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都市情感类电视剧创作的进步与拓展

时间:2017年03月2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朱善智
0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近年来,众多优秀都市情感类电视剧的出现,既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进步,也是电视剧回归家庭为基本单位,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探索。审视当下的中国都市情感家庭剧的创作,出现了很多可喜的现象,这种进步在创作技巧、创作方向、创作观念等层面都有着清晰的体现。

  创作技巧的多方位进步

  从都市剧的角度,当下不少都市情感家庭剧信奉家和万事兴的终极主题,以家庭为单位讲故事,叙事更加细腻而接地气,故事的丰满度大为增加,人物情感和角色塑造很多时候得以实质性地升华,获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可。具体来讲,这种进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演员的角度,小鲜肉的过度使用已成为中国影视创作最显著的病症之一。所谓的小鲜肉们既无真正出色的演技,也没有提升强化角色的能力,而且更多的只是满足青少年观众需求的“消费性对象”,稚嫩的形象和拙劣的表演与时下我们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荧屏形象大大地背道而驰。矫情是他们的另一显著特征,无谓地耍酷更是有些离谱。对照此现象,硬汉、纯爷们、中老年实力派式的演员是我们最呼唤的内容之一。《中国式关系》《小别离》《还是夫妻》《麻辣芳邻》等作品基本上都没有使用所谓的小鲜肉,主要使用中青年实力派演员,矫情的风气已然消退差不多了,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较之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整体而言,这是一种难得的“小进步”。尤其是《中国式关系》中,陈建斌的表演很多时候具有硬汉和温情合一的特点,值得表扬。

  面对都市剧大同小异的内容,实现题材创新实在有些难度,实现局部或者内部创新或许更可行。《中国式关系》《小别离》《嫁个老公过日子》《老妈的桃花运》等在这方面的探索比较成功:《嫁个老公过日子》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对比书写,《小别离》对教育中出国现象的关注,《中国式关系》中对官商关系的侧面提及,《老妈的桃花运》中对跨国爱情的美好写照等,这些内容融入了最新的时代气息和消费社会审美元素,引起观众的共鸣。

  摒弃技巧性的东西从创作的角度也是一层进步,是创作更加成熟而不再追求形式上的花里胡哨的结果。上述几个作品中,遗憾的是《小别离》中仍有过多的技巧,如电视剧开头就出现了掠影、定格、快速剪辑、特技转场等技巧性镜头。这些手法从年轻人的角度感觉很时髦,甚至带有青春电影的某些做法,但折射的却是对技术的迷恋,纯粹为了追求视觉的好看,并不值得大加提倡。

  纵观当下的都市情感剧,还有一个进步就是剧情普遍不再像以前那样拖沓,集数明显减少,不再是动不动就几十集,每集掐头去尾也就三十分钟左右,现在的情况是集数控制得大都很合适,开头结尾一般很短,有些时候干脆跳过了。故事中的很多地方不再像以前那样呈现出极大的失真效果而至少更加符合逻辑真实。

  创作方向的深层迈进

  中国的电视剧一直强调精品的出现,电影界追求良心电影,无论是精品电视剧还是良心电影,文化使命和内在精神追求永远是方向所在。都市情感家庭剧在传承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使命上任重道远,在表现社会大变迁下中国人永远以家庭为精神和灵魂栖息之所的命题上责任重大。众所周知,都市题材的创作从城市的角度而言,北京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的地域城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围绕北京展开的故事仍将是一种常态和大方向,《中国式关系》《小别离》《嫁个老公过日子》《老妈的桃花运》等皆是如此。在这种常态下,寻求更多突破的城市地域题材会成为一种非主流式的新常态。上海成为仅次于北京的都市情感场所,再进一步,我们偶尔已经看到烟台、青岛、厦门、武汉等在都市题材电视剧作品中的出现。而在城市的各种场所中,文化代表性和场景奇观性等依然很重要。《中国式关系》《嫁个老公过日子》中对北京四合院故事的涉及,显然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印记和情感关联。如果能进一步挖掘出更富有城市特点和城市以外的带有凝固性特征的地方,将会为都市情感家庭剧增添意想不到的“风景”。另外,在城市之外,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加入少量的农村观照情节,表现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关系,使作品带有更多的诗意主义风格和中国式东方色彩。

