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曲艺>资讯

曲艺领军者的责任与情怀

时间:2023年02月0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崔然
0

 

《为曲艺大家站台——姜昆序跋集》

姜昆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姜昆的新书《为曲艺大家站台——姜昆序跋集》出版了,迅即在曲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姜昆出书不是新鲜事,这么多年,隔个三年五载的总有新书问世,我家书架上就有好几本他的书,作品集、杂感集、研究集,还有一本居然是描写相声人的小说。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姜昆本人为核心,读后能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姜昆、姜昆的艺术和姜昆的观点。唯独这一本不同寻常,说的都是别的人的别的事。当然,人还是曲艺界的人,事也是曲艺圈的事,只不过,姜昆的身份由一贯为主的“逗”变成了“捧”,捧曲艺人,捧曲艺事。

  以我这个年龄和身份来谈姜昆先生似乎有些不自量力,因为他是大家,是曲艺界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我的分量与之极不匹配,怎敢妄言?皆因家父乃老曲艺人也,与姜昆先生可称至交,我很幸运打小就能与姜昆先生有零距离的接触。也正是因为他和他的艺术魅力,让我也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姜昆先生的作品可以说十分谙熟和喜爱,对姜昆先生的艺术履历知道得也略多一点。作为一个曲艺爱好者和姜昆先生的拥趸,从晚辈的角度对他的新书谈论一番,对与不对,自是一家之言,斗胆成文,姑妄言之。

  曲艺,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大花园里有着独特的地位。一是历史悠久,二是涵盖面广,三是大众喜欢。自从有了华夏文明史,有了艺术的雏形,也就有了曲艺的元素。地不分南北东西,人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必定会有曲艺的伴随。每个时代,总有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曲艺也不例外。姜昆这本序跋集里所涉及的对象,都是现代和当代曲艺界里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个个都是业内公认的大家。读了这本书,基本上就会对现代和当代曲艺的整体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从书中各篇文章问世的时间来看,最早的一篇是1992年的《关于梁左》,最晚一篇是2021年的《快板大师高凤山》,行文跨度整整三十年。从曲艺人物的历史顺序看,全书从开篇所谈的第五代相声掌门人张寿臣,到第九代相声演员兼作家、姜昆的得意弟子孙晨,贯穿了五代曲艺人物。因姜昆的本工是相声,书中篇章谈及相声方面的话题居多是很可以理解的,但他又是曲艺界的领军人物,观照面自然是整个曲艺界,所以书中的文章涉及的曲艺形式也很多:评书、快板、山东快书、天津时调、京韵大鼓、京东大鼓、梅花大鼓、二人转、评弹、南音以及土登的“藏语相声”、朝鲜族的“盘索里”、蒙古族的说唱和日本的“漫才”等东北亚说唱艺术,让人强烈地感觉到曲艺艺术的博大精深、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和深入人心。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很认真,没有丝毫应酬应景的对付之感觉,写得走心,说得实在,言之有物。能做到这一点,源于他对书写的对象太熟悉了,即便是如张寿臣、常连安、刘宝全这样无缘打交道的前辈,也因有多年的研究积累,所以才能说得准确,评述到位。至于和他所处同时代的各位大家,无论是人、作品以及脾气、秉性、习惯甚至是毛病,因熟得不能再熟,谈起来更是细致入微,见文如见人。郭启儒的深厚功底,陈涌泉的独树一帜,土登的艺术境界,李伯祥的快爆脆准,常贵田的世家精神,侯耀文的博采众长,全维润的锲而不舍,杨鲁平的端庄正直,梁左的离经叛道,孙晨的固执己见……每个人的特点他都一抓一个准,仿佛那人从书中下来走到你的面前,告诉你:这就是我。

  这本书里有历史,有人物,有故事,有趣味。全书的文字保持着姜昆一贯的标志性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娓娓道来又不失幽默。绝无某些曲艺人的油滑习气,动不动就“砸挂”以显能耐,但也时不时善意地调侃一下,让人会心一笑。总之,全书读起来给人留下的是轻松爽快、心情愉悦的感觉。当然,那篇对好友侯耀文猝然离去的怀念段落,也深深地触痛着人心最柔软之处,令人泪目。他对梁左、孙晨、全维润以及某些段落里对自己的调侃,又让人忍俊不禁,笑意不散。他对老艺术家的尊重和敬畏,对同时代曲艺人的友善和共勉,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鼓励,是那样的真诚和坦率。他不光说优点,还直言不讳,提出不足。写全维润,肯定他的刻苦、勤奋的敬业精神和屡次获奖的辉煌后,也不客气地指出他用语言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还显得薄弱,写法也有些单一,影响了相声的力度。量多而质不高,缺少“大雷子”,缺少鲜活的人物形象等等。谈到孙晨,那句“不全是精品,但还是可看的”,也不是一句让人很舒服的话。给别人写序,还说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甚至是不留情面,直戳要害,如今真的是很少见。但姜昆却这样毫无顾忌地说了,因为他说的真就是那么回事,他也是为你好,希望你更好才这么说的。

  作为曲艺界的领军人物,这本书也体现了姜昆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情怀。

  曲艺是艺术,曲艺家是文艺工作者,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的主角,他的存在不能仅仅满足于茶余饭后逗人一乐,他的身上理所当然要体现艺术家应有的社会属性。本书中姜昆所谈的曲艺大家,无一不是这样的典范。即使那几位成名于旧社会曾靠“玩意儿”混饭吃的老艺人,也深知其中道理,他们才能留下那些至今听来仍有积极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至于新中国的曲艺家,党的文艺工作者,更应该知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知道我们曾经走过的是什么样的路,今后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姜昆在本书中总结所述对象的成就时,多次强调这个观点:我们写什么、不写什么、唱什么、不唱什么,要有责任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而书中这些大家们用自己的奋斗经历也充分证明了,做不到这一点,也成不了真正的大家。

  姜昆还多次阐述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浸透在表演艺术当中的文化是一种潜质”,推崇张寿臣在节目中体现“中国民族民俗幽默喜剧的文学作品”。他希望新时期的曲艺人,不要浮躁,不要被一时的名利障眼,要沉得住气,走正路,拿出经得起历史考验,体现时代风貌,有文化、有意义的作品。这是一个曲艺领军人物应有的素养和品质。尤其他谈道:中国的曲艺工作者,其实有一个传统,我们的事业,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是血和肉的关系。这些话,他说得都很坚决。

  这本为大家“站台”的书,也为曲艺人树立了榜样。路,应该怎么走,艺,应该怎么做,这本书里有答案。

  眼前有方向,心中有明灯,我们的曲艺事业就会永远有希望。

(编辑:王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