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评论

2014“青年艺术100”评委有话说

时间:2014年07月25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黄远
0

  2014年度“青年艺术100”大展日渐临近,十一位业内外及国外重量级评委为本届“青年艺术100”倾心推荐及评选艺术家, 他们对青年艺术家有话说,让我们来倾听各位评委老师对“青年艺术100”和青年艺术家的期望和寄语。 

何多苓

  何多苓:独立地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相较于前几年的浮躁,现在的环境好了很多,能沉下心画画的青年艺术家也逐渐增多,大家都不太关注画画之外的事情了。“青年艺术100”等众多艺术机构,给年轻艺术家提供的平台越来越多,大家都开始注意年轻艺术家。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这样的整体环境是特别好的事情。据我了解,现在成都的青年艺术家能够依靠画画为生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他们当中的一些还维持着相对低水平的生活水准。 

  我对年轻艺术家的建议是要尽可能地沉下来画画。就我的经历而言,画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自己的创作,以及和画廊之间错综复杂的事情要懂得循序渐进,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市场之类的事情也应该循序渐进,起步价可以先低一点,然后慢慢调整。不要看到资深艺术家的价格很高,就着急,或者把自己的价格定的很高。青年艺术家应该多参加展览,让自己的作品更好的曝光,被藏家、媒体所了解与接受。当然最根本的事情还是要画好自己的画。 

  现在的环境几乎不会埋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因为媒体或者自媒体等等资讯如此地发达。举个例子,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些年轻人的画,很多时候,马上就会有画廊联系他们,这跟我们之前的时代完全不同。所以年轻人要沉下心,好好画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找到自己的风格,多考虑自身的感受,不要过多地在乎市场,应该独立地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赵力

  赵力:勇气支撑我们走得更远 

  对于目前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来看,多样性肯定是最主要的一种特质。在多样性这种特质的基础上,个人化的色彩实际上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多样性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是个人化、个人性的这种方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的基础。如果没有个人性,这种所谓的多样性也是不存在的。青年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勇气,所谓勇气就是应该突破一切旧有陈规,然后找到自我的勇气和能力。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来看,实际上模式化的创作方式还是大量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有突破一切的勇气,勇气会支撑我们走得更远。 

向京

  向京:年轻艺术家生态的构建与分享 

  我从大学辞职以后开始比较留意去接触年轻艺术家,也在两本杂志上做过和年轻艺术家对话的栏目,希望和年轻艺术家保持一种联系。我想一直保持好奇和一种有意思的观察。对年轻艺术家的观察意味着对艺术未来的观察与关心。另外对于创作者来说,长期从事艺术不免会陷入狭隘与自我的局限。常跟年轻人接触,是一种自我反省和镜鉴的作用。 

  我作为“青年艺术100”的评委已经是第二次了,这是他们做的第四届展览。现在有关年轻人的活动越来越多,但是对艺术家的孵化系统和好的生态,其实并没有建构起来,我们还都想在这种现实生态里面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的。 

  我觉得像“青年艺术100”这样能坚持到现在,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应该说有一种责任的意味吧,我是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的,一方面确实是很好的平台,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这样的生态的构建——可能未来这样的平台并不需要了,至少是现在我们愿意在这样的平台下共同努力做些对艺术发展有益的事情。 

  “青年艺术100”的展览我经常来看,从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来看,作品的相似度或者是模仿程度还是很强的,可能是跟我们的教育体系有关系,个人在这种环境里可能要有自省的能力。在创作这种慢长的生涯里,最重要的是自我格局、自我系统的建构。现在人的眼界的很开阔,看的东西很多,但什么是你真正自我结构的体系,这是每个年轻艺术家都需要去努力思考的,这是我的心得,希望跟年轻艺术家分享。 

