马格南图片社。他们在图片社成立时就确定了拍摄宗旨:对人的尊重。

  纷飞战火中的小民残生

  在纪实摄影中,战地题材是一个核心议题,也令马格南图片社大放光芒。创始人之一卡蒂埃·布列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了德国在巴黎的暴行,用照相机揭露法西斯的罪状。另一位创始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是抗日战争中唯一能在中国战区采访的盟军战地记者,他拍摄了日本侵略者的无耻暴行。

  时过境迁,今天的世界虽然大体处于和平之中,然而局部战争与冲突却从未消弭。许多当代摄影师,继承了老马格南人的遗志,穿梭在枪林弹雨里,记录那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或悲惨凄凉的瞬间。

  英国摄影师Jason Florio的《欧洲终点站》就属此列。来自叙利亚、孟加拉国和厄立特里亚的难民举家逃到德国和意大利,寻求人道主义组织的救援。照片中的人物身体瘦弱,有人在哭泣,而更多的人则是面无表情,他们一贫如洗,离开熟悉的家园,逃往语言不通的陌生土地。船只有限,很多人只能睡在甲板上,无助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德国摄影师Sonja Hamed拍摄的《Jin-Jiyan-Azadi:妇女,生活,自由》则将镜头对准了伊斯兰国家的自由战士。这些照片呈现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女性的生活、训练与斗争。光圈基金会创意总监Lesley Martin说:“每幅肖像不仅精美,也透露出人物的坚决,照片中传达的力量,似乎在邀请读者与她们一起感受这些经历,体会她们的挣扎。”

  另一位德国摄影师Christian Werner也在叙利亚深耕细作,他的作品《毁灭之路》获得评委选择奖。他的一张照片记录了一个男孩揪着一只猫的瞬间。男孩和猫的身上都没有明显的伤口或血迹,但是这一微小的暴力,是整个阿勒颇地区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无数个新坟的缩影。摄影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个男孩的父母去了哪里?他是否有能力参与战斗?他是在对着猫发泄怒火吗?答案无从知晓,但影像引发的思虑却令人痛彻心扉。

  获奖照片并没有把硝烟、武器和鲜血作为表现主体,面对战争,他们要去探查那些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痛苦,照片不能为痛苦的肇因提供答案,却督促观看者认真追寻悲剧的根源。

  战争影像记录了痛苦,照片上却也孕育着希望:颠沛流离的难民终于还是到达了相对和平与安宁的欧洲大陆;库尔德人选择拿起武器为自己的自由而战;《毁灭之路》里男孩揪着的猫,不正是他危难之中宝贵的安慰?摄影师展现的不是家破人亡的彻底终结,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自立自强。这正是马格南战争影像的残酷与温柔。

  世界南方的奋斗身影

  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大多来自发达国家,图片社的分部也分别设在东京、纽约、巴黎这样的大城市。然而马格南摄影师们却并不关注欧美上流社会和大资产阶级的纸醉金迷,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未被阳光闪耀过的贫病交加的土地。大卫·西蒙曾去苏伊士运河采访。另一位彪炳史册的摄影师乔治·罗杰更是把精力放在了广袤的非洲大陆,他曾多次拜访撒哈拉沙漠中的图瓦雷克族,忠实地记录和报道了相当多原始部落的庆典和习俗,以及外来文化造成的冲击。

  世殊事异,这种对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关心,也作为马格南的传统被传承下来。然而不同的是,今天,越来越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摄影师开始在国际级的摄影赛事中崭露头角,而对发展中国家生活的记录,也由他们自己来完成。

  Retam Kumar Shaw的《街头摔跤》以俯拍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这项印度的古老竞技运动。摔跤场上选手们你来我往,而场下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Medina Dugger的《色度:给J.D.’Okhai Ojeikere的颂歌》则记录了尼日利亚人多彩而炫目的发型。不同年龄、身形各异的女人们编织了各式各样鲜艳明媚的发辫。这一肖像组照对色彩的处理令人叹为观止,成功展示了尼日利亚女性的艺术创造力和乐观的精神。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和第一届马格南摄影奖评选时一样,本届比赛也有一位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入围。张克纯拍摄的《山水之间》聚焦城市边缘农民的生活。近处是荒草萋萋,是坐在竹椅上的村民,而远景则是林立的高楼大厦。两相对比之下,不禁让我们发出疑问: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农民该怎样继续自己的生活道路?

  这些记录发展中国家的照片,并没有庆祝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他们敏锐观察,严肃批判,并引发观者的认真思考:现代文明和民族传统的交流与碰撞将带来什么?古老文化的生命力要怎样被传承与彰显?

  曾创造辉煌历史的马格南图片社已经是70岁的耄耋老人。马格南诞生之时,是图像匮乏的经典时代,因此马格南创造了一种影响的典范:画风严肃冷峻,主题却从不背离对人的尊重。

  今天的马格南摄影奖则是2016年刚刚诞生的幼童。这个幼童诞生于图像泛滥成灾、真假难辨、格调混乱的互联网时代,其所面对的观众不仅不熟识马格南,甚至缺乏对影像的基本认识与尊重。因此,观照动荡世界、尊重人的生存,只有继承马格南的深厚传统、确立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评判标准,才可期待马格南摄影奖在21世纪重新闪耀马格南的不朽光芒。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