  我们看到喜剧倾向在都市家庭情感剧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将伴随着喜剧在中国影视文化中的流行而存在。不同于喜剧电影和电视栏目的夸张表演、插科打诨的桥段,电视剧中的喜剧风格更加符合观众的正常接受的美学尺度,更多的是靠幽默的接地气的台词来完成,《中国式关系》中的霍氏父子经常妙语相连,笑话不断,《小别离》中的方圆与妻子、女儿等之间以及《麻辣芳邻》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也是如此。实际上中国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出来的幽默乐观面貌就是主要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喜剧的节点和语言的鲜活力一定要尽可能具有传承性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且不能完全是对流行词汇和网络语言以及对后现代社会无厘头式的改编。

  都市情感家庭剧还有一个大方向就是实现“感人”的目标,这是一个深层的方向。人类文化艺术史上最好的作品往往是感人至深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牺牲的情节让无数观众忍不住流下热泪;《俺娘田小草》中的有些角色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田小草的遭遇又让人内心无法平静,很多时候一种揪心的感觉;《搭错车》中的父爱就像电视剧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那样给人以炽热的亲情渲染。当下的都市因为种种原因,亲情、爱情、友情等似乎都不再像以前一样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市的浮躁、人心的浮躁弥漫在很多角落,富二代、独生子女、娘娘腔等角色纷纷登场,离婚、失业、创业现象比比皆是,复杂的城市网和流媒体消费加剧架空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感人、感动成为奢侈。当下的都市情感家庭剧如果能够增添一些令人感动的情节,将会实现无声胜有声的传播效果。

  创作观念的坚守与拓展

  目前国家在各个行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中国的电视剧当然也非常需要这种精神,尤其是在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冲击传统制作和创作体系的背景下,消费社会的快餐性特征在影视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传统的十年磨一剑式的工匠精神可能是我们需要坚守的方向之一。当下的都市情感家庭剧很多时候带有室内剧的特点,室内剧的拍摄和制作极易出现短平快的情况,某些韩剧很大层面上便是这种短平快的集中体现,因此工匠精神尤其需要我们倍加坚守。

  以前的都市情感家庭剧更符合女性们的口味,尤其是中老年观众的心理定位,现在的创作更加注意老少咸宜,各种角色搭配的生活逻辑和情节具有更广的情感范围和家庭内容,也就涉及了更多的和家国有关的热点问题。《小别离》里和狗有关的情节线索就牵连出了学校、家庭、友情、爱心等诸多内容,《中国式关系》中的霍瑶瑶这个角色将影视圈、梦想、爱情、人性、家庭等方面一网打尽;《老妈的桃花运》和《嫁个老公过日子》提到了跨国夕阳恋和海峡两岸的自由恋问题,前者甚至提到了外国人的“中国梦”问题,后者重点探讨了海峡两岸家庭之间的文化羁绊问题,所有这些都有着明确的指向性意义,具有积极的创作方向。

  不仅电视剧,各种文艺作品的名字上,如果带有“中国”二字会使得一部作品具有不一样的意义标签和期待,鉴于此《中国式关系》的名字首先相较一般的作品更加有特色、更加成功。从内容方面,《中国式关系》带有更典型的文化叙事色彩和责任意识,从可视性的角度尽可能淡化了都市这一层面的狭隘所指,使作品的叙事包含层面得到了更大的延伸。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关注老年人成为影视剧创作的一个内容,都市情感家庭剧中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爱意识是能量意识的重要体现。《中国式关系》《麻辣芳邻》中都有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年人:古奶奶和李大娘,她们俩都有一套好房子,两位老人都是热心肠,但都是一个人独住,渴望有人一起交流、共处,在与剧中其他主要人物相遇相处的过程中又展示了可爱的一面。《老妈的桃花运》《空巢姥爷》则是直接对老年人情感的述说,这些创作的构思都值得表扬。

  结 语

  中国的电视剧创作一直在创新和突破的路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下的很多战争剧、都市情感剧、古装剧似乎都在朝着更加好看而不是媚俗以及完全迎合观众的角度进行探索。都市情感家庭剧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承担了更多的时代命题与家国维系,它的进步体现了更加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电视剧生态体系书写和构建。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