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资讯

【教育界专家专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顺应成长的规律,成为最好的自己

时间:2017年03月22日 来源:星光少年艺术团 作者:常青藤美育
0

卢咏莉无水印[00_01_37][20170316-095612-0].jpg 

  当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教授面对镜头接受全国学校美育联盟记者常青藤美育采访时,面带微笑侃侃而谈、妙语连珠。她思路清晰、充满睿智的言谈以及流利畅快的表达,总是会让人联想到她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受业解惑时,所表现出的那份从容、自信、优雅和笃定。正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钻研,才使芦咏莉教授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芦咏莉夫妇在事业上互为知音、积极进取;生活中勤俭节约、热心公益;不仅教子有方,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生信念和满满的正能量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来自家庭的和谐和睦,无疑让她的教育事业如虎添翼。 

【视频】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顺应成长的规律,成为最好的自己  

  ·关注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 

  酷爱教育的芦咏莉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作为从事儿童心理学专业研究的博士,同时也是一位和蔼慈祥、铁骨柔肠的母亲。她不仅以专业研究者的视角,也不断以家长的切身体会与视角,来考虑当前的儿童教育。她坚信,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生长力量,顺应成长规律,成为最好的自己。

卢咏莉无水印[00_00_29][20170316-095406-0].jpg 

卢咏莉无水印[00_00_40][20170316-095421-3].jpg 

  在芦咏莉教授看来,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表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面临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打好“品质”的基础,也有人称之为性格或者品格,英文是character。她反复强调,当孩子拥有了良好的“品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容易表现为专注、投入、对己负责,且有内在的追求和动力——这种动力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会支撑着孩子坚持往前走。做教育这么多年,芦咏莉教授特别关注孩子自己内心这种内在的成长动力系统,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清晰长远且有意义的目标,帮助孩子走向真、善、美。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研讨会”芦咏莉教授讲话 

  ·阅读、体育、艺术三大支柱撑起幸福、有品质的生活 

  芦咏莉教授始终坚持,小学阶段应当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生活,和过有品质的生活奠基。为此,她认为,在小学阶段,阅读、体育、艺术应成为三大基础课程。“阅读首先是一个知识载体。通过阅读,孩子能获得美文、获得信息,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其次,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体育和艺术,芦咏莉教授认为,要培养孩子们建立运动的习惯,让运动成为自觉的生活方式,且乐在其中、享受运动;艺术,是美的升华与呈现,艺术往往会超越对生活最纯朴的追求,从而进入到人类精神层面,再转化成文化,以隽永的方式助其内涵(价值)代代相传。

 

  在谈到艺术时,芦咏莉教授特别用弹钢琴举例,来深入浅出地说明艺术的隽永魅力。“每次看到孩子们弹钢琴,我都非常震惊、惊艳。对我来讲,这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大概是我错过了学习弹琴的关键期。弹钢琴时,孩子们不仅要牢记每个手指头对应的键盘与指法,而且十个手指头需协同作战,相互配合。更不可思议的是,弹琴的孩子在一边弹一边唱时,嘴里唱的是正在弹的这个小节,眼睛却在看向下一小节……” 芦咏莉教授对于琴童这样的协调配合能力很叹服!她反复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手脑、视听的多感官协调,且达成默契协作,对相应区域的大脑皮层发育及其功能性协调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妙又妙在,协同作战的结果,是充满美感的乐音而不是噪音!这让我不得不认为,弹一手好琴的人,都是极其聪明的人”,芦咏莉教授笑着补充道。

  有学者发现,有三类人:高业绩的销售,获得成绩的体育人,和坚持学某种乐器的艺术爱好者或艺术人,意志品质都明显高于普通人,尤其是在抗压抗挫方面。对于这种观点的真正认同,源于芦咏莉教授一次与他人展开的讨论。对方举例:当我们学会了一道数学题,那么接下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无论第几次去做这道题时,我们通常还会做对。这是文化学习的特点。但搞艺术或体育,则不同。只要两天三天没坚持练习,动作就会变形、成绩就会倒退。也就是说,艺术与体育的学习,很难通过一次的到位、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永远保持着这种“到位”和“成功”!所以才会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说法。而且体育、艺术的训练和比赛中,随时都会出现“会,但没做到、没发挥好”的状况,且这种状况发生的频率、普遍性远远高于文化学习。因此,体育与艺术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孩子的意志力、抗压抗挫败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这些“品质”的获得,对人一生的幸福生活、有品质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体育、艺术,在芦咏莉教授看来,不仅以其内容,更以深蕴其中的内涵与品质,将为孩子撑起其未来幸福、有品质的生活。

