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谈东北文化振兴

时间:2017年03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杨庭曦
0

更新一个观念 埋下一颗种子

——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谈东北文化振兴

  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位于沈阳的浑南新城区,该区域以东北地区最高艺术学府——鲁迅美术学院新校区地块为核心。以鲁美为圆心,打造莫子山文化创业产业区,正是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在努力做的事。至于做这件事的契机,李象群说,当他决定接受任命、回沈阳当鲁美院长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改变东北的文化现状。他说以前自己从鲁美走出去,正是“不想死在这儿”:“死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人不想死在这儿,另一个方面是事业不想死在这儿”。他认为,东北的文化现状之前一直是活力不足,从他离开到他回来,几乎没什么变化。

  水活了,人就活了

  李象群的构想是能建立一个鲁美带动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如果说鲁美是生血机构,那么整个产业区就是输血和再造血的机构。他要做的正是要改变这种环境,让东北的文化活起来:“时下,东北是块冰,把这块冰融化,化为水,水活了,人就活了。”在提到名称的时候,李象群特地强调,这个名称是“产业区”,不是“产业园”、“产业园区”或者像外国一样叫“文化产业小镇”,因为在他的构想中,这个产业区是可以根据发展状况无限地扩张的,而“园”“园区”或者“小镇”都是有局限的,有一个框,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可能,而他不想要这个“框”。他并不是要造一个桃花源,而是像革命一样,先做根据地,再春风化雨一般将东北的文化之冰都融化成水,让它流动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理念”,他说,“所谓的‘流动起来’,就是要有造血功能。东北并不缺艺术人才,却总给人文化氛围很差的印象,就是因为留不住人才,缺少一个文化和艺术环境,人才总是在离开,去别的地方寻求发展空间。这个产业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状况。”

  这个创意产业区将坐落于莫子山周边,也是鲁美新校区的所在地。李象群介绍,鲁迅美术学院是创意产业区的“母体”,有了这个强大的“母体”,就不愁人才资源。建成后这里还将包括孵化基地、双创产业、画廊区、艺术家村、设计集群,影视戏剧实验基地等,还将建成文创衍生品制造基地,组成文化、工业与科技产业链,将对东北地区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它影响的不只是今天,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未来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一笔。”李象群说。

  据他介绍,产业区的雕塑园已经付诸实施,其他包括艺术家村、画廊区、美术馆、设计区、动漫区、大型影视及产业基地、文创衍生品制造基地、文化交流中心、园区孵化基地、体育运动设施、商业步行街、创意旅馆、SOHO公寓等多功能区域也将陆续实现。产业区将为社会提供就业、旅游、工业设计产品、人才培养、营造产业链等多方面服务,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科技、装备制造、金融、旅游、体育的跨界融合发展。

  埋下一颗文化事业的种子

  对于这个产业区的大计划,他很有信心。如今的李象群,头衔很多,身份很多,事情更多。除了艺术家、博导、院长之外,他目前大部分精力所扮演的却是“总设计师”的角色。

  1990年李象群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到中央美院再到清华美院任教,美术八大院校走了三个。在北京,他在北京城市名片——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率先开辟工作室,这对他来说是一脚跨出了体制的边界。“当年一只脚在体制内,一只脚在体制外。一脚踩出了体制外,是为了让自己有个思考,在体制内的成功只是一部分,如果在体制外也能成功,这就说明我是经得起摔打的。就像一颗种子,要经过春夏秋冬风吹雨打,经得住,就能真正长成一棵大树。经不住,那它就消失了。所以我到了798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艺术家,没有任何头衔,完全融入这个生态。”他笑称。

  2002年,当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面临被拆迁的命运时,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李象群,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份《保护正在发展的文化产业》议案,并多方奔走呼吁,为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保留以及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说,他当时就觉得,可能是做了一件对以后影响很大的事:不管是从对798的影响,还是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