徐累

   徐累:为艺术家的孤独而喝彩 

  现在关注青年艺术的项目很多,对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助燃点。在众多关注青年艺术家的项目里面,“青年艺术100”有独特的选择方向和品牌价值,而且坚持这么多年,很有成效。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青年艺术100”选择的艺术家,有许多都已经崭露头角,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被学术界和社会认可,也证明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 

  现在的艺术环境百年不遇,对于艺术家是很好的事情,年轻艺术家生正逢时。相比而言,我们这一代的成长经历就不一样,被人认知只能靠全国美展,标准单一,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国外的艺术信息也是从海外个别杂志零零碎碎获取,那像现在成群结伙直接去双年展现场了。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和资源为年轻艺术家营造发展的机遇,使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不至于被埋没,类似“青年艺术100”等有学术理想的项目就会给予他们以继续创造的信心,非常令人鼓舞。 

  对今天年轻艺术家来说,机遇不缺,但如何好上加好,其实更难了。就像平原上长出一棵树比较容易让人看到,在一片树林中长出一棵像样的树,就相对不容易的道理一样。当然随风摇曳的草就不值得在这里讨论了。 

  所以独立、主见和根基,对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个大环境对谁都是一个考验,所谓“成功”的诱惑很多,判断“标准”混乱,有些艺术家不免慌张与盲从,年轻人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想要找到快速通道走向成功。确实,因为时代运转的速度加快,今天的成功机遇也提速了很多,但对一个人来说,年轻只是一辈子事业的开始,如果你没有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天才”,应该趁这个时候锻炼好自己的肺活量,以证明自己吞吐山河的能量。 

  一棵大树下是长不出另一棵大树的,所以找对自己的方位尤其重要,它的罗盘就是野心。年轻艺术家可能会受到老师的影响,会受到艺术史影响,也会受到时代范例的影响,难免会焦虑急躁。如果能与已有的事实保持一种距离之外的观望与致意,我以为是一种恰当的态度,也是对真正独立性的一种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经验,他人的语言,你信,别人未必信。现在的信息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特别丰富,大家也很灵敏与聪明,如何能摆脱表面文章,使自己的艺术在时代的议题中,树根扎得深,伸展有姿态,并且能持续生长,这是一个考验。 

  对于优秀的艺术家来说,才情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基本确立了。过往文学家或者艺术家,哪些大师级的,大概在30岁左右就已经初具规模了,看得见的世界观,看得见表达世界观的方法,未来的大方向被确立了,后面就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了。这样说来,到了40岁以后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艺术家,可能就有点困难了,这个时代更是如此。 

  艺术确实需要依靠才能,如果在青春时期还不能敏感地感觉到什么,不能找到相应的框架模式来感知和评判这个世界,那么在你敏感度下降的时候再有企图,可能会更加困难。30岁以后所能做的事情,就转为自我修剪的能力,考量的范畴会更大,比如和时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和历史又是怎样的关系,等等。 

  无论怎么说,现在如何,将来如何,成功与否,只要你是独立的,那么从内在深处说,你是孤独的。这就是艺术家的命运,同样也是年轻艺术家的命运,我们应该享受这种的生活。而现在,你就是100个孤独者之一,我们是你才华以及坚定信念的喝彩者。 

高鹏

  高鹏:呈现艺术的多种形态和方向 

  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选择,我们评委老师希望评选的结果可以呈现艺术的多种形态和方向,有传统的水墨、油画、也要有装置或影像。年轻人应该在的所有门类里面多去创造,不仅局限于架上艺术或者传统的形式。这是我们的评选标准,也是为了鼓励大家有一些创新和挑战的意识。今年,我们希望从学术的角度评选。  

  现在的评选很多,也经常会看到大量的学生作品。其中很多参选者成了“评选专业户”,他们的作品反复出现,甚至于在两三年内评委老师看到的仍然是那一幅作品或者是同一系列的作品。这种参选方式固然稳妥,既能够保持艺术家的活跃度,又能保证其作品较高的质量。但事实上,我到更希望能够看到新作品的出现。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不断的突破和尝试。 