 

 

  ·美育不止于学习技术,应关注“享受其中” 

  在芦咏莉教授看来,艺术教育应该从熏陶、浸润开始。孩子们需要先花很多时间去接触艺术、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直到喜欢上艺术、愿意去尝试时,再开始去学习艺术。芦咏莉教授认为当前的美育,尤其在家庭教育层面存在着误区。家长们自己认为美育、艺术教育很重要时,就用各种诱哄的方式、高压的方式甚至引发孩子内疚的方式,将孩子带入到艺术的学习中来。但是,大多数时结果事与愿违。对此芦咏莉教授深刻地剖析道:“这是因为,孩子内在的动力没有被调动出来。缺乏内在动力的孩子,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往往难以坚持,感到枯燥时会瞬间失去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1.jpg 

  芦咏莉教授观察发现,在艺术学习中真正获得成功的孩子,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不止于学习技术,而是享受其中。不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带他们看展览、听音乐会、观摩大师的表演,甚至走到后台、进入这些艺术家的家里,亲眼目睹他们学习艺术时的幸福状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作息中,家长会习惯性地播放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跟朋友聚会时父母也会很自然地拿出吉他边弹边唱……耳濡目染间、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喜欢上艺术。然后有一天,孩子会主动向父母提出“妈妈我要跳舞”“爸爸我想学吉他”“妈妈我要画画”的要求。在这种状态下开启艺术学习的孩子,无论在艺术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大都很少放弃,而且对于艺术学习,他们是真的享受其中。这是芦咏莉教授所希望的美育。

 

  芦咏莉教授认为,艺术中的美育,包括着对人、对自然、对规律的尊重,其本质是一种优雅、和谐,是充满真善美的激情。芦咏莉教授认为,美育也好,艺术教育也好,不一定要追求达到专业或者是学院派的标准。作为启蒙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作为普及教育,艺术应走向返璞归真,走上“自然艺术”的道路和发展方向。当“自然艺术”的理念深入人心的时候,在学校教育中,就可以摆脱天赋的限制,摆脱场地、器乐、经费、师资等限制,让孩子回归到对美的自然感受和追求中来。她再次强调,以“自然艺术”为理念的艺术教育,不会从“学”、“教”(艺术)开始,而是会让孩子们先在浸润中去接触、亲近艺术,只有当孩子们通过感知激发出对艺术自然而然的认同与喜爱之后,才会去教、学艺术,去表达与创作。这样的艺术教育,事半功倍。

  芦咏莉校长介绍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美育是从修养开始的,在学生文化中强调“美出修养和特长”,在教师文化中强调“让所有的老师都美丽地工作着”,特别关注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的行为修养和品质修养。在芦咏莉校长看来,美育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艺术对人的生命和生命状态产生的影响。据说,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这所学校里呆久了,人的气质,无论是从外表、举止、言谈,还是从内涵、思想、修养,都会明显地向善、向美——这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重要品质。

  芦咏莉校长透露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最近正在与国际知名的专业艺术团体合作,拟在2017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推出一个原创校园音乐剧。在彼此的磨合交流中,她看到,外教更倾向于不是通过“教”,而是通过“启发”“鼓励”,让孩子们自由地去表达和表演,这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芦咏莉 简介】 

  芦咏莉,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教授。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8年接受香港中文大学“人本主义心理辅导”硕士课程训练1年,2000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下属学院合作研究1年。博士毕业后即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承担多门本科、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2002年3月被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外聘为兼职科研副校长,2011年正式调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科研副校长,2016年5月接任校长、法人代表。

  挚爱教育,致力于将学术研究应用于教育实践。1997年起协助导师开展“中小学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2001年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先后承担高中课程现状调研、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中考学业命题、课堂教学专业支持等多项课改研究,负责首批国家级试验区的启动培训,参与实验进程指导与评价。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撰写专著一部。

  座右铭:宁静致远。研究专长: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评估。

 

【视频】美育让学生更美

  作者:常青藤美育 

  (本文系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采访原始获得,版权归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