  在798以个体艺术家身份进行创作,成了李象群很长时间内很投入的事。他说:“我来的时候,完全就是和周围的人一样,从最基本的事做起,谁也不认识我,就是踏踏实实在工作室里搞创作。”但是798议案的成功,在李象群心中埋下了一颗为更大的文化事业付出的种子。2003年,他创立了零艺术中心。“零艺术中心是一个平台,是让更多的艺术创作者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他们的艺术理想。”即使现在的他奔波于大项目、学校事务,他也从来没有忽略这个艺术中心的照常运行。

  “为什么下决心要把文化产业做起来,因为我有798的经验。从1999年做798到2003年创办零艺术中心,我一直在做这类事情,得到了很多经验教训。因此我认为,沈阳的文化产业区,是其他地方复制不了的。”他说。

  做事要有担当,要“接地气”

  产业区的“化冰”问题是业界十分关注的热点——单个的文化产业区如何能化掉整个东北这块冰?“沈阳是辽宁的眼睛,把它拿下以后,其他很快就能跟上来。东北最困惑的地方,也是我最想实现的一点,是人才的回流。”他说。

  李象群的具体实施规划已经出来了:“我们计划今年就能实现一些项目,把莫子山国际雕塑公园还有空间艺术博物馆建成,鲁美新校区明年搬入的同时,莫子山国际创意产业区将同步完成,到第三年将初现效果,第四年进入正常运转。”

  他始终坚持,搞建设要文化先行;没有把文化做起来的话,就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他说:“2004年提交798的议案给了我一个启示。有些事都是以小见大的——就像我的教学观点,第一是科学的观察方法,第二是规律。把握住规律和观察方法,什么都能做起来。”当有人认为他是在沈阳做另一个798时,他道出了两者的区别:“798有一个问题,它没有一个管理机构。现在做这个产业区就要避免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区域分割,能形成一个更好的环境和业态。”

  而对于东北的旧的文化“习惯势力”,他认为,用文化带动就能慢慢解决这个问题。“就像798当年带动周边的文化生态,只要这个产业区做活了,很多事情就是水到渠成迎刃而解的”,他说,“鲁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社会性,一个大学如果不为社会服务的话,永远没有进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自己,那么这个学校才能做得更好更强。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大门一关,那是永远做不成事情的。”促使李象群做这个“大计划”的内在动力正是鲁艺精神的指引:“鲁艺精神就是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起一个引领和推动作用,做时代的先导。”

  在他看来,“复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是“复兴”的观念:“我们向来是就工业谈工业、就经济谈经济,但始终走不出困境。如何走出?那就需要文化的介入。历史证明,文化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当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仅仅是意大利,它复兴了整个欧洲,因此文化的复兴可以使东北真正走出低迷。”——他认为,做事不是口号,而要“接地气”;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踏实落地的就是“接地气”。

  对于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未来,李象群充满信心。他说,这件事是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机遇:“现在国家正明确提出北京帮扶沈阳、上海帮扶大连的政策,不仅是经济上,也是文化上的,这是天时。莫子山以鲁美这样一个强大的艺术体为依靠,带动周边,加上京沈马上要开通的铁路,一头连着798,一头连着莫子山,这是地利。我们的文化理念一提出来,从政府到院校再到艺术家,多方响应,大家群情涌动,这是人和。通过京沈合作的有利机制,发挥北京文化中心的巨大优势,承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转移,吸引北京优质项目和投资落地,力争经过3至5年的建设,聚拢东北地区、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要素,打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东北地区创意人才孵化、双创产业、文化教育、社会就业、国内外文化交流功能的集散地,最终将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文化CBD,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助推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亚文化中心城市。”

  做宏大的事情,李象群却自言是个好静的人。他说,自己从小本就爱静,上学的时候总是很沉默,也不爱交际,学校里的同学没什么人认识他;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的事情却都是动态的,个人与做事是截然相反的状态。“我现在的所有‘角色’都是从小到大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愿意开会,不愿意做官,不愿意出头露面,更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说话”,他笑着说;笑完,他又郑重地补充了一句:“但是做事要掷地有声。”

(编辑:周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