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资讯

【倾听“两会”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冯双白:千万农村孩子舞蹈美育的阳光使者——谈“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10年发展之路

时间:2017年03月21日 来源:星光少年艺术团 作者:常青藤美育
0

冯双白.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被称为是“冯铁人”,忙是他工作的常态。 

  也许你只看到他在参加全国“两会”上的浩然正气与率直,而不会看到前一晚,他正在黄土高坡扛着摄像机记录农村孩子跳舞的点滴进步;也许你只看到他在电视上接受采访、在镁光灯下风趣幽默、侃侃而谈,却不知道他在白山黑水零下二十几度的东北冰天雪地里,给达斡尔族少年点亮艺术舞蹈之灯;也许你只看到他在担任“CCTV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点评嘉宾时的儒雅博学,却没有看到在他边塞小镇,顶着烈日给农村孩子们指导动作…… 

  冯双白是个有故事的人,也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作为“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策划人和发起人,冯双白被称为千万农村孩子舞蹈美育的阳光使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关于冯双白的故事吧…… 

  ·直面冯双白: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1954年,冯双白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童年是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幼儿园里度过的。在冯双白的人生日历中,清楚地记得1969年9月14日这一天,因为就是在这一天,15岁的冯双白,成为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坐在开往内蒙古大草原的火车上。

  人们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学者的满腹经纶,而冯双白满肚子的学问,更是从少年时代饱读诗书日积月累而成的,他在内蒙古兵团每月津贴主要的支出就是买蜡烛。明亮而摇曳的烛光里,他会抓紧时间看书。那时候,看一本小说,是极其奢侈的事情。为了借一本雨果的《悲惨世界》,他曾经在冬天的北风里整整走了五十里地去借书!没有蜡烛的夜晚,当然也不寂寞。战友们开始讲故事,天南地北,奇闻异事,伴随了多少个炉火熊熊的夜晚。或许正是有了这些磨练,冯双白说,无论后来碰到什么困难都不觉得难了,都能够迈过沟沟坎坎。

  冯双白是一个好学的人,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担任博士生导师,不仅培养过一批学生,更因为思维敏捷、问题意识强、学术功底扎实、学术视野开阔、对学问肯于钻研而著称。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担任所长期间,撰写了大量舞蹈批评文章,在20世纪80年代舞蹈思潮中,成为引人注目的“弄潮儿”,他的舞蹈批评文章起点不俗、视角独特、文笔犀利、自然流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舞蹈观念。

777033000866455866.jpg 

528408823188894639.jpg 

140232008764455478.jpg 

舞剧《妈勒访天边》剧照 

1488528121906464.jpg 

舞剧《风中少林》剧照 

  舞剧《妈勒访天边》《玉鸟》《风中少林》《水月洛神》《水浒》《英雄格萨尔》《大禹》,舞蹈诗《咕哩美》《碧海云天·金银滩》《东方霓裳》《金面王朝》,杂技剧《西游记》《聊斋遗梦》,歌舞剧《执著》……一长串艺术作品名单上,很多都是长期上演的保留剧目。冯双白的舞剧创作,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将时代大命题与艺术家自己的人生体会结合起来,揭示生活中的苦难和悲剧冲突,却永远不失去对于光明的信仰和追求:《妈勒访天边》中,寻找太阳升起地方的壮族妈妈和儿子勒是如此;《风中少林》中,少林寺旁的武僧和黄河姑娘是如此;《西游记》中,顽强走在西域战胜九九八十一难的唐僧师徒也如此;《执著》中,在海南岛上最难熬的坚守中发现和领略大自然无限风光之美的当代青年志愿者们更是如此……

  冯双白的艺术创作,在舞剧界是有口皆碑的,他的作品主题鲜明,人物丰满,戏剧冲突百变多样,最重要的是充满了诗意,而且因为他曾经长期潜心研究动作语言而富有舞台的强大可操作性,因而受到合作者们的推崇。

Panorama 13.jpg

  2007年12月7日,”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胡振民(右),听取时任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诗意就是精神家园中不灭的明灯 

