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学雷锋心向党 文艺志愿勇担当

时间:2021年04月3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学雷锋心向党 文艺志愿勇担当  

——中国文联推荐并荣获2020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掠影 

  中国文联领导会见2020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代表。 

  4月27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冯巩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会见了由中国文联推荐并荣获2020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朱迅、王铁牛、刘劲以及“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代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代表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代表,并向他们颁发证书、奖牌。

  3月3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公布了2020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由中国文联推荐的志愿服务典型,3人荣获“最美志愿者”、2个组织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项目获得“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个社区荣获“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发挥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本报特刊发“最美志愿者”的先进事迹,“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相关介绍,展现他们的文艺志愿服务实践和他们心系人民、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冯巩为“最美志愿者”朱迅、王铁牛、刘劲颁发证书、奖牌。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冯巩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代表颁发证书、奖牌。张喜红摄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北京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 

  2020年9月,首都文艺志愿者赴西藏拉萨开展“奋进新时代同心奔小康”北京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拉萨行活动。 

  北京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是北京市文联团结引领首都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的组织。多年来,面向北京市16个区和全国10余个省份、50余个地市及相关区县,开展了“到人民中去”文艺扶贫、“结对子、种文化”及文化惠民等文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累计号召首都文艺志愿者近2万人次,开展文艺培训、文艺支教近7万课时,培训学员近8万人次,辐射惠及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近20万余名,举办文艺演出,总受益人数约达50万人次。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北京市文联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文艺精品回馈人民、奉献人民,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陈家庄村、北京路桥副中心项目部、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等地开展慰问活动,书写春联和“福”字近万副(个),送出民间手工艺作品6000余件。202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三周年之际,冒雨雪在秀水园社区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当地社区群众表示,这次活动把座谈会开到了最基层,把新歌发布会开在了老百姓身边,在家门口看到这么精彩的文艺表演很高兴,很喜欢,也很感动。

  北京市文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团结引领首都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以文艺的形式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主题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市文联发布了《来自武汉的邀约》,158位文艺家录制了185条加油祝福、防疫抗疫短视频;开展“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网络文艺志愿服务行动,在抖音、西瓜视频、腾讯视频等平台直播课程800余次,上传培训视频千余条,点赞量近百万,总点击量两千万余次;收集创作各类文艺作品万余件,其中《爱是桥梁》《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不负苍生》,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文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群众喜闻乐见、覆盖范围广等独特优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文联注重与首都精神文明办、市志愿者联合会等兄弟单位的横向联系,打造专业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把优秀的文艺资源送到基层群众身边,让文化的种子遍地开花。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在广西靖西、四川什邡、内蒙古乌兰浩特和阿尔山等地,举办多艺术门类培训,累计培训2000多人。加强京藏、京疆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积极探索“演、教、谈、创”四位一体的形式,以教学促传承、以交流促创作。开展“圆梦工程——名师美育课堂”网络公共课,为山西、河北、广西等地的贫困县线上培训近6000人。

  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 

  2020年12月4日,“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中国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队走进山东莒南慰问演出活动在莒南五洲广场举行。 

  2018年8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启动后,山东省文联迅速行动、先行先试,在山东省原文艺志愿服务团基础上,率先组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面向基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目前拥有注册志愿者1254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9.2万小时,人均开展志愿服务312小时。2020年,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承担了中国文联“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全国试点任务,提出“走下去、请上来、深进去”工作思路,以搭建“永不落幕的基层文艺大舞台”为总目标,团结带领全省各级文艺志愿服务队,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项目模式。

  加强统筹规划,抓好队伍建设。以“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梳理资源、突出优势,科学组织、务求实效”为工作原则,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以3.6万名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为重点,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和11支省级文艺分队,以50个试点县的市县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为依托,推动建立165支市级、800多支县级文艺志愿服务分队,进一步完善文艺志愿服务组织架构,为文艺志愿服务长效化、常态化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需求调研,提供精准服务。以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方式,对50个试点县(市、区)的文联组织、文化资源、文艺队伍、文艺需求等进行全面调研、深入分析。准确对接群众喜好和迫切需求,统筹安排、集中调配全省文艺资源和力量,为群众带来更精准服务和更高水准的艺术享受,实现群众文艺由“统一配送”向“按需定制”的根本性转变。

  深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文联系统观念,树立“一体化”“一盘棋”思维,建立起“群众点单、文联派单、文艺家接单、受众评单”的“四单”工作机制,实施国家、省、市、县、乡、村文艺工作者“六级联动”服务模式,完善“文艺志愿、文艺采风、文艺创作、人才培养、文艺惠民”的“五位一体”文艺志愿服务体系。制订50个试点县(市、区)全年扶持计划,由11个省级艺术家协会分片包干、主动认领,文艺志愿服务对接帮扶“点对点、全覆盖”。

