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过度推崇“颜值”不可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时间:2016年07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杜 浩
0

  【事件】 时下,一些年轻人过度推崇“颜值”至上

  【观点】 内在的美才能感染人的灵魂

  近日,有媒体刊文“只靠颜值难以行稳致远”,指出当下一些年轻人推崇“颜值”、一切只靠“颜值”的观念和行为,告诫青年人“娱乐圈的明星或许可以利用光环效应成就自己,但处于生活圈的普通年轻人,却需要警惕它遮蔽视线的风险。”

  这让笔者想到,最近一部热播韩剧男主角的中国之行,引起不少自称“脑残粉”的粉丝们一阵狂欢。有人说,这是“颜值”扑棱一下翅膀,就能刮起龙卷风的时代。这的确说明“颜值”已成为了有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话题。

  在当下流行话语中,“颜值就是正义”“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学得好不如长得好”“帅哥才能老成大叔,丑男只能老成师傅”“长得好看的才叫吃货,长得丑的那叫饭桶”……也被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所信奉……在互联网上,流行各种“颜值至上主义”的段子,比如什么“在这看脸的世界,颜值拯救一切!”“果真是有颜任性,女神即使犯错都会被原谅,男神即使演国产神剧雷剧也都会迷倒一片片”“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现在是一个看颜值的社会,只要颜好,身材什么的根本不!重!要!”“高颜值就是任性,别管人家是先天颜值高还是后天加工了一下,总之被表白了,被求婚了,还在乎什么过去骑的自行车啊”……。

  应该说,推崇“颜值”、一切拼“颜值”已成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笔者以为,时下一些年轻人推崇“颜值”实际更多的是在观念上和行为上陷入了一定的误导。娱乐媒体上充斥着关于明星“颜值”的娱乐新闻,这种消费性的娱乐文化,给年轻人带来了一种只看外表、不重精神的单向度的审美引导和影响;银幕上、荧屏上一个个拥有“颜值”的“小鲜肉”当道;某些文学写作图书出版成了“看脸”的事业……

  社会生活中这些关于“颜值”的价值标准,可以说是带上了不少商业消费文化、实用主义、功利思想、技术化的强烈色彩,正越来越趋向于空心化、空洞化,并很可能向病态畸形方向发展,这是令人忧虑的。对一些年轻人信奉“看脸”、拼“颜值”,我们不能只看作是一种戏谑,一种调侃,实际上这是反映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出现的偏颇和迷失。

  但事实上,是不是真的有高“颜值”就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呢?笔者认为未必。

  如今,一部影视剧究竟靠什么抓住年轻人的心?2016年上海电视电影节期间,业内人士剖析年轻人的看剧审美需求发现,“我们以为年轻人肯定爱看‘颜值高’‘小鲜肉’特别多的剧,但从数据来看,这是我们对年轻人的一个误读”,根据某视频公司的调研,74.3%的用户更关注故事类型和情节,演员阵容则排第二,演员“颜值要爆表”一项,只占了17.1%。《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仅是一部“正统”的纪录片,讲的是故宫里的前辈、师傅们几十年如一日认真修文物的故事,完全没有明星、小鲜肉。但是这部片子在哔哩哔哩网站播放以后,立刻走红,被网友顶上了网站排行榜第一,而片中那位16岁进故宫修钟表、已经50多岁了、跟“小鲜肉”扯不上一丝关系的王津老师傅,却成了大受年轻人追捧的“男神”,留言里一片“向王师傅表白”的呐喊声。

  曾有消息称,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各大招聘会上去求职,但在面试中被刷下来,原因是招聘单位认为这些大学生的简历照片过于“美颜”而导致失真。这并非个别现象。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会在简历照片上“做文章”,使用“美颜”等软件提高自己的“颜值”,以求找到理想职业。但在一些用人单位看来,这种过度“美颜”简历照片是不真诚的表现。因“美颜”失真而求职遭拒,这告诉热衷“美颜”的大学生求职者,能够给自己加分的不是“高颜值”,而是职业认知、职业修养和职业经历。

  当下“颜值”,被看作是一种审美趣味也好,一种文化风尚也好,抑或是一种价值观念也罢,其实是与这个时代的精神、社会现实生活、文化价值标准、风尚趣味等密切相关的。推崇“颜值”、一切拼“颜值”,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美、对价值的追求,但是,人类关于价值的观念无论如何发展、如何变化,总是有不变的、永恒的东西存在,这就是人的情感力量、心智、人格、心灵、灵魂、精神和道德感。这正像伏尔泰所说“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我们的年轻人该靠什么去“感染人的灵魂”呢?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