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国学美学

文心造壶 古韵新声——谈鲍志强的紫砂艺术

时间:2020年11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为山
0
  在每一门类艺术中,能独领风骚者必定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而透过风格看便是那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融入时代精神的独特创新。能在一门古老的艺术中奇峰突起者也必定首先是一个优秀的继承者。所谓功力、功底、功夫,实质是对艺术家提出的基本要求。技、艺、道三者循环,以技、以艺入道,由道而观技、观艺,则技可近乎艺、近乎道。创新者,在继承之外尚得有新的知识元素介入,方可臻此境。始于北宋的宜兴紫砂艺术,历代皆有名匠高手。要在历史上立一个坐标,谈何容易?我们熟识的鲍志强大师以书、画之意入境,以青铜古艺造壶,且以高超隽永的刻工而锦上添花,创造了质朴、厚重、稳健、古逸的风格,文气堂堂,诗意盎然,独树一帜。

  我以工、意、趣、妙四个字来阐释对志强先生艺术的认识。首先是工,这是自古至今所有工艺美术大师所必具者。工,是一种心境,是浸淫于其间长期修炼的结果。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工”所予人的是“精” 。这须穷一切工艺规律,百炼千锤后而得之。线条的品质、面的整平、体的饱满,这都是藏匿于作品中且决定艺术品格高低的重要元素。欣赏者也是从这些元素中品味作者功力美。志强先生的一些几何状极强的壶完美地、不折不扣地体现了这种“工”的境界。如《玉带呈祥壶》以排列、排比的方式呈现了圆弧的韵律美,节奏悠扬、线条畅达。 《井栏壶》体厚、端庄,面润线滑,壶盖、壶身浑然天成。这皆还原了作者造壶时的状态——从容、自信,胸有成壶,谈笑间功至极工。其次是意。意在壶先,这意缘自书法文化,缘自古代造物,缘自大自然。志强先生早年就学于中央工艺美院,受侯德昌教授的影响巨大,习书法,尤以篆书、隶书兼容见长,方圆相辅,刚柔相彰。篆书的象、形、意特征是抽象艺术的祖宗,它是先人在顺从自然中对事物认识、对符号凝练的创造,是文化生态中的结晶。哲学家、雕刻家熊秉明先生曾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里有逻辑的推理、有主观的感悟。它是天、地、人在漫漫历史中、时空对话中的产物。鲍先生数十年苦修书法,将用笔的遒劲、圆厚、形、意纳入造壶规律。可见壶的几个组成部分仿佛书体的构架,点、撇、捺、竖弯钩,它是有机的共同体。缘自古代造物的壶意,在鲍先生这里主要是指对青铜器的心摹手追,悉心研习。青铜器,特别是鼎,要求庄重、稳衡。鲍氏造壶审美取向发于此。因此在“体”的量感塑造方面用心良苦。 《古风壶》 《龙香提梁壶》 《四季纳福壶》皆可力具千钧。这作为江南文化,作为茶具文化,实在是一种新审美意识体现。缘自大自然的壶意,显示出诗性的意境,以小观大则得自然山川之意象。 《虹飞提梁壶》中那彩练当空,水鸟浮面; 《含情壶》则荷风清香,鸳鸯戏水。鲍先生的山水情怀不仅得益于他江南山水的养育,更多的来自于书画艺术对他的滋养。陆俨少、白雪石、饶宗颐等诸前辈大画家、书家学者对其艺术赏识,且多有合作。鲍先生的意中得文、得雅,而具平和气象、古韵之风。再次是鲍先生作品的趣,是由壶体点、线、面的比例所构成的造型意趣,或高、或低、或扁、或圆,造型独特、天趣偶成。 《天趣壶》便是一个典范,华文先生撰文解释: “童年的天真,个性的率真,艺术的求真,跃然眼前。艺之道,童心看世界,世界则处处有童趣,童真无邪、天趣也。 ”其趣还在于小精灵的点缀与塑造的意趣。 《金声玉振壶》玉蝉、玉鸟、玉璧,统一和谐,似有声、有韵。最后是妙,艺术中的妙是智慧的象征,妙在陶刻书体与壶的同构。鲍先生集陶艺家、书法家、陶刻家于一身。自己制壶,亲身写刻。所制之器,工精而不匠气;下笔似有神助,写的潇洒自如,一气呵成;刻得抑扬顿挫,仿佛掷地有声。点画轻重,刀示深浅,将壶作与陶刻装饰全盘考虑,令其相得益彰的融为一体而不可或缺,诚谓妙趣横生而又天成。

  鲍志强先生访问过南京大学我的工作室,我回访过宜兴他的方圆紫砂工作室。他的儒雅大气、谦逊为人和丰厚的艺术收藏,使我立体地感受到一个陶艺大师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他的文心、文情,他所创造的紫砂艺术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鲍志强简介  
 
