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音乐>资讯

2021中国音乐:唱支山歌给党听

时间:2022年01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项筱刚
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毫无疑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这一年中国音乐界、文艺界乃至各行各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国音乐人“同唱一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

  展示伟大征程光辉形象 

  作为历史跨度最大的一次重大文艺演出,2021年6月下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既全覆盖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百年伟大征程,又准确地将相关内容浓缩在一个适度的审美极限内,做到融写实于写意之中,以写意来升华写实,最终在国家体育场的大舞台上鲜明、具体、典型、浪漫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征程的光辉艺术形象。

  《伟大征程》的4个篇章(包括“序”“尾声”)涵盖了20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不同阶段38首有着“时代音调”的声乐、器乐作品(不含《国际歌》),牵引着亿万受众乘着音乐翅膀穿越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伟大征程。其中,创作于1963年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在演出中的3次亮相,更是彰显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伟大历史征程中的“号角”作用。毋庸讳言, 《伟大征程》站在历次“音乐舞蹈史诗”的肩膀之上,将关注的目光由原来的“载歌载舞”上升至“寓情于景”“寓情于境”,将创作的笔触由原来相对独立的叙事板块,转而指向一个完整的、有着严谨结构力的宏大主题——“党和人民生死相连”。

  2021年4月20日,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拉开帷幕。此次历时4个月的展演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主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推出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创作的优秀作品。其中,既有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扶贫路上》等脱贫攻坚题材的代表作,也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歌剧《红船》等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既有交响音乐会《浦东交响》、歌剧《道路》等现实题材的代表作,也有民族歌剧《天使日记》等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题材的作品。

  作为“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马向阳下乡记》是一部“有歌有剧”的歌剧作品。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一个显著亮点。作为一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剧”为“舞”打下了“舞之有据”的基石;作为一部舞剧音乐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乐”为“舞”提供了“舞之有理”的有声源泉,进而呈现出——“繁剧”“醉舞”“简乐”的艺术面貌。

  近年来各地政府、文艺团体为宣传各自属地历史与文化,相继委约创作了一批以交响乐为载体的文艺作品,涌现出了单乐章的交响诗和多乐章的交响组曲/交响曲等代表着各地地域文化的交响乐作品,并逐步出现了燎原之势。“《龙声华韵》——‘浦东交响’音乐会”便是应上海市浦东新区之邀而创作的一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的委约之作。2020年以来,作曲家叶小纲的艺术歌曲《樱花满天红》 《大爱苍生》、王黎光的交响合唱《天使告诉我》、李小兵的混声合唱《我们》等抗疫主题作品不断涌现,然而作为同类题材的歌剧作品,《天使日记》无疑是第一部,且堪称“当年事件发生、当年进行创作、当年上演舞台”的一部现实题材歌剧作品。

  经典民族歌剧的复排亦是这一时期音乐界的一个焦点,如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与《党的女儿》的新版演出。其中,2021年7月、10月公演的国家大剧院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如果说《白毛女》掀起了民族歌剧第一次高潮、《洪湖赤卫队》和《江姐》牢牢占据着民族歌剧第二次高潮之潮头的话,那么《党的女儿》则是对“白毛女道路”“洪湖精神”“红梅品格”在新时期的一次高扬,堪称前3部经典民族歌剧作品的集大成者。确切地说,《白毛女》对民歌素材的挖掘、对“话剧+唱”的探索,《洪湖赤卫队》对板腔体咏叹调的成功塑造,《江姐》对川剧“帮腔”“伴唱”的活学活用,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党的女儿》横空出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国家大剧院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由多方创作力量合作而成,此种创作模式或许成为今后优秀舞台艺术创作的一种新模式——大剧院式,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与2021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倡议的“强化集体创作”观念不谋而合,反映出“大剧院式”集体创作已然走在了文艺创作道路的前列。

  评奖评选丰富多彩 

  梅花奖、金钟奖、第九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遴选等评奖评选,使得2021年的中国音乐界更加丰富多彩。

  2021年5月,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凭借在民族歌剧《沂蒙山》中成功饰演女一号“海棠”一角,最终荣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再度引起业内外人士对《马向阳下乡记》《檀香刑》《沂蒙山》等民族歌剧创作的山东新气象的关注,也令人们对未来山东其他民族歌剧创作及2021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充满了期待。作为中国音乐界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大奖,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托举起钢琴、声乐(美声)、声乐(民族)、古筝四个专业的新一届“金钟之星”,在拓宽音乐受众群体的同时,亦获得了愈来愈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21年10月,第九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遴选工作落下帷幕,共遴选出《领航》等24首歌曲。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主题曲,《领航》(集体词、亢竹青曲,殷秀梅、廖昌永、幺红、魏松等领唱)无疑是第九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中最令人瞩目的一首。无论是在《伟大征程》的尾声部分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还是作为新时代的“抒情颂歌”而彰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之宏大主题,《领航》无疑是此24首歌曲的领跑者,并登陆2022年央视的“启航2022”跨年晚会,以及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无论是前八批作品,还是第九批歌曲,都努力诠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理念,并将足以穿越时空、横亘未来的延安精神在新时代推向纵深。

  此外,2021年6月29日,伴随自己谱写的管弦乐《红旗颂》的乐声,91岁高龄的作曲家吕其明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获颁“七一勋章”,在音乐界传为一段佳话。

  评论与创作相辅相成 

  长期以来,评论与创作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021年8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度将评论的意义与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意见》突出强调了4点:“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中国音协2021年8月在京召开的“修身守正立心铸魂——音乐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2021年12月北京市文联主办的“百年新文艺与当代城市文化:2021·北京文艺论坛”,则分别为“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与“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注脚。

  “修身守正立心铸魂——音乐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针对“饭圈”文化、“唯流量论”等问题和近期文艺界及娱乐圈集中出现的违法失德现象开展座谈交流,进一步团结引导广大音乐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国音乐工作者自律公约》,将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音乐作品作为崇高理想,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德艺双馨的音乐工作者。

  北京文艺论坛是创办于2005年的北京市文联文艺理论评论品牌年度活动。“百年新文艺与当代城市文化:2021·北京文艺论坛”以“百年新文艺与当代城市文化”为主题,紧扣“百年”与“当代”,从不同艺术视角,透视百年来新文艺的发生及演变轨迹,总结其历史经验与启示,为当下城市文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尤其是“第六单元音乐、舞蹈艺术分论坛”,通过对传统音乐、“京派”音乐、音乐品格的关注,对民族民间舞、当代舞的聚焦,梳理了音乐与舞蹈艺术的百年发展历史。论坛上一并公布的2021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优秀作品,更是将此次论坛推上了一个高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中国音乐人已然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定会在继续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用历久弥坚的初心,筑就新的伟大征程之文艺高峰、音乐高峰。

  (作者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 

(编辑:魏康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