  锤炼项目模式,打造典型品牌。探索实施项目化运作模式,打造了“农民戏剧展演月”“百县千村书法惠民”“百姓春晚”“蒲公英音乐合唱培训”“舞动千万家”“我爱我家随手拍”等一大批影响力大、群众参与性强的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各地也依据地域特色和群众需求,量身打造了近200个基层品牌活动,力求村村有亮点、县县有品牌。2020年,全省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文艺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惠及群众9000万余人,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强化人才培训,夯实志愿基础。实施“蒲公英”培训计划,以基层文艺骨干、乡村教师、民间文艺爱好者、自由职业者等为培训主体,以11家省级文艺家协会为师资主体,邀请省外艺术家加盟开展培训活动,变“送文艺”为“种文艺”。自2019年计划实施以来,每年培训各门类基层文艺骨干7000余人次,延伸培训万余人次,实现了“点亮一个,照亮一片”的效果,进一步壮大了基层文艺志愿者队伍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 

2020年“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线下美术培训班现场。 

  自2017年开始,在中央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依托各省级文联招募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作为文艺志愿者,重点面向全国832个贫困县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和农村一线艺术教师,开展以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艺等课程为主的“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艺术素养。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线下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结合“文艺扶贫奔小康”战略部署,精心设计,将线上培训作为突破口,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变局中开新局,打出了文艺培训的“一手好牌”。几年来,共有600多位文艺志愿者参与,线下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线上受益学员40万余人次,直接受益学生达200万名。

  该项目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推动以文艺助力脱贫攻坚。以培育贫困地区文艺人才为抓手,着力“种文化”,增强了地方人才“造血功能”,用文艺的力量凝聚人、感染人、振奋人,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力量。二是强化了各级文联组织的凝聚力。项目充分发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和各省级文联组织优势,调动各级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部门的积极性,兄弟省份文联交流互助,共享艺术家资源,大大提升了文联组织凝聚力。三是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我国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志愿者队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和实践者,文艺培训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提供了人才支撑。四是提升了地区美育教育水平。各省级文联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课程设置上坚持按需原则,通过理论讲授和教学实践指导,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素养。学员受训后辅导的学生作品多次获奖,当地美育教育水平逐年提升。

  该项目亮点主要在于一是培训覆盖面广。线上培训全国所有省份联动,实现了全覆盖,文艺志愿者与832个县开展结对子定向交流培训,123个县(其中包括52个脱贫攻坚督战县)实施线下培训。二是名校名家名师多。项目自开展以来,共有600余位文艺志愿者参与。其中2020年,濮存昕、陈道明、范迪安、宋飞等13位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主席和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129所高校的428名高校艺术教师和文艺志愿者参与其中。三是培训学员数量多。线上课程播放量达3800万次,线下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线上受益学员40万余人次,直接受益学生达200万名。四是社会反响好。“圆梦工程”官宣订阅号阅读量突破10万+,创下中心推送订阅号阅读最高纪录。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中国艺术报、腾讯微视、腾讯视频、腾讯看点等平台开设培训课程专题并广泛报道,大大提升了“圆梦工程”品牌效应。

  中国文联文艺扶贫原创歌曲展示 

 

“大道康庄”中国文联2020年文艺扶贫原创歌曲演唱会在京举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在中国文联党组的关心指导下,创新志愿服务手段,以歌曲创作作为文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之一,自2017年开展“文艺扶贫奔小康”以来,组织近百名词曲作家走进全国贫困县,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为国家级贫困县共创作了43首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文艺扶贫歌曲,并连续4年成功举办4场文艺扶贫原创歌曲演唱会,将“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结合起来,从精神鼓舞、文化发展、提振信心等层面,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发挥了文艺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

  4年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组织车行、印青、卞留念、屈塬等近百位词曲作家创作文艺扶贫歌曲。在京举办4场扶贫音乐会,晚会现场邀请到殷秀梅、廖昌永、张也、阎维文等60余位歌唱家参加演出,邀请贫困县代表到演出现场参与歌曲发布。邀请姜昆、林永健、康辉、陈铎、濮存昕等20余位文化名人作为推介人推介歌曲,创作作品惠及43个贫困县1500万人。

