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资讯

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公映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公映——

这部脱贫攻坚题材影片里,

有悬疑,有喜剧,还有爱情

  由长影集团创作出品的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今日起在全国公映,影片由鲍盛华、郝天晓、胡莹、马犇编剧,赵琦导演,曲士飞任剧本总监,叶祖新、蒋梦婕、黄俊鹏、许文广领衔主演,田牧宸、张鹤伦、董春辉、李峥、任铭松、邢宇菲、白一弘、王匡联合主演,林永健、尤勇智、程野、方青卓、施大生、孙思瀚特别出演,讲述了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一群年轻人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放弃大城市的优渥生活返乡创业的故事。影片主人公管松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拟任县扶贫办主任,却引发重重质疑,组织通过5天公示期内对他的调查,揭开了这位年轻干部被质疑的一个又一个“盖子” ,进而展现了以他为代表的返乡创业年轻群体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进取行动与奋进精神。

  据了解,为生动记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业,长影集团组织创作者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精心采集生动故事。鲍盛华等4位编剧将脚步迈进吉林省广袤的乡村,走访并了解了在脱贫攻坚路上坚守与付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扶贫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大批代表人物和事例,一个个朴素而鲜活的人物就这样走进了创作者的脑海,而他们的一颦一笑,最终成为《青春作伴好还乡》里丰满的角色。

  由吉林省委宣传部主办、长影集团承办的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专家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中国影协副主席喇培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导演蒲剑,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等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观看了影片,并围绕该片的题材创作、剧作结构、人物塑造和作品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活动由《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主持。

  专家们一致认为,《青春作伴好还乡》以小切口引出大主题,融合青春、励志、悬疑等元素,是一部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精准扶贫题材影片。喇培康表示,影片内容真实,表现的故事和人物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际、来自于当下,没有丝毫胡编乱造的强行拔高和无病呻吟的情节;同时影片也充满了真情实感,创作者是怀着对农民、农村和脱贫攻坚事业的真情展开创作的;此外主创团队还有真功夫,能够艺术化地将中国当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中国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之路展现出来,体现出了很强的创作能力。

  在董瑞峰看来,《青春作伴好还乡》是一部主旋律作品,也是命题作文,却巧妙地在其中融入类型片的创作手法,提升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题材影片的观赏性。“无论悬疑元素、爱情元素还是喜剧元素,在影片中的应用都恰到好处,毫无违和感,它们非但没有破坏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反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质。”张卫高度认同董瑞峰的观点,他认为影片堪称农村题材电影叙事的新典范:“在影片中,每破解一个悬念,观众都会发现主人公的一个优点,以及他为脱贫攻坚事业所作出的奉献,这样的叙事手法十分新颖。我过去从没有看过以悬疑片模式构建整部作品的农村题材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和创新。”

  令蒲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影片中唯美的画面。“影片里的夜戏很少,整部作品都是高调而明亮的,这种视觉风格的选择,体现了主创青春化的表达诉求,这是让主旋律电影更好地进入市场的一种策略。”蒲剑特别谈道,片中庄稼收获的那场戏,让自己体验到久违的乡土情怀,甚至联想到了艾青那首著名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饶曙光则认为,影片大胆地表现了当代农村存在的社会矛盾,“从管松江拟任县扶贫办主任公示后引发的舆情,到他遭举报并被调查,这些矛盾是真实存在于农村中的,且天然具有巨大的艺术张力。对于一部主流电影而言,直面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进而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与成长过程,其实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