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国学美学

清俊通脱 风流自赏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倪熊
0

清俊通脱 风流自赏

——谈王锡麒其人其画

  王锡麒作品

    绘画一事,多半是画家自小喜欢才好。王锡麒的近水楼台在于他有个嗜绘如痴的祖父,得以耳濡目染。祖父还喜好吟诗填词,连带着也让他的唐诗宋词垫好了底子。

  “明四家”的唐伯虎是家喻户晓的画家,也是少年王锡麒最心仪和崇拜的偶像。倒还不是因所谓“融文人情调与南宋院体绘画风格于一炉”的高深概念,而是如同其性格一般狂逸而细润文秀的画风。这种画风特别影响王锡麒,如获至宝的一本《唐寅画集》,就如同是他的武功秘籍,无论严寒酷暑,四季日夜研习,手追心慕,临习不辍,直至烂熟于心,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王锡麒的丹青虽是自学成才,也不能说是无师自通。王锡麒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兼容并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见机行事:来来往往的艺术大师前辈学长,他一定当面求真、聆听教诲;就是平辈晚辈的真知灼见,他也一样恭敬有加、虚心求教。他的绘画包罗万象,听松、观瀑、操琴、弈棋、垂钓、品茗、论诗、作画等,形成了极为广泛的题材系列。

  也不能说是一帆风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王锡麒消极过,觉得自己的风花雪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逐渐衰弱,因此犹豫彷徨,刘海粟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地动山摇不改初衷,坚持自我必有所成!”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让王锡麒内心为之深深震动。果然,花有重开日,雨过天晴,风雨彩虹。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都说中国画更重要的是画家画出自己的内心,最终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内心的情思与客观的构设的高度融合统一。是真名士自风流。王锡麒颇有几分魏晋风采的名士风范:自信而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清静无为、洒脱倜傥、特立独行却不孤傲怪癖。这既是他生活的行为处事,也是他书画艺术的创作。人如其画,所言不虚。

  王锡麒有相当讲究的一面,闲情雅致但有派头,没架子,有讲究,不计较。比如,想吃点常熟的蒸菜了,就直接出门叫上出租车奔一趟,通常也有人为美食可以不远迢迢跑远路,但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的不太多。比如,喜欢听听评弹喜欢到票友的程度,就是不仅听得出人家表演的好坏,也能自己上台拨弦弹弹唱唱。再比如,平日里淡泊名利,胸襟旷达,豁达豪爽,常喜解衣磅礴,即兴作画;酒酣茶香之际,谈天说地,时出惊人之句,聪颖睿智,幽默风趣,令四座一笑。

  他画的最多的也最为人喜闻乐见的是古代仕女,真是好看。勾脸用的是中锋纤细活泼的线条,用浓墨勾的发髻,无比流畅简练灵动而有弹性的淡墨线条,恰到好处地状写了人物的服饰,衣袂飘飘,千姿百态,清丽娴雅。画高士、文人也是他的强项,他在作画前找找或正史、或笔记、或野史的书来读读,作一番收集、研究和考证,因此笔下人物或豪放、或沉稳、或儒雅,各臻奇妙。他还十分注重画面环境的营造和气氛的烘托,虚虚实实的线条、忽明忽暗的色彩,动感的节奏表达了诗一般的意境:气韵生动。

  儒道两家都认为气是本原,气聚则生,气散则灭。品人论物,皆曰有无生气。王锡麒是带着神气、清气、逸气而来,所以气定神闲。他也带着风韵、性韵、风姿而来,所以玄远超拔。有神有气,自有风韵,自然生动。这既是王锡麒才力、才情之所本、所现,亦是其艺术作品的生命、精魂之所在。

  因为崇尚自然、超然物外、清俊通脱、率真任性而风流自赏的性情使然,所以王锡麒笔下之高士逸夫、文人墨客、仕女童婴以及神道人物,无不高古深醇、豪放潇洒。构思新奇清远,深得旷古三昧,尤以擅塑历代秀外慧中绮罗人物的一手绝妙卓然自立,让王锡麒饮誉画苑艺坛。

(编辑:张宝瑞)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