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曲艺>资讯

一生所学为曲艺 满堂桃李育英才

时间:2013年08月15日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
0

  8月8日晚,“庆龄枫叶奖”花落开封,我市88岁的相声艺术大师杨宝璋用一生造诣赢得了认可,摘得了殊荣,成为继马金凤、刘石平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河南籍艺术家。当晚,来自省内外杨宝璋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表演了他的多个经典段子,让现场观众领略了杨宝璋相声的独特魅力。昨日,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德艺双馨的曲艺大师。

  杨宝璋1925年出生,十几岁开始学说相声,1943年在开封大相国寺拜相声名家陶湘九为师。由于他天资聪慧,习艺刻苦,在学有所成后即开始“走江湖、跑码头”,后足迹遍布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多年来,他先后与相声名家李寿增、高桂清、张杰尧、来振华、侯宝林、刘宝瑞等联袂演出,同台献艺。

  从艺70多年来,杨宝璋会“活”300多段,他以“文哏”(指有知识性的段子)见长,代表作有《小神仙》、《解学士》、《朋友论》、《怯拉车》、《家庭论》等。他融会贯通京、津、海派相声精华而成的作品《崇祯算卦之活神仙》、《脱靴诗》、《五行诗》和《鬼的故事》与众不同,在相声界独树一帜。他的画锅艺术、用白沙撒字的技艺,现在已无几人能为,他撒出的空心一笔“寿”字更是独步曲坛。如今,杨宝璋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画锅”项目的河南省代表性传承人。

  由于长期在民间演出,杨宝璋逐步形成了亲近自然、贴近生活、清新流畅的艺术风格。他的表演无脏口、无匠气、无舞台腔,结构严谨,挂钩搭桥入情入理,深受大家喜爱。因为不善“柳活”,杨宝璋便独辟蹊径,以说代唱,使自身作品独具匠心。

  多年来,杨宝璋传承相声艺术,教授徒弟十余人,有金文和、余文光、李慧桥等。如今他的弟子,有的是国家一级和二级演员,有的担任省、市文联和曲协负责人,并屡屡在全国及省、市各类曲艺大赛中获大奖,在相声创作表演、教学方面各有建树。杨宝璋为培养后辈、传承相声艺术作出了贡献。1999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建国50年有特殊贡献的曲艺工作者”、2009年被开封市曲艺家协会聘为顾问并荣获“从事文艺工作60年文艺家”称号。

  20多年前,已到花甲之年的杨宝璋回到开封,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作为相声大师侯宝林、刘宝瑞、常宝叔伯师兄弟,我省唯一健在的“宝”字辈相声艺术家,杨宝璋对开封和河南的曲艺事业充满期待:“曲艺事业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博大精深。我们那一代人,生活条件和文化素质跟现在相差甚远。如今,有很多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热爱相声,积极投身曲艺事业。我相信在高素质人才的参与和带领下,河南、开封的曲艺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一代比一代好。”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