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看点

《黄大年》

时间:2017年10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志伟

电视剧《黄大年》海报

  他,国际航空地球物理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2009年放弃海外高薪,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他,在国外,下班后从不谈工作,而回到祖国后却没日没夜地工作,“只要国家需要我,我必全力以赴”……数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对国外同类项目50年的成果实现弯道超车,让中国课题站上世界之巅,他用自己的生命唱响《我爱你中国》。

  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由杜军执导,丁勇岱、张凯丽领衔主演的6集电视剧《黄大年》,讲述了我国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成功塑造了一个对国家、对事业、对家庭充满无限热爱,有着战略科学家、教授、丈夫、父亲、朋友等多重身份的当代知识分子代表形象,亲切自然、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令人钦佩而感动。该剧日前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10月17日,《黄大年》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郭运德、李准、仲呈祥、梁鸿鹰、易凯、尹鸿、李春利、赵彤等专家学者,围绕该剧的艺术品质、创作特色、情节结构、现实意义等进行研讨,并给予高度肯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聚焦科学家的影视剧很难拍,但通过电视剧《黄大年》,看到黄大年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对科学创造钻研的精神,“不掺杂任何杂质,我很感动。奥妙就是写他的灵魂,写他的人格,写他的感受。”

  “久违了这样优秀的中篇电视剧。虽然只有6集,但是它的精神含量是厚重的,给人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看后认为,《黄大年》是一部成功地为科学家立传的艺术作品,主要不是聚焦黄大年的科学成就,而是聚焦他在创造成就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伟大人格和精神财富,“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反映当代劳模形象的主旋律题材传记作品。一位放弃国外优越生活、不远万里回来报效国家的科学家,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值得大书特写来歌颂的。“尝试使用多元视角来表达,比如同事、同学、助手、亲人、学生、对手、海外同行、媒体等眼中的主人公,通过多维度的叙述,依次展现丰富的黄大年个人形象,这是这部作品艺术上的突破。”李春利说。

  而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看来,黄大年身上集中而又鲜明地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什么他能抛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因为他相信我们国家的制度,相信我们的人民,相信祖国能够给他的事业搭建起舞台,他也觉得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这是作为知识分子最好的选择。他身上有钱学森一样的精神,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觉得,电视剧《黄大年》题材好,抓住了时代精神,更多地强调了黄大年作为爱国科学家的使命感。“不是用穷塑造知识分子,而是用使命感塑造知识分子。”尹鸿认为,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从古至今体现出来的最优秀的传统之一,“他身上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会打动人”。

  “片逢其时,且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说,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而电视剧《黄大年》用6集的篇幅把黄大年报效祖国这段其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段写出来,“艺术水准比较高,把黄大年的性格刻画得非常到位”。

  “面向一代新观众,塑造一代新楷模,这是《黄大年》这部电视剧在当代电视剧创作中的有益启示。”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赵彤认为,黄大年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乃至其生活品质不同以往,黄大年的故事以及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空都不能用从前的眼光去看,而需要从当下的视角来审视,这是该剧最鲜明的亮点。“黄大年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信、自强和自重,是中华民族不可折断的精神脊梁。”赵彤说。

  “崭新的时代,特别需要艺术家给予新的呈现和表达,像黄大年这样的爱国知识分子,需要文艺作品以饱满的热情去颂扬。”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郭运德认为,黄大年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典型,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不染世俗的谦谦君子,是风清气朗的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担当,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现代知识分子,“电视剧《黄大年》最大的成功,就是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具有时代特征又富含人情味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艺术形象。”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