  扶贫歌曲原创项目实施以来,得到各地贫困县积极响应参与。北到大兴安岭林区,西到新疆麦盖提县,从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八宿县,到海南省临高县,贫困县群众在扶贫歌曲中感受美的熏陶,有力提升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文艺扶贫歌曲针对当地的风土人文,少数民族特点,扶贫路上的先进个人、事例等开展创作。如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作的歌曲《热爱》,歌颂几代兵团人响应祖国的号召,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创作的歌曲《橄榄梦》,对武都区当地橄榄事业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文艺扶贫歌曲的创作主要以采风形式进行,以文艺演出方式展现,以网络传播进行推广,创建了文艺扶贫歌曲创作、演出、推广的模式。创作聚焦精准扶贫题材,用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作品讴歌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提振脱贫斗志。创作活动注重传播,运用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的《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艺术报》以及微信、微博等平台邀请知名文艺家参与宣传推介,提升文艺扶贫歌曲的影响力,推动文艺扶贫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龙山社区 

 

2020年,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龙山社区开展“两岸携手·舞动台中——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合作展演。 

  龙山社区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龙山工业区内,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东至龙山中路,南接龙山山脉,西至福厦铁路,北至龙山路与莲花五村社区毗邻,常住人口4605人,注册志愿者1208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26.2%。社区充分发掘辖区内台湾同胞资源,设立台胞民情驿站,定期开展在厦台企青年座谈会,借鉴台湾社区管理的方法,拓展社区管理思路。

  龙山社区“搭台”,共建单位“唱戏”,创建特殊的志愿服务机制后,星火先锋队、益星能量馆、爱“星”加油站、文创星工场四个板块分工明确、相辅相成,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的亮丽风景线。

  “文创星工场”,整合龙山文创园辖区内企业,为青年群体、创业就业者提供支持,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就业路上的服务。自2017年起,思明区文化馆将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项目落地社区,作为文艺志愿实践示范点之一,通过龙山文创园、台湾青年人才辅导中心、古锥工坊、象屿龙山汇、万科里等符合闽南文化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群体共同参与的落地实践。将台湾青年也纳入志愿者队伍,扩大了志愿者队伍的数量,通过合作教学、互动体验、地标快闪、交流展演等多元的形式,传播“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的文化艺术魅力,围绕“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融合海峡两岸民间戏曲舞蹈、民间小调,集合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歌舞服饰等文化元素,得到了海峡两岸民众的喜爱和踊跃参与,将海峡两岸的舞蹈艺术和文化精髓相结合,增进海峡两岸民众的感情和认同。

  龙山社区志愿者队伍通过“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以“培育种子带动全局”的思路,营造一传十、十传百的帮跳模式,在龙山社区开展了系列公益教学和展演活动等。志愿者积极参与了2019两岸携手·舞动金门——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合作展演、2019“思明环游记·‘驿’起嗨FUN行”台胞驿站4周年庆典主题系列活动、2020“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迎新舞会、2020两岸携手·舞动台中——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合作展演、两岸青年“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共打卡活动、2020“阳光厦门牵手旺来”——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的故事(在抖音、搜狐直播)、“屿时代共舞·炫万象风云” 2020海峡两岸原创广场舞展演——“当广场舞遇见象屿龙山汇”。参与者中,有海峡两岸青年、社区民众、艺术团体成员等,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90多岁。海峡两岸民众在共同熟悉的乐曲声中牵手共舞,共同诠释同宗同源和文脉相通的“两岸一家亲”。

最美志愿者 

朱迅:“志愿服务”唤醒人们心底的文化基因 

  朱迅与中国文联有着很深的情结,“百花迎春”的聚光灯下和“文化进万家”的活动中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朱迅跟随中国文艺志愿服务团的步伐参加过多场文化惠民活动。山东莒南、宁夏石嘴山、广西防城港……足迹遍布祖国各地。2014年,朱迅跟随中国视协发起的“影视小屋”公益项目到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为少数民族地区培训艺术人才。在那里,朱迅为青少年学生带去了生动精彩的艺术课,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知识,勇敢追求艺术梦想,给他们的追梦历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朱迅多次担任文艺志愿服务节目主持人,与志愿服务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2015年,朱迅作为主持人跟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贵州遵义,为老区人民奉献了一场主题为“2015我们的中国梦”的精彩演出。2019年2月,朱迅现身重庆,录制学习雷锋特别节目《文明之光志愿中国》,7月又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智过人》节目组到清太坪镇白沙坪小学、野三关民族小学了解乡村教育。她主动融入当地生活,当地乡亲拍到了她坐在支教老师袁辉摩托车后座上的视频并上传到短视频平台,点赞量超过了13万。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全新的“2020‘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心连心’慰问演出”活动,走进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公益直播带货,朱迅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助力文艺扶贫。此外,朱迅还参与了“语同音”公益行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积极为抗疫节目录制样片,参与拯救实体书店活动,体现了她对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的持续追求。