 鲍志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第五届执行顾问、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艺师、丁蜀镇产业发展顾问。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字乐人,室号“醉陶斋” 。1959年进厂,师从著名艺人谈尧坤、诸葛勋、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拜著名陶刻家“国家名牌手”任淦庭先生为师,习艺陶刻和创作。1975年进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江苏省陶瓷美术培训班,后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

  从事紫砂陶艺六十载,极深研诸名师技法,集各派之精华。作品集紫砂造型设计、制作、陶刻装饰,诗、书、画于一体,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艺术设计的思路,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紫砂艺林中别树一帜。

  作品数十次获国内、国际金奖,并连续五届获“全国陶艺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两次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大赛”奖项。多次举办个人“紫砂艺术展览”和出版个人专著。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阁、南京博物院等收藏。

  曾先后担任宜兴紫砂行业协会副会长、宜兴紫砂鉴定委员会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陶艺课教授。199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首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6年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鲍志强作品

 

金虎啸瑞 

  唐·杜光庭《虬髯客传》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作品于传统壶型中融入虎的元素,将壶嘴塑以猛虎昂首长啸之姿,壶钮亦融合玉雕之韵,抽象中蕴含威风无畏之气势,风起云涌之势蔓延,沉稳内敛而又霸气十足。

 

  紫璧古韵 

  茗壶造型为古玉璧、古瑞兽等古文明“图腾”元素,陶刻高古书体,且单侧入刀法刻之,线条细劲且边缘崩缺,有“切”玉之感,与壶形寓意相吻合。逸采张扬,言鸿鹄可凌云。

 

  八面来风 

  八面来风壶造型内敛,肃穆端庄,有着纯朴雅致的风度,融诗书画印诸艺术于一体的艺术气息,更有着内敛朴素的性格,精妙绝伦的美学韵味,构成鲍志强紫砂艺术的鲜明特征:自始至终地推崇一种理智的、灵活的包容主义。天地之间,茶席之上,有这样一把紫砂壶,素面朝天,造型古朴别致、气质沉稳而古朴、苍劲而精神,再配以品茗杯环侍左右,即便是不用于品茶的时候,把这壶、这杯捧在手上、揣在怀里,那就是捧着万物的根本,揣着一个大千世界。

 

  紫玉琮韵 

  壶钮设计成玉琮,器型规整,厚薄均匀,边角端正,轮廓分明,在成型过程中,无论是整体的造形、竖槽横槽的考究,还是独特的纹饰,都匠心独具,既再现了古玉器,又给人神秘的美感。玉琮是良渚文化遗物,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这把壶的巧妙之处便在于玉琮为盖钮,盖体设计为玉璧。琮璧相交,天地为合。壶体则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这把玉琮提梁壶,既“负阴”又“抱阳” 。无论是壶盖还是壶身上,我们都能够看到阴的象征与阳的符号,都能体味到阴柔与阳刚的结合。

 

  玉兔瑞祥 

  此壶壶型设计优美,线韵流畅,寓意吉祥如意。壶身若半月形,器韵温润古雅,提梁挺括如月,言简意赅,流与壶身另一端皆装饰如意祥云,寓意祥瑞。壶钮塑以玉兔造型,俏丽可爱,玲珑雅致,妙不可思。

 

  紫玉飘香茶具 

  紫玉飘香,包括一壶一公道四个品茗杯、两个闻香杯,以及茶叶罐、茶筒等茶具用品。俗话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 ,紫砂壶和茶密不可分。对于紫砂艺人来说,用于泡茶的紫砂用具崇尚自然、取法自然,彰显田园雅趣、精神自由,是他们矢志不移的追求。整套壶创作构思独特,意境深远,造型新颖简洁,气息温和,而又不失大家之庄重,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实现了日常家用与艺术把玩的结合。

 

  天趣壶 

  此壶为直立龙蛋形,简洁圆润,图案文字置于壶体壁立面中部略略偏上,壶上“福禄寿喜”的“汉瓦当”圆形图案纹饰偏向壶把一侧,“瓦当”外廓形残而意连,有旋转意,强化了“鸟式”壶型的飞动欲翔感,而“吉祥如意、长乐永康”的行书刻铭偏向壶嘴一侧,分多行竖排并呈高低参差态,有跳跃跳动感,与“瓦当”和壶形唯妙结合。陶刻迎合“把玩”习惯,别具意趣。

 
 百寿长春瓶 

  瓶身上刻梅、石、寿带鸟,古梅繁花灼灼、春色更浓,寿带鸟特点凸显,鲜明生动,奇石以禇红色料浅染,强化了质感和层次感。势态迥异,铁画银钩,“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极富艺术的张力,作品让人赏心悦目。

(编辑:胡艳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