  2014年10月15日,冯双白作为舞蹈界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被人们称为“72贤士”之一,冯双白深感荣幸,又备感压力,因为做好文艺工作,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就必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坚守文艺的精神高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说到此事,冯双白特别强调,今后在艺术创作中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关于建设好精神家园的指示。他说:“我已经是过了一个甲子之年的人,生活经历比较多了,生活中的磨难、不公、委屈、不平也见过了一些。但是,恰恰因为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光明的,社会历史的主流是进步而非倒退,太阳总会升起,祖国永远年轻,这里就是我精神的家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了我巨大的力量,让我的舞剧有了诗意。什么是诗意?诗意就是精神家园中不灭的明灯!恰如杜甫的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创作需要热情,为人也需要热度。冯双白是个热情的人,有的时候甚至热情似火,能够点燃周围人的内心激情,去一起度过难关,克服困难。同时,冯双白又是一个谨慎的人,面对国家财产,他担任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时,甚至到了谨小慎微的程度,被他的同事善意地笑称“抠门”的人。他还是一个常常被称作“舞界暖男”的人,面对同仁、朋友、上级、下属,他都是一个很容易接触、很容易沟通的人;因为他面对舞蹈界同仁们各种各样的邀请、要求、提议,好像很难说出一个“不”字,只要自己的时间允许,他都会不辞辛劳地前去赴约,由此获得了 “空中飞人”的绰号。

002_0110.JPG 

  2007年12月21日,时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著名舞蹈家贾作光,时任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赴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县和灌云县进行授课,为农村儿童送“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教材。 

 

【视频】全国政协委员冯双白:千万农村孩子舞蹈美育的阳光使者 

  ·十年磨一剑:“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结硕果 

  和冯双白相熟识的朋友们,公正客观评价冯双白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公益精神的人。无论是他所倡导的充满了公益精神的“中国舞协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百姓健康舞”,还是多次深入农村小学、中学,看望最贫穷地区的孩子们,有时还自掏腰包捐赠给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孩子。每当人们称赞他和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一起坚持的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改革,坚持按照文艺评奖的规律办事,坚决采用各种办法改革评奖机制、杜绝评奖中的不正之风,也充满了对公平、正义的坚持。

  人们常说,能做公益的人,大多是有情怀的人。为什么会坚持做一些公益行动,坚守公益精神?冯双白说是因为要让这个社会拥有更多的公平和正义。帮助农村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也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公平地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

002_0128 (2).JPG 

f3.jpg 

  十年磨一剑,十年来,冯双白始终为提升农村儿童的素质教育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奔走着,行动着,而“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也结出了累累硕果。2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为冯双白倡导并发起的中国舞协“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颁发了“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

  作为中国舞协的品牌公益项目,“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以关注农村少年儿童的舞蹈美育发展为宗旨,倡导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同等的艺术素质教育。作为“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发起人,冯双白介绍说,发起“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初衷是在2005年,中央发出了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号召以后,中国舞协思考,我们能够为新农村做点什么?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实际上在艺术的教育上极度缺乏,我们想用舞蹈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偶然的一次,他在清华大学的门口看到一群大学生,通过观察学生走路的状态和气质,他一眼就可以辨认出哪个是农村的孩子,哪个是城市的孩子。考到大城市上大学是多少农村孩子渴望改变命运的方式,对他们来说,进入全国顶尖的大学却仍然被打上农村的标记,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冯双白心里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靠埋头苦读来提升,可是自身的气质却需要从小培养并始终伴随终身的,而不是靠短期的弥补所能够达到的。现在城里的孩子课外辅导班不仅学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外语,可是农村里的孩子们却没有明亮的舞蹈教室,更别提专业的艺术老师指导了。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艺术素质教育,是萦绕在冯双白心中一直反复思考的问题。

  冯双白动情地回忆,从2006年开始编创教材,2007年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从策划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12年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舞蹈教师匮乏的问题,使得“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具有可行性,针对农村舞蹈教师和教室的实际问题,冯双白深入基层进行认真调研,先后召开了21次编创会议。由于工作繁忙,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很多时候冯双白只能靠在车上赶路的时间打个盹稍微睡一小会儿,期间,还不时会被各种电话吵醒。

115_4287.jpg 

  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调研时,为了能多去一个地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受美育教育的实际现状,连续三天晚上,冯双白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在卧铺车厢里,晚上整理一天的调研报告,凌晨四点,车厢里的旅客还在睡梦中,冯双白却已经在疾驰的列车上,为“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和思考。彼时还一脸倦容,一谈到工作就兴奋并两眼放光的冯双白,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冯铁人”。在大兴安岭,零下二十几度的冰天雪地踩着厚厚的冰碴,为农村孩子排练指导;在延安安塞,顶着39度的高温,亲自扛着摄像机站在屋顶拍摄、记录孩子们的生动舞姿;在严冬驱车六个多小时,赶往国家级贫困县,马不停蹄的工作,住在窗户漏风的房间,和农村老师一起吃农家饭,冯双白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誓言。

