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重走采风路>历年采风文章

绿染子长

时间:2020年07月30日 来源:中国副刊公众号 作者:孙卫东
0

  来到陕西省子长县,颠覆了我对于陕北的印象。 

  荒山秃岭、黄土高坡。过去,陕北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记忆。如今,满山披绿,层林尽染,山川大地在退耕还林后由黄变绿,生态建设改变了这里“越垦越荒、越荒越穷”的景象,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改变着人们固有的印象。 

  子长县南距延安市93公里,位于黄土高原中部。1942年,为纪念西北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谢子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将过去的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于1935年12月在这里召开,会议确立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一定意义上说,以谢子长、瓦窑堡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成为子长县的一张名片。如今,漫山遍野的绿,为这张名片增添了新的色彩。 

  6月下旬,参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召开的一次会议,我来到子长县。站在县城附近的龙虎山上,举目四望,视野所及均为绿色。在上山路上,见到的槐树、榆树等树木一棵挨着一棵,最粗的有碗口粗,树木依山就势,将根深深扎入黄土中,长势茁壮。 

  陪同的子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拓乃章告诉我,过去,他在县城一所学校任教,春秋两季经常带着学生到龙虎山植树,一些地方反复栽种几次,树木才得以成活。该县园林局局长段玉峰介绍说,2004年,子长县开始建设龙虎山风景区,动员干部群众在山上植树造林。经过几年努力,在龙虎山上共栽植40多种花草树木,栽种了3.6万株乔木、2万多株灌木。目前,龙虎山风景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县城附近的荒山得到了绿化,由于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子长县遍布乡村的荒山秃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子长县玉家湾镇距离县城25公里,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成立了陕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景家坪村是该镇的一个村庄,今年55岁的村民武鑫山像他的祖辈一样,一直居住在这里,对脚下的这片土地充满感情。武鑫山一家在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有3亩川地,在山上有20亩梯田。过去,川地种玉米,梯田种土豆、谷子、黑豆,靠天吃饭,一年挣不了多少钱。1999年,子长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武鑫山在20亩梯田里栽种了槐树,每年领取退耕还林补贴,基本收入有了保障。 

  武鑫山一家住在山脚下的几孔窑洞里,站在窑洞前向四周望去,山上都已披上绿装,加上通透的蓝天白云,令人很难感觉到正身处黄土高坡。武鑫山说:“退耕还林三五年后,树还没有长大,环境变化不明显。近几年,山上的树长大了,冬春季节风沙少了很多,退耕还林实实在在给我们带来好处。” 

  武鑫山的境遇只是包括子长县在内的延安大地由黄变绿、群众生活向好发展的一个缩影。 

  1999年开始,延安市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截至2015年年底,延安市所属1区12县累计退耕还林超过1070万亩,覆盖了当地19.4%的国土面积。子长县累计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15.27万亩,目前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52%,城区达到65.6%。 

  “在天旱坡陡的条件下,树苗的成活率低,如今的绿化成果是在干部组织、群众参与之下,持续不断努力才实现的。”曾经长期在子长县林业局工作的段玉峰这样说。 

  天蓝地绿。子长县之行,使我对陕北有了新的印象。 

  (原载《兵团日报》2016718日)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