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音乐>音乐人

光大中原笛乐的“豪放派”

时间:2020年09月1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越 声
0

光大中原笛乐的“豪放派”

——记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荣政

  笛子界一般会以南派和北派来划分,南派多以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而北派又以冯子存和刘管乐为代表性人物,我曾经好奇地试问,有没有“中派”呢?在武汉音乐学院,我找到了多少年来一直想找的答案——中原笛乐。  

  音乐需要着迷  

  第一次见到荣政,豪气、豪爽,但又不失儒雅,谈吐间的气度很有个人魅力,有冲动想要记录他的想法。

  荣政的父母皆为著名戏曲演员,其父是国家级非遗楚剧传承人荣明祥, 20世纪50年代初在汉口民众乐园京剧训练班跟孙盛文学京剧,过了不多时,该班部分小孩被分到楚剧团,受高月楼等人士训教。荣明祥的天赋不错,加上学习刻苦,青少年时即受到高月楼、李雅樵、黄楚材等名师耳提面命,学了不少剧目与知识,奠定了其楚剧艺术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中期,荣明祥成为楚剧小生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唱做俱佳,表演儒雅刚健,代表剧目有《绣鞋案》 《甲午海战》 《百花公主》等。从小在楚剧院里长大的荣政耳濡目染父辈的“吟咏唱做、习刀弄棒” ,也知道“武艺都是练出来的” ,所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同玩伴,多少也会使几下。在那个年代,父母觉得学点本事好,长大后总是有饭吃。

  因此,在荣政的成长过程中,其自幼就接受艺术熏陶,对民族艺术知识与神韵有着较早的积淀和感悟。他13岁时考入武汉市戏剧学校楚剧科音乐班,在系统扎实地学习戏曲音乐及戏剧理论的同时,开始向孔建华学习笛子演奏技艺。孔建华曾对湖北随县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篪进行过科学考证和复制,并使其发出了悠扬的旋律。之后7年,荣政在孔建华的精心教导下,于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他又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笛子专业,师从李协勤,同时系统地学习了多种音乐理论知识, 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荣政说他自己“最初学笛子,就是好玩儿,后来却成了放不下、棒打不回头的爱好和职业了。 ”他说他的恩师孔建华曾经对他说,学笛子人人都可以学,但不一定有成就。任何艺术门类都是这样,如果技艺仅仅局限在从手艺老师那里传过来是不够的,这样学艺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要把眼光放远、放宽一些,这样才会出现一点火花。通过多年的演奏、教学、创作、科研工作,荣政在光大师承笛艺的同时,已成为当今中原笛乐的代表性音乐家。笔者在聆听荣政唱片的时候,发现他的笛艺不仅立足于孔建华那个时代的中原笛乐风格,同时也在发展并兼收南、北笛乐之长。他的演奏技巧扎实、音乐表现奔放而不失细腻,演奏乐曲广泛,舞台风格大气沉稳而富有激情,较好地表现出中原笛乐“鲜明的地方风格、流畅的音乐语言、浓郁的戏剧化色彩、充沛的感情激流”的艺术流派特点。

  “黄鹤楼中吹玉笛”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这生动的诗句,千百年来一直相和着优美的中原笛声。由一代笛子宗师孔建华开创的中原笛乐,立足于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并大胆运用各种创作手法与丰富的创作题材,形成了融南北演奏技法于一体,地方风格浓郁、南北技巧交融并蓄的艺术特点。继承了孔建华的中原笛派,舞台上的荣政也是一位掌控音符、挥洒自如的大师,好似整个舞台都被他那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蜿蜒盘旋、时而迅猛大气、时而清秀柔美的演奏所折服,他的每次演奏都会带给听众美好的享受。荣政说: “演奏要有音乐气质,这里的音乐气质是指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所表现出来的极具表现力的气质。 ”

  我听过荣政的保留曲目、大型笛子协奏曲《巴楚行》,全曲气势磅礴、风格鲜明、技巧复杂,调式色彩丰富。荣政说:“这是武汉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钟信明1994年创作的一部大型笛子协奏曲,共分‘往事’‘山谣’‘节庆’三个乐章,作品立足于鄂西传统的土家族音调,并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在现代艺术语境中大胆运用新的音乐语言,赋予传统民族文化新的思想内涵。”据了解,作者最初是为笛子与交响乐队创作的作品,其技巧之难,出稿之初曾被许多演奏家与乐团称作“无法演奏的作品”。当时作者曾将乐谱交给荣政,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其进行试奏。荣政拿过乐谱后,对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演奏法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并坚信这是一部用传统六孔笛可以吹奏的好作品,甚至将其纳入武汉音乐学院的笛子专业教学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曲目。同时,在一些学术活动中,他也时常与钢琴合作来演奏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2009年,作曲家将《巴楚行》的交响乐团伴奏部分重新配器后,交由民族管弦乐团来伴奏。2010年,由荣政演奏、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执棒、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协奏的《巴楚行》第一乐章“往事”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此次演出是这部作品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引发音乐界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其全乐章的期待。

  近年来,荣政录制出版了多个音乐专辑,还创作了多首管乐独奏曲,如笛子独奏曲《京韵》《数蛤蟆》《楚剧四平调》《丝竹小品》,箫独奏曲《秋思曲》,骨笛与编钟古乐器《巫之舞》(童忠良、荣政曲)、《远古的足迹》,埙与曾侯乙编钟《普庵咒》等。其中,运用独特的双音技巧演奏出复调旋律的笛子独奏曲《方竹》获武汉地区首届民族器乐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

  “熏香”式教学  

  今天的艺术教学和荣政父母一代有了根本性变化,除了耳濡目染、手把手的教学,更需要文化的推进和阐述。荣政的教学在笔者看来就有其独特的方式,要求学生每星期不仅背诗或者词一首,而且还要会解释。按照荣政的教学理念,“这样一年就可以背52首,最好从音乐学院附中阶段开始,我一向觉得作为民乐学生,需要更多不同的文化艺术积淀。”

  他在课堂上,衣着整洁端庄、语气严谨,要求严格而严肃。他觉得音乐本身就是美,作为教授“美”的老师首先自己要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美。在教学过程中,他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入方式,努力通过自己的音乐表现来带动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荣政强调,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而如何创新,我们应善于从自己的文化土壤里去寻找答案。如果说五声音阶是中国音乐的基因,新时代的创作者就不能完全抛弃这个传统。中国人的新作品无论怎么写、如何演,都要让人能够辨识出它独有的气韵和面孔。

  荣政的学生、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尤优回忆道,荣政经常对他们说,掌握演奏技巧固然重要,但不能被技巧所累。区分业余和专业,不在于演奏曲目的难易,而在于谁的基础更扎实、更牢靠。从这个角度来说,勉强攻克一首难曲并不值得骄傲。荣政举例说,南方的毛竹,最初4年几乎长不过3厘米,但到第五个年头,就以每天平均30厘米的速度成长。何以如此?因为在之前4年里,它的根深扎在泥土里,延伸极广。所以,啃得下高难度作品的演奏者未必能成大器,而能把赵松庭、陆春龄、孔建华等前辈的作品演奏到位的人更有可能成为大家。

  青年笛子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教师徐鹏说,荣政对老师的尊重在全国笛界被广为称颂,“在他身上,我们还能感受到传统文人的气质与情怀,他爱好书画、诗词、围棋,在家爱养兰花,他的代表作《方竹》亦是咏竹之作,加上爱喝酒、讲义气的个性,应该算是当代‘豪放派’文人了” 。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