  冯双白说:“当城里的孩子花着高昂的培训费,在大理石地上跳出叮当明快的节奏,农村的孩子还不知道踢踏舞为何物;当城里的孩子指间流淌出流畅的莫扎特协奏曲,农村的孩子还没有摸过钢琴,当城里的孩子在画布上涂抹出浓重的油彩,农村的孩子只能用树枝在地上画出模糊的轮廓,面对农村孩子那一双双渴求艺术的眼睛,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是为广大农村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以舞蹈素质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美育工程,这个工程为农村小学生们专门编制的舞蹈美育教材,由冯双白牵头带领中国舞蹈家协会培训团队自主编创,教材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等特点,以培训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和舞蹈美感为教学目的,注重可舞性,以倡导童真童趣,快乐舞蹈为教学理念,并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实际需要,编创了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两套舞蹈教材,而且教材对农村的实际教学条件也进行了充分考虑:“因为农村小学没有专业舞蹈教室,因此把培训舞蹈培训中地面把杆的训练部分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在操场就可以进行培训,降低了场地对舞蹈培训的要求,切实解决了舞蹈教学可以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考虑到农村缺乏舞蹈教师这一情况,确立了以培养幼儿园的艺术课程、适合小学音乐、体育教师为舞蹈教授对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舞蹈教室匮乏的问题。”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教材内容是以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为基础,融合其他各个舞蹈种类,以达到丰富孩子们的视野和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教材量足以满足2到3年的教学或课外兴趣培训的需要。每个教师培训班进行5到7天共计30个小时的授课,平均每天培训6个小时,通过这样集中时间的培训,不仅教授给参加培训的老师全部教材内容,也会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舞蹈编创方法,为农村教师自主创作舞蹈奠定了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派出授课的教师进行教学的差旅等费用,全部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承担,而且所有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也全部免费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颁发的教材培训证书和全套VCD、 CD光盘和教学资料。“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教材系统地解决了农村少儿舞蹈美育教育的四大难题,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一是不需要专用的舞蹈场地,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培训;二是不需要专业舞蹈教师,音乐、体育教师均可承担;三是不需要长期脱产培训,只需要30个小时的本地集中短期培训即可;四是免费培训,减少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教材有小学教材和幼儿教材两部分构成,也实现了针对农村少年儿童舞蹈美育教材零的突破。自从2007年启动以来,历经十多年发展历程,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近200个教师培训班、培养了6000余名教师,受惠的孩子超过上千万,受到了广大农村教师和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让艺术教育之花盛开农村孩子心间,构建起和谐社会服务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缩短了城乡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差距,以舞蹈美育的手段,推动了农村少儿舞蹈精神文明建设,为培养新一代农村少儿爱党爱国的良好精神风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冯双白始终心怀“以人为本,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信念,除了关注农村教师的培养、关注农村教育,他更多的是关注如何为农村孩子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2009年的全国政协礼堂,2010年的中国文联大楼,“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将农村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请到北京的国家级舞台上,展现他们的魅力和风采,“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开展十年来,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教育、宣传、文化部门的拍手称赞,收到各地赠送的锦旗就有百余面,农村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真是造福千秋万代的惠民工程!

  冯双白说,“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任重而道远,他一定会坚持做下去!朴实而简单的话语,坚强而有力度的行动,使农村单亲孩子沐浴着美育教育的阳光茁壮成长,相信这些孩子的未来,终究会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绚烂多姿!

冯双白_001[00_00_06][20170303-163827-3].JPG 

  【冯双白 艺术简历】 

  冯双白,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著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编剧、大型晚会策划人和撰稿人。

  1954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先后创作了《咕哩美》《妈勒访天边》《水浒》《玉鸟》《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碧海云天·金银滩》《碧海丝路》《花木兰》《舞台姐妹》《英雄格萨尔》《东方霓裳》《金面王朝》《大禹》等多部舞剧,杂技剧《西游记》《聊斋遗梦》、歌舞剧《执著》等,作为策划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的开播,并多次担任“CCTV电视舞蹈大赛”综合素质评委。

  冯双白高度重视基础史论的学习和研究并科学地将舞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走个性化的舞蹈研究道路,从事中国古代乐舞思想史、近现代舞蹈史、当代舞蹈史及艺术思潮、舞蹈应用理论的研究工作多年,撰写的《先秦乐舞思想述略》《白居易诗文中的乐舞观初探》《略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向民间舞蹈学习的三次高潮》《中国舞蹈与观众》《平民的欢乐——从北京地区民俗舞蹈的发展看舞蹈在现今社会中的价值》等学术论文,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发表并引起广泛关注,出版了多部舞蹈学术著作,其中《百年中国舞蹈史》《新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舞蹈史》《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纲》《怎样欣赏舞蹈》等以及与人合作的《中国舞剧史纲》《图说中国古代舞蹈史》等,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作者:常青藤美育 

  (本文系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独家采访原始获得,版权归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