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资讯

于恩东:和石油工人在一起, 写字也带着洒脱劲儿

时间:2017年12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0
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
于恩东
  书法创作碑帖结合,用墨大胆,雅致飘逸;魏晋的清朗秀逸、唐人的严谨精湛、宋人的意态橫生在其中多有体现——这样的书法面貌,于12月5日至10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由中国书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石油文联共同主办,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承办的“一带一路石油梦”——于恩东书法实践展上得以充分展现。
  本次展览展出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石油文联副主席、中国石油书协主席于恩东用一年时间深入“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远赴哈萨克斯坦,沿途考察“一带一路”文化遗迹后创作形成。展览展出的80余幅力作,内容既有关于“一带一路”古今诗词歌赋、中国石油精神的主题创作,还有于恩东自己创作的诗词赋作品,特别是其创作的《一带一路赋》和《中国石油赋》,气势宏大,主题鲜明。“我带着‘石油梦想’走进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奇姆肯特、阿克纠宾、阿斯塔纳,座座城市装点着‘一带一路’盛装。石油精英,凿空之旅寻宝藏;奉献能源,祖国建设跨骏马。伴随‘一带一路’的深入,书法艺术也走进了中亚,我向每一位海外石油书法爱好者致敬,他们是‘一带一路’上,中华传统文化使者和火炬!三老四言、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鼓励我创作了一批反映石油题材的书法作品。书法艺术是我一生的追求,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更是我的终极目标。”于恩东说。
  凡书贵乎沉静
  “于恩东的楷书从碑法入手,刚健婀娜,飘逸淳雅,亦称佳构;篆书之作结字参差错落,线条质感丰富,笔形复杂,随手万变;行草书作品则个性鲜明,干净洗练,墨色淋漓,呈现出一种简淡清远、复归于朴的意境。”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说。
  王羲之在《书论》中有言:“凡书贵乎沉静”。表面的动感与内在的静气,表面的静感与内在的动荡,这两组矛盾在于恩东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他在增加动的外观和静的内蕴时,紧紧把握住传统的“唯观神采”这个精髓,同时重视用强烈的造型意识增加现代感,追求“形不离其神”的艺术效果,于是,动感与静气在创作中常常表现为一种气度和风范。“我们无论如何没法达到古人对书法融会贯通的能力,因为那种能力是社会环境使然。现在常说要回归传统,其实就是回归于书法的古朴。”他说。
  自幼醉心翰墨临习唐楷的于恩东曾随抚顺书法家于溥洸学习草书,并先后学成于中央美术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并曾参加全国书法创作培训班,受教于聂成文、黄惇等名家。他认为,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表现在能够缩影式地传导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内隐文化结构。“古人说书法是小道,我觉得小道亦有大道。”于恩东说:“西方艺术讲求点、块、面,东方艺术是线的艺术,而书法就是线的艺术的典型代表。书法是中国文字的传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时代感”的载体是身边的石油工人
  “时代赋予了艺术多种风格。常说笔墨当随时代,这是每一个时代的必然,也是艺术的必然。一个时代有它的哲学思想,势必会影响书法家的风格表现。”于恩东说。他心中“时代感”的载体便是他身边的石油工人。作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于恩东的书法创作始终坚持为时代放歌,为石油书写,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石油精神始终是其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自2004年来到北京进入石油系统以来,于恩东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石油书法进万家活动。同时,中国文联的“送欢乐、下基层”和中国书协组织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也总少不了他执笔的身影。在多次下基层慰问的活动中,于恩东与石油工人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和很多饱览秀丽山河的艺术家不同,于恩东在采风中感受最多的是石油工作者夯实有力、埋头苦干的人生价值和不朽精神。同时,他一直致力于石油行业的书法艺术普及和文化熏陶,将普及书法艺术视为己任,多次组织并参与石油部门与其他行业的书法交流活动,并在石油系统内部举办书法培训班义务授课。在这次展览中,他也通过自己的笔,礼赞新时代,礼赞石油人,“艺术家应该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一定会受益匪浅,石油工人让我懂得了奉献”,他说。提及石油事业对自己书法风貌的影响,于恩东打趣:“‘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会抖三抖’,和质朴、豪爽的石油工人在一起久了,写出来的字自然而然就会带着洒脱,带着激情。”
(编辑:邱茗)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