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热点推荐

沈从文诞辰120周年︱埋首文物的后半生,影响不亚于作家沈从文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于淑娟
0

  沈从文是一代文学巨匠,曾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而在《边城》《长河》等文学代表作之外,沈从文先生晚年出版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同样为人瞩目,对中国的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今年是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主办,古代史研究所古代文化史研究室、考古研究所纺织考古部承办的“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宁波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澳门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美国达慕思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汉南研究院,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山东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韩国韩尚洙刺绣博物馆等海内外30余家科研院所、考古文博研究机构的40余位学者共聚一堂,纪念作为历史研究者的沈从文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承办本次研讨会的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文化史研究室和考古研究所纺织考古部即是由当年沈从文先生创办的古代服饰研究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都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了沈从文先生在古代服饰史、物质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王巍说,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具有学科开创意义,是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史、物质文化史研究的一部不可或缺的奠基性成果。

  卜宪群指出,物质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发展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78年,沈从文先生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1年,他的服饰研究名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出版,标志着服饰史乃至整个物质文化史开始形成了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方向,同时也在文字史料占据历史研究主流的时代,以大量图片直观明白地展现古代服饰的流变,开启了形象史学的先声。”卜宪群说,他希望通过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活动,加强多学科的交流融合,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服饰史、物质文化史以及形象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陈星灿回顾了沈从文一生的学术经历,及其在文学、历史学上的突出成就,特别是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史的开创意义,并且回顾了沈从文先生之后,考古所纺织考古的一路进展。

  “1981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沈从文先生将曾大力协助他研究的王?、王亚蓉两位先生调入历史所工作。1983年沈从文先生卧病之后,特别是王?先生协助他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增订本,增加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的内容,补充了不少新出土的材料。王?、王亚蓉两位继承了沈先生的研究,并不断深入,在古代服饰的发掘、研究和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参加了一系列的古代遗址和墓葬的清理、发掘和保护工作,将沈先生偏重艺术史和社会史的服饰研究扩大到技术史的研究层面,开拓了古代服饰和纺织品的研究范畴。2007年王亚蓉先生回到考古研究所工作,在新设立的纺织考古研究室,王亚蓉先生与其团队在出土纺织品的研究和保护方面继续深入,做出了很大贡献,拓展了沈先生当年开辟的从出土文物研究中国古代的服饰的道路。”

  在开幕式后的“纪念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亚蓉研究员回顾了沈从文创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发端,以及她和沈先生、王?先生在历史所、考古所工作的经历,又结合江西靖安东周大墓等研究案例,讲述了沈从文及其后学在纺织考古上的贡献,以及文物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努力与创新。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陈万雄博士着重讲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和意义。“一石激起千层浪”,他说,“沉寂文坛多年的沈从文先生以文博研究专家耀眼海内外文化界,让海外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学术研究。”美国学者透过香港商务出版社联系到沈从文,促成其到美国的访问。还有日本的著名学者丹野郁、藤井省三等都对此研究颇为重视,撰文介绍。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更是长期积极促成沈从文先生的研究翻译成英文出版。谈到未来出版工作的展望和新想法,陈万雄博士认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对中国服饰有非常系统的概论,但是部头大,有很多古文献,不好翻译,他认为要用外国人看得懂的方法出版一个英文版,让其传播出去。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周晓陆教授阐释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独到的研究方法、运用史料的态度和方法,揭示了沈从文古代服饰研究的先进性特征。他说,艺术史学和美术考古陆续从西方引入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使得中国古代历史和古代艺术的研究有很大改观,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三,一是风格学,二是图像学,三是符号学。而从方法论上讲,这三者在目前国内外学界产生了很大分歧。而沈从文虽然没有用这些名目,但实际上在他的文物学研究和古代服装研究中自觉使得这三派的优点融会贯通,做到了三位一体。对此,本场发言主持人、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孙晓也谈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沈从文就是沈从文,他的研究还是从中国传统研究走出来的。

  香港商务印书馆张倩仪博士在发言中总结了沈从文以图像为主结合文献进行比较探索、综合分析的治学方法,对如何继承和发扬沈从文开创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进行了学理性反思。她提到,沈从文对自己所做的服饰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是非常自信的。“他相信自己用土方法战胜洋教条、旧传统,是一项新试探,具有学术革命的意义。”沈从文的研究方法是综合研究法,图像为主,结合文献做探索。这一研究方法的形成,一方面源于沈从文自身的阅历。沈从文自述他二十年代到北京,从念小学逃课就关注流散到民间的清宫文物,后来又在故宫看到大量文物。另一方面是中国的自身优势,“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条件保存那么丰富完整的物质文化遗产于地下”,沈从文非常重视对文物进行长时段观察,“看过很多东西以后才决定怎么使用这个证据”,严谨研判。

  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原所长向成国教授从图文互证、文物互证、以物证物等比证法和物证历史、用形象说话方面,阐述了沈从文物质文化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古为今用、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北京服装学院贾荣林院长高度肯定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开创性、范式作用,以及沈从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李军院长从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内在情感方面的联系,地下文物的史与传世文献的史的贯通,王?、王亚蓉实验考古显示出人与世界交互等方面,将沈从文学术研究概括为新名称、新领域、新方法、新态度四大特征,并阐述了其重要学术价值。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胡振宇、美国达慕思大学荣休教授艾兰(Sarah Allan)等也结合各自工作经历、研究工作,从沈从文服饰史研究的杰出成就与贡献、服饰研究方法、中国纺织考古的历史与传承等视角发表纪念感言,缅怀学术大师,赓续学术薪火。

  另外,本次研讨会有两场专题报告。第一场“服饰史研究”由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邬文玲研究员主持。与会嘉宾围绕中国服饰纹样研究、中国古代墓室建筑装饰中的织物饰、中国古代图像中的特殊服饰、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中国丝绸在俄罗斯传播与用途、数据化蔡金兰的越南阮朝宫廷古装收藏、中国纺织技艺在越南的传授、汉朝织锦吉祥文字溯源、中国古代袿衣源流考述、旋类服装考释、明定陵出土W55织金妆花缎衬褶袍等论题,图文并茂,做了精彩的、颇具学术前沿性的报告。

  第二场“物质文化史研究”由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副主编苏辉副编审主持。报告题目涉及回鹘莲花冠形制与文化、北齐青州菩萨像璎珞组件——“胜”考、由孙悟空形象演变看敦煌石窟《唐僧取经图》的时代、古代物体系中图像的永恒性意义、海昏侯墓出土玉舞人研究、高句丽“鄣曰”新考、古今之变——早期艺术研究中的理解问题、沈从文的“形象史学”对图像证史的发展与突破、神面纹青铜器的几点思考、迁移的清代孝瓶——兼论孝图像的语图互文及功能转变等,既有个案分析,又有理论思考,充分展现了物质文化史研究的多重面向。

  会议闭幕式由古代史研究所《形象史学》编辑部主任宋学立副研究员主持。古代史研究所张沛林博士、安子毓副研究员、纪雪娟博士分别报告了三场专题报告的总体情况。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在闭幕发言中指出,要继承老一辈史学家开创的学术传统,加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研究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多学科、交叉学科的合作融合,切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和学术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将紧密合作,同时进一步拓宽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渠道,为推动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老一辈史学家开创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发展贡献力量。

  (朱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王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