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豫剧又出发

时间:2013年08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玉琴
0

  慷慨激昂、行云流水般的唱腔从勾栏瓦舍中穿过,历经二百余年时光,在熙来攘往的阡陌里巷生根并繁枝散叶的豫剧,近日又迎来了它重新出发的起点——河南豫剧院成立。三个省直院团合而为一、且新建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并担负起指导与辅助河南各市县豫剧团的职责。高亢而又舒展的豫剧,开始了它瞩望更宽广空间的梦想。

  豫剧,是发源于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在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多情流转中,黄河以南的戏曲自古即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深情回响,豫剧作为其中的代表,以极强的繁衍生长能力,于诸多檀板丝弦中跃然而出,卓然前行,如今已成为与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并列的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黄土厚,黄土黄,黄土里长出了梆子腔。” 豫剧最早产生于河南开封和开封周围的几个县,由开封向四周流布,进而辐射全国。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据四席。自古就圣贤云集、人才辈出的中原,是思想和文化的集中发源地。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正是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歌舞音乐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中原印记。

  清朝乾隆年间,柳绿园所著的《歧路灯》一书和当地的《杞县志》上均有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同台演出,称为“梆罗卷”。清代徐珂《清稗类钞》里亦载:“河南有土梆戏,土梆者即唱土梆戏的人,是汴京的人。”至今众多研究者一致认为,大气磅礴、语汇丰富的豫剧是土梆戏兼容其他剧种、民间说唱等艺术元素之后,迅速成长起来的剧种。从历史深处的远古之声和七朝古都的金戈铁马中,从饱含普通百姓的血泪与快乐中,豫剧在不断的“日新”与变革中,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

  豫剧的唱腔极有穿透力。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初听豫剧,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慷慨、豪放,似乎不如“黄梅”清婉,不及越剧妩媚,也比不上京剧的“高贵”。然而仔细再听,又可以听到它的绵长细腻和鲜活的内心表达。“悲戏则声泪俱下,喜剧则谐谑备至。”豫剧因其雅俗共赏、收放自如、表演真实、接近生活的特征,深为大众喜爱。

  目前,豫剧成了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据文化部门统计,豫剧院团遍及大半个中国,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达167个,民营豫剧团1000多个,是21世纪后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鼎盛时期,除河南以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等20多个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业余剧团更不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云起花落,河南豫剧执着开拓,早已声名远播,形成耀眼品牌。《花木兰》、《白蛇传》、《战洪州》、《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秦雪梅》、《三哭殿》、《朝阳沟》、《小二黑结婚》、《李双双》、《刘胡兰》等优秀剧目唱响全国,常香玉、阎立品、唐喜成、杨兰春、王基笑等老一辈艺术家蜚声艺坛。新世纪以来,《程婴救孤》、《香魂女》、《常香玉》、《清风亭上》、《村官李天成》、《苏武牧羊》等新剧目饮誉中外,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李金枝、魏俊英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引人瞩目,创造了独特的河南戏剧现象。

  始终贴着地皮生长的豫剧,因其质朴的民间性格,浓郁的泥土清香,让豫剧人虔诚敬畏,魂牵梦萦,甘愿为之鞠躬尽瘁。河南豫剧一、二、三团的辉煌过往,让我们良久仰视。河南省豫剧一团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生前所在的剧团,有过闯荡江湖、创立流派、捐献飞机、赴朝慰问的英雄壮举;省豫剧二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部队的娃娃剧团,在解放战争中有着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地宣传的光荣历史;省豫剧三团从解放军的文工团走来,脱下军衣,穿上民装,曾到中南海为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作豫剧专场演出。上世纪60年代,全国数十个艺术院团曾移植或改编过三团创演的现代戏剧目,成为闻名全国的现代戏剧红旗团。半个多世纪的星河流转波澜壮阔,一、二、三团分别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领域,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将“心系百姓”的戏剧精神载入民族艺术发展史册。此番由河南省豫剧一、二、三团组建而成的河南豫剧院,由李树建担任首任院长,河南豫剧百尺竿头、高歌进发的新里程将由此开启。

  李树建原为河南豫剧二团的团长,享有当今豫剧第一老生之誉,曾获国家多项戏剧大奖。李树建的不寻常之处,在于他有理想有激情,有想法肯实践,他的敬业精神、使命感和管理才能,他的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等,都让他有所成就,有大收获。他主演的悲情三部曲,都打出了品牌,成了名牌,壮阔了艺坛风景。他的唱吐字清晰,行腔圆润。既苍劲悲壮、浑厚质朴,又委婉细腻、声韵醇厚。他的表演粗犷而细腻,老到而真诚。他为戏剧注入重量的努力尤其令人感慨。美国当代剧作家阿瑟·米勒,被认为是美国戏剧的良心,他认为“舞台应该是一个比单纯娱乐更为重要的传播思想的媒介,应为一个严肃的目标服务。”李树建始终用他的执着和热情,力求让豫剧变得更有力量。

  如今,怀揣梦想的中华民族正走上伟大复兴之路,在中原儿女唱响“中国梦”的澎湃交响中,河南豫剧院的成立,标志着民族艺术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固本求变、传承发展的升级,标志着河南艺术院团将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实施集团化管理模式之后的升级,以及豫剧在艺术理论、实践、成就上比肩乃至超越其它姊妹艺术的自信与理想。

  绚烂已成过往,未来犹可期许。李树建和他的团队,比以往有着更加清醒的自觉和坚定。他认为,作为演员,必须有自己的作品和风格,作为剧院,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影响,作为剧院的管理者,必须有执着的艺术目标和责任追求,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这样才可能贴近时代,推陈出新,才可能推动中国戏剧轰轰烈烈地走向前去。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