  朱迅说,“志愿”这两个字剥离着她身上很多不必需的东西,是重新认识自我、感知生活的过程,参与文艺志愿服务,人生的幸福不再是一种付出和获得的清单。在文艺志愿服务过程中,她的内心始终是自由而充实的。走进基层,朱迅深深感受到老百姓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她要做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唤醒人们心底的文化基因。

  “获得‘最美志愿者’这个称号,内心是很美的。”朱迅说,这份美好有三个层次,首先最美志愿者,重音在“美”。真善美是人的生命发出的光彩,任何真善美都有时代性,新时代同样如此。正所谓“新”中藏万法,无非真善美。第二层美,重音在“文艺”。希望把更多真善美的作品让老百姓知道、看到、听到、悟到、欣赏到,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真正的美、真正的艺术。第三层美,重音在“志愿”二字。志愿是志之所向,心甘情愿。人们常说“无私为大私”,是源自道德经中“天长地久”,“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能否在无私中完成人生的使命,需要用一生去践行。手捧“最美志愿者”的荣誉,朱迅坚信在志愿的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心若善良,步步生香。

王铁牛:文艺志愿工作贯穿我的生活与生命 

  遵循美育教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油画家王铁牛教授长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美术教育一线传道授业。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美术技艺有口皆碑,他坚持扎根时代生活,学习雷锋精神,从未间断深入生活、服务基层的志愿服务工作。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5年,王铁牛由中国美协推荐加入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担任理事。他积极参与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各项活动,“送欢乐下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都有他的身影。赴武汉慰问白衣天使、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助力脱贫攻坚、深入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和兴安盟科右中旗大草原……王铁牛的足迹遍布边关哨卡、草原牧区、沙漠高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为劳模和英雄画肖像,为基层美术骨干进行培训,每一次都马不停蹄。画架架好了,作画工具准备就绪,志愿服务地一定会有王铁牛现场作画的身影。作品中丰富灵动的色彩和包裹在结构线条中的一切,都生动地描绘着他对人民和对油画事业深深的热爱。无私奉献的他,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文艺志愿服务的表率。

  王铁牛一贯坚持真善美的艺术创作方向,坚持艺术服务于时代的主旋律,以坚实的行动身体力行着志愿服务精神。他觉得作为一个画家,首先要用艺术去表现“美”,艺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唤起人们对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的向往。作为艺术家,王铁牛一直用作品和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样的从艺之道,践行着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珍惜每一次文艺志愿服务中与群众在一起的交流机会,用心去做,用爱去做,是他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他说,几十年来,坚守在艺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丝毫不后悔。

刘劲:艺术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更要回馈人民 

  从2008年开始,刘劲紧跟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的步伐,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革命老区、边防哨所,讴歌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在助力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充分发挥艺术的作用和力量,宣传先进事迹和先进模范。刘劲认为,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出精品。他坚信自己的舞台在基层,自己的观众是老百姓,老百姓的喜欢是对他最大的褒奖。据初步统计,刘劲参加各种演出和公益活动达百次,已经为上万名观众提供面对面的演出,基于这个坚守,刘劲每次接到下基层演出任务时总是克服困难积极参加,并全力以赴投入到演出活动中。他不计较个人待遇和得失,不怕演出条件的艰苦和身体疲劳,经常一天演出好几场,只要群众需要,随时随地都是舞台,朗诵、唱歌、小品、主持……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就是给予刘劲最大的鼓励和回报。投身公益活动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作为文艺志愿者和很多公益活动的形象大使,刘劲坚持参加“绿色中国行”的公益活动10年,在全国50多个城市和地区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带头植树造林,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刘劲是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走出来的,那里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地方。作为家乡的公益爱心大使,他提出“家乡人帮助家乡”的公益理念,并身体力行地推动“免费午餐”以及其子项目“梦想钥匙”走进红原。自2017年起,“免费午餐”项目在红原投入的资金惠及3所学校,累计资助学生2332人次、教职工485人次、厨师64人次,共计2881人次。

  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越是到基层,刘劲越是感觉自己的功力不够,越是要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观众,他就会更加努力地进行艺术创作。他坚信,心中有老百姓才会有真正的创作灵感和动力。

  刘劲说,他扮演周恩来总理的形象已经25年了,是周总理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精神在影响、塑造着他。周总理在给雷锋同志的题词中写道: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给刘劲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回馈人民,是他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