  相较于一个已经相对成熟的作品,我更希望看到这些年轻艺术家的成长。每一个艺术品背后都承载着艺术家内心的张力和灵感。即使这些年轻艺术家在经验、技术、设备方面的不足导致他们的作品不够成熟,我们也希望尽可能地发掘每个艺术家的灵性。 

  希望艺术家不要停下他们体验生活的脚步,让生活和心灵产生真实的联系,无论是迷茫、骄傲、还是困苦。只要这种情绪被凝聚在作品中,产生出来的作品必然能够带给观者感动和震撼。这种作品对于大众来说才是真实的、感动的、引人思考的,即使它并不成熟,也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王春辰

  王春辰:年轻艺术家应该勇于去尝试 

  我昨天刚从欧洲回来,在欧洲看见了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每次看到国外艺术家,我都会想起中国的年轻艺术家,我的感觉是中国的艺术家很有才华,基础很好。中国年轻艺术家生活在中国的环境里,发生在中国的信息多,受到的教育基础良好,现在的条件也好于从前,而且中国社会有着它的独特性,包括社会和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的特殊性等等,艺术家对此能够体会和表现,并可以把自我的独特的东西传达出来,这样的一批年轻艺术家是很优秀的。而另外一方面他们也缺少很多的磨练。现在中国变化快,有些东西来不及消化与咀嚼,就这样过去了,这也造成了青年艺术家对于事物不能恒定的持续的把握。    

  虽然现在我们的展览很多,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艺术的视角,还是不够开放,容易停留在自己接受的知识的局限性上。接受艺术教育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从这些人群中寻找,还是可以找到突出的艺术家的,这些带有锋芒的艺术家,能不能持续地创作,能不能获得自我成长,这些都是问题,需要社会对他们的认同与支持。   

  我们有很多机构在做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帮助年轻艺术家体会他和艺术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种物质的关系,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同关系,艺术家跟时代的一种关系。像早期谢德庆在纽约时花费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作品一样,中国有些其他的艺术家也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性作品。当你想到这些独特的方法,你就去做,去表现。艺术家做作品一般不考虑社会怎么看,但是会有社会认同感,社会应该接受支持和宽容,还要善意的去帮助。年轻艺术家不要有顾虑,而应该勇于去尝试。 

全英柏

  全英柏:希望“青年艺术100”成为亚洲艺术的中介与平台 

  我因为担任韩国弘益大学现代美术馆馆长的缘故,和很多韩国的年轻艺术家接触,我觉得韩国青年艺术家们有一些属于他们的特点,就是作品主题、形式以及准备过程中的特点。 

  第一:在作品的主题方面,韩国艺术家的作品大多都是在反映社会当中的种种问题,或者说是日常生活中争论的焦点,这点突显出年轻艺术家的主观视角。换句话说, 这并不是单纯的讨论客观事实,而是从“自身是如何来看待社会和文化”这种个人视角来诠释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从作品的内容上看多是商品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边缘化阶层的现状以及自身所属的青年一代对待问题的相关题材。 

  第二:在作品的形式方面,当代世界是以观念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韩国艺术家们也喜欢通过装置、纪录片或者演出等媒介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很多行为或者表演艺术都是通过艺术家和观众或者一些非专业人士的互动而完成作品的展示。 

  最后,在准备创作的过程中,最近致力于调查材料等档案文件研究的年轻艺术家比较多。当然,一些年轻艺术家在选取媒介时,也会因为面对大量的新媒介而产生“怎样才能更多的使用新兴媒介?”的困惑与疑问。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年轻艺术家不像之前以自己为主创作作品,而通过与各领域的专家们一起合作准备,并完成作品。 

  韩国年轻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有很多不同之处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今年,我作为中国“青年艺术100”的评委,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些相同与不同,我感到很开心,并且预祝“青年艺术100”展览成功,希望它可以成为中韩两国乃至亚洲艺术的中介与平台,为年轻的艺术家们提供更好的帮助与支持。 

