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览在清华艺博开幕

时间:2023年04月2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文图/高森 视频/魏康奇
0

 清华112周年校庆艺博迎来 

“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览在京开幕

 

  【视频】426日,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426日,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潘义奎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先让在开幕式上致辞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展览总策划杜鹏飞在开幕式上致辞

李斛先生女儿李蓉在开幕式上致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开幕式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潘义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先让,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展览总策划杜鹏飞,李斛先生女儿李蓉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参加开幕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展览总策划杜鹏飞为李斛先生子女李凡、李蓉颁发捐赠证书

合影留念

  开幕式上,杜鹏飞李凡、李蓉颁发捐赠证书,感谢李凡、李蓉和李芸三位子女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李斛先生的《炉前浇铸》等15件绘画作品。 

展览海报

展览现场

  李斛(1919-1975),原名李心源,号柏风,四川大竹人,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1933年,李斛考入当时的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李瑞年等先生,因造型功底扎实,深得徐悲鸿赏识。1948年底,李斛应徐悲鸿之邀,从重庆来到北平(北京),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其创作的视野随着南北地域的迁移和新中国的成立发生较大变化。1951年,李斛从清华大学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讲师,1962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主任。文革期间李斛常带病完成创作任务,1973年病情恶化时题写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自勉,1975年病逝于北京。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短暂的56年人生里,李斛的艺术创作一直与社会革命和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息息相关。无论是中国笔墨,西洋画法,还是调和中西,抑或立足传统笔墨的现代转化,虽然以徐悲鸿和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在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中探索的模式均有所不同,但是总体而言,中国绘画在20世纪融合了素描与白描、水墨与水彩、科学透视与散点透视等因素,在创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以素描写生为基础的创作手法,这是中国绘画现代转型的诸多表征之一,一直延续至今。1944年左右,徐悲鸿从中央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和国画专业各选了一位优秀的学生进行中西合璧的尝试,即油画专业的李斛和国画专业的宗其香。1946年李斛毕业时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徐悲鸿题曰: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由此可知,李斛是获得徐悲鸿高度认可的中西合璧最成功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将何之”原本是李斛先生一张不经意小画的自题,它又可被看作对时代的发问——中国绘画究竟去向何方?本次展览试图透过李斛先生的150余件绘画作品,包含水墨、设色、油画、素描和速写等,展现在时代洪流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努力与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是如何展开的。展览的序章,从自我写照开始,其后分为视界:从重庆到清华”“范式:从写生到创作”“图真:从生活到艺术”“河山:从山水到风景四个主要版块,分别从创作观念、创作范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山水与河山的转变等四个方面,呈现李斛在中西方经典绘画的共同追寻中,为中国绘画“东西兼程、中西合璧”现代转型所做出的贡献。 

  据悉,展览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展出至820日。 

部分作品展示

李斛《将何之》

李斛《广州起义》

李斛《工地探望》

李斛《节日之夜》

李斛《三峡夜航》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