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文学评论

恭王府里聊清史 ——《天有二日?》作品研讨会举办

时间:2017年06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0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卜键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2月出版

  恭王府是北京一处知名旅游景点,被认为“见证了半部清朝史”,他曾经的主人——和珅,因为电视剧而广为今人所知。但是被戏说的和珅背后真实的面孔如何?和珅所处的时代在清朝具有怎样的独特性?近日,清史专家卜键新作《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以下简称《天有二日?》)作品研讨会在恭王府举办。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作家王蒙,评论家、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上海99读书人负责人黄育海,以及清史专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前馆长邹爱莲等文史专家对这段特殊历史时期和这部作品进行了研讨。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最后一个盛世的继承者和由盛转衰的承上启下者,乾隆皇帝和他执政的这段清朝历史,大概是目前大众最为熟悉和津津乐道的历史王朝之一。在众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和小说里,大家心目中定型的是风流皇帝乾隆,富态狡诈又总是棋输一着的权臣和珅,总是抽着烟袋身边有小月姑娘陪伴的纪晓岚,其貌不扬又怕太太的“宰相刘罗锅”,以及“和珅扳倒,嘉庆吃饱”被认为捡了大便宜的皇帝颙琰……

  不过,历史中乾隆帝和嘉庆帝,以及这些熟悉的臣子们的真实面貌和彼此关系是怎么样的?乾隆皇帝为何以85岁高龄实行了大清王朝唯一一次“禅让”?……清史专家卜键经过多年研究和梳爬考据的心血力作《天有二日?》以准确明晰的史实、深入浅出又风趣的语言,再现了这段特殊的清王朝历史的真相。全书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以弘历、和珅、颙琰为主角,细密全面、条分缕析地讲透三年禅让的起因、历程、结局和影响。其中,乾隆归政之前的大反贪、禅让大典、苗疆变乱、白莲教起事、海盗频扰、黄河水患、诛杀和珅、嘉庆亲政后对官场与军务的严厉整顿等等重要的历史事件皆列其中。

  《天有二日?》兼具文学叙述的生动与史学考证的严谨。比如“诛杀和珅”一节就极为吸引人。“今天重读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不会惊讶和珅的下场,认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在当时,在和珅本人,也包括朝中大多数官员,包括皇帝身边人,以及和大人的一些亲信,嘉庆帝的这份上谕,真可称晴天霹雳。”开头简单几句,作者回到历史语境中,设身处地还原当时人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判断,颇有新意。

  其实,和珅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地步,正如作者接下来所写的,和珅向乾隆的继任者“递过来一枚如意”,他并非如今天不少研究者所说,要离间乾隆与嘉庆,处处阻击、阻挠、排斥新帝,和珅绝顶聪明,靠侍奉乾隆起家,最不缺乏的能力就是机警乖巧、察言观色、趋利避害。所以,在乾隆宣布册立永琰(继位前颙琰的称呼)为皇太子、宣布次年为嘉庆元年、将举行禅让大典的前一天,刚刚知道这一情况的和珅,迅速把消息透露给了永琰:他来到亲王府上,一脸郑重,从袖中挚出一枚如意,双手捧上。四目对视,彼此点头,也就你知我知。但是,和珅表忠心并没有得到嘉庆帝的赏识。后来嘉庆公布和珅罪状,二十项大罪第一条就是“先递如意,漏泄机密”。而且从那次私递消息开始,嘉庆就对清代盛行宫廷和官场的如意心生厌恶。

  本书题名“天有二日”,一反常识,卜键说是因为禅让时期同时有着两个皇帝,太上皇帝比子皇帝更具权威,而大清政治就这样运行了整整三年,烙下了特殊印痕。其与“天无二日”的格言相抵牾么?确实如此。而颙琰极好地解决了政体隐患,真诚尊奉太上皇帝的绝对权威。弘历始终是帝国的主导者,是天上那唯一的太阳。可包括和珅,谁都知道这是一轮奄忽即下的落日,新的太阳已然升起。

  99读书人负责人黄育海介绍,弘历特色的禅让为期三年零三天,为叙述完整,《天有二日?》从乾隆六十年初写起,至嘉庆四年末结束,在整整五年的时间跨度中描摹宦情、勾勒人物,军国大事、两朝帝王以及许多朝廷大员涵括其中。乾隆皇帝如何禅让却“归政仍训政”的心路历程;和珅及其他朝臣如何侍奉二主;嘉庆又如何经过22年考验终于登基,却面对上有太上皇帝、下有权臣格外复杂和艰难的环境……“卜键用平和生动的文字、极具时代感的历史解读方式,拨开历史的真相,再现了这个政治结构复杂的时期,清代重要的历史节点。”

  卜键从史实中剖析人性,认为禅让是弘历暮年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乾隆帝遵循儒家理念,希望将治统与道统整合为一的尝试。乾隆帝早早就在设计禅让,期望用最恰当的方式传承帝位,其间虽然有对权力的留恋,有宠臣和珅等人顺势劝谏,但他对皇位传承有着独特的思考和实践。作为子皇帝的颙琰也不轻松——在颙琰心中,父皇仍是唯一的太阳。三年禅让期间,父慈子孝,即使在笔记野史中,也找不到几条父子猜忌的例子。而深受上皇倚信、被称为权臣和“二皇帝”的和珅,禅让的三年,一步步到达仕途的顶峰,成为首辅和首枢,主管着六部中的吏部、户部和刑部,呼风唤雨,固一世之雄;而弟弟身死,爱子夭折,发妻病逝,自己深受腿疾折磨,他也只能默默承受。和珅的宠遇和一路飞升,主要来自他精通逢迎揣摩之道,也由于他一贯的忠诚与勤奋。天有二日之时,则遇上一个极大难题,既要令上皇满意,又不能冷落了皇上,自以为已经得到新帝信任,其实早已杀机暗伏。

  《天有二日?》中,还有许多颇为有趣的历史细节——譬如清朝皇帝宝玺的制式及玉料规格,原来是乾隆皇帝亲自撰写《御制宝谱序》才正式制定下来的;为何嘉庆皇帝初期极为厌恶如意,而亲政日久后又颇为喜爱?硬骨头才子刘墉,居然曾因言语“模棱”而被嘉庆皇帝痛斥?民间传说中的和珅绝命诗表示将转世为慈禧祸国、诅咒后世因鸦片亡国,为何有这样的讹传,其真实考据又是如何……都会引发读者浓浓的阅读兴趣。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