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新征程上戏剧如何更好发展,得看这“4”和“3”!

时间:2023年03月0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李想
0

  “传统戏剧如何现代化?”

  “民族戏剧如何世界化?”

  “怎样培养年轻化的戏剧观众?”

  “怎样探索戏剧传播全媒体化?”

  “追求戏剧生态平衡化该怎样做?”

  这些戏剧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23年工作会议上讨论热烈,而这些问题在此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中以4个“但”和“三个环节”破题,给戏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借现代化、创新之名,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

  古老的戏剧艺术要在当代获得良好发展, 必须提质升级,在更高的形态上完成现代转换,实现现代化。

  戏剧现代化是在遵循戏剧美学精神和艺术规律基础上,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科技成果,实现戏剧艺术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类情感相通融,与观众审美相契合。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借现代化、创新之名,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

  但切记,不能为了迎合外国观众而削足适履、降格以求,把唱腔和念白一压再压,甚至干脆只选择一些做功折子戏,致使本来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给他们留下类似杂耍的印象。

  民族戏剧世界化,自觉主动走向世界,是新时代戏剧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扩大戏剧艺术影响力,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召唤。

  但切记,不能为了迎合外国观众而削足适履、降格以求,把唱腔和念白一压再压,甚至干脆只选择一些做功折子戏,致使本来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给他们留下类似杂耍的印象。

  走出去就要完完整整、潇潇洒洒走出去,充分表现出中国戏剧的独特神韵和美学精神,传达出戏剧作品中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和人文精神。

  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院团认识不到位, 把该活动看成一项“任务”,能清唱就不彩扮, 能演折子就不演整剧。缺乏戏曲认知的中小学生很难从这些陌生的唱段中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

  长期以来,观众流失、老化是困扰中国戏剧、特别是中国戏曲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戏剧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要争取越来越多的青年观众,要尊重、关切并积极呼应当代青年热烈且鲜活、独立又多元的生活奋斗和心灵成长,让戏剧走进年轻人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改变戏剧观众结构,实现戏剧观众年轻化。事实上相当长时期,广大青少年很少有机会走进剧场看完整的戏曲演出。这就更凸显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

  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院团认识不到位,把该活动看成一项“任务”,能清唱就不彩扮,能演折子就不演整剧。缺乏戏曲认知的中小学生很难从这些陌生的唱段中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希望我们的参演院团能上升到关乎戏曲生存与发展、未来与希望的高度认真开展这项活动,尽可能演出完整的大戏。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们认识戏曲的全貌,充分感受戏曲魅力,进而爱上戏曲,成为戏迷,甚至成为未来的戏曲从业者。有了源源不断的青年观众、青年人才,戏剧就有了青春活力,有了发展的强大后劲。

  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全媒体时代也为戏剧发展、特别是为戏剧传播打开新天地。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各种直播平台的普及,对戏剧等传统剧场艺术产生了较大冲击,人们被各种移动终端海量碎片化、浅表化的文化产品信息淹没。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全媒体时代也为戏剧发展、特别是为戏剧传播打开新天地。

  戏剧最大的魅力来自于实体剧场演出,它给观众带来的现场集体审美仪式感是网络虚拟空间无法比拟的。借助全媒体化戏剧传播带动更多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走进实体剧场。要加以注意的是,过多的全剧转播,反而会阻断观众走进剧场的脚步,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要特别强调的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愈加突出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各种传播不能以牺牲著作权为代价,否则就是饮鸩止渴,扼杀戏剧原创力,伤及戏剧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环节:一是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二是持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三是要构建科学精准、公平公正的戏剧评价体系

  戏剧生态良好,戏剧事业就能良性发展;戏剧生态出现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难以独善其身。这就需要压实一个地方戏剧发展责任人的担子,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致力于构建科学有序、山清水秀的戏剧生态。这样戏剧事业才能产生人才辈出、佳作迭出、亮点频出的生动局面。就戏剧自身而言,有三个环节尤为重要。

  一是加快人才梯队建设。繁荣戏剧事业关键在人,培养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人才,是戏剧事业发展长远大计。建立一支编、导、音、美、演门类齐全的创作、表演人才队伍和现代管理人才队伍,是戏剧发展的当务之急。其中要高度重视剧本创作,剧本乃一剧之本,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它是排演一切精品力作的基础。

  二是持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戏剧终究要靠优秀作品赢得观众,实现价值。当代中国,复兴伟业,如火如荼,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历史中国,文化灿烂,为戏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戏剧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认真探寻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深入开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科学继承历代留下的遗产,坚持“三并举”原则,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出能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精品力作。现代戏、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齐头并进,美美与共,共同催开戏剧百花园姹紫嫣红的生动局面,倾情谱写新时代戏剧发展的绚丽篇章。要正确认识原创与改编问题,重视传统剧目改编工作,经过创新改编的传统剧目始终是各个时期、各个剧种盛演不衰、深受欢迎的保留剧目。

  三是要构建科学精准、公平公正的戏剧评价体系。理论评论、评奖评优一旦失去科学精准、公平公正,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会挫伤创作积极性,对戏剧事业造成伤害。各种评奖要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排除一切非艺术因素的干扰。戏剧人是最可爱的人,大家在浮躁的年代能够坚守舞台,或呕心沥血创作剧本,“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或躬身排练场,挥汗如雨,夜以继日;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和痛自己咽下,把欢乐奉献给观众,像牛一样耕作,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我们一定要为大家积极构建风清气正、天朗气清的公平竞争环境!戏剧评论要守正气,创新风,坚持从作品出发,恪守正道,坚持以理立论、以理服人。让专业戏剧评论不再“缺席缺位”“失声失信”,要自觉抵御自娱自乐的“圈子文化”和浮躁趋利的“市场批评”,拒绝沦为权势和利益的附庸,充分发挥戏剧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

 

  人勤春来早,风好正扬帆。记者从此次召开的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23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3年中国剧协12个月“几乎月月都有重大活动”: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系列活动、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5届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活动、第18届中国戏剧节、在中国戏剧节期间举办“中国剧协中青年一线戏剧骨干研习班”、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艺苑撷英—— 全国优秀青年戏曲人才(戏曲生、旦艺术) 展演”、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第8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我们还将举办首届中国戏曲非遗传承人优秀剧目展演系列活动、第9届全国小戏小品优秀作品展演活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第 27 届中韩日(BeSeTo)戏剧节及国际戏剧论坛、校园戏剧国际交流展演、“2023 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推荐表彰工作和 2023 年度戏剧名人纪念活动、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诞辰 100 周年系列活动等。

  着眼未来,

  以“4”和“3”为高质量发展方向,

  破解难题、开拓创新,

  相信全国的戏剧工作者,

  都能收获“4·3=12”

  在每年的12个月排满活动,

  一起

  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戏剧事业大发展,

  铸就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