Robin Reisenfeld

  Robin Reisenfeld :“青年艺术100”的国际影响力 

  “青年艺术100”为中国艺术在国际视野中增加影响力,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同时,它也在支持和帮扶中国及亚洲的年轻艺术家,它在年轻艺术家的成长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有关艺术交流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我盼望着“青年艺术100”的继续的成长,并且希望它可以作为一个培养和支持年轻艺术家的范本。我相信这样的平台将是今天艺术家们成功的钥匙。 

  我在北京和“青年艺术100”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接触时,遇到很多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来自北京或者中国的其他城市,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作品非常积极而有意思,他们的艺术视野广阔,传统基础坚实,而且懂得运用新材料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在北京与中国当代艺术接触的这段日子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我非常期待深化这种有趣的艺术形式,我希望在将来可以继续参与到这个精彩的艺术平台当中。 

孙国胜

  孙国胜:青年艺术家的时代正在来临 

  如今,全球都在羡慕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因为中国有像“青年艺术100”这样的项目,在艺术家处在最初的萌芽状态时就能够关注到他们,获得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我长期在杂志社供职,和“青年艺术100”也有一些相互的合作,我了解到,有越来越多刚刚走出校门的艺术学生立志成为一名艺术家。而在前些年,从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只有一些人从事和艺术相关的职业,其实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放弃了艺术的梦想。2014年,在上海举办了两个艺术家的展览,一个是草间弥生,一个是莫奈,观众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才能观看。我记得在2005年时,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印象派艺术家的展览,当时的火爆程度远不及两个展览。这与整个国内的艺术生态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大众化的时代在悄悄逼近。 

  大师的作品对很多人来说是经典,是束之高阁被学习和观赏的。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则可以轻松欣赏,甚至可以有能力去收藏。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明星、白领阶层都开始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青年艺术100”通过几年的运作,已经成为大家欣赏、交流和收藏艺术的平台。“青年艺术100”里面的艺术家大多数还处在成长期,艺术家需要长时间、持续地经营和推广。所以“青年艺术100”既要承担着发掘的责任,也要持续的去关注那些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青年艺术100”以后可能要成为持续关注一代年轻艺术家的项目。 

宋继瑞

  宋继瑞:再坚持一下,下一步就是柳暗花明  

  我从第一届“青年艺术100”筹备时就进入这个项目,在这三四年的时间里,每年都能看到上千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图片,也像一个田野考察者一样,拜访了各个城市艺术聚集区的青年艺术家工作室,和很多青年艺术家有比较深入的交流。各个地域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状态。整体来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形态是空前的丰富多元,也有一大批怀揣着艺术理想的青年艺术家,尽管生活困顿,却依旧在自己热爱的艺术道路上探索,他们的坚持丰富了中国的艺术生态。 

  “青年艺术100”刚刚开始的时候,国内鲜有推动青年艺术家的大型展览项目。现在,国内关注青年艺术家的各种平台层出不穷,中央美院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等都有了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品牌性展览,“青年艺术100”也已经凭借口碑和业绩,在众多同类项目中占得先机。青年艺术家空前地备受关注,这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仅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我们就见证了很多青年艺术家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过程,也见证了很多青年艺术家从默默无闻到成为艺术新星。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这一切一切的变化都取决于自己在“艺术”上的修为和功力,“艺术”之外的功力只可能左右一时,不能影响一世。 

  我相信艺术是面向未来的,青年艺术家们在未来一定为成为艺术的中坚力量直至领导力量。现在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平台尽管很多,但是相较于青年艺术家的数量而言,还是远远不够。还有很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不能获得足够的展览展示机会,以及继续坚持创作的物质条件,这也就决定了很多青年艺术家刚刚起步的时候会遭遇挫折。艺术之路确实是非常艰难的,但艺术家也是最奢侈的,他可以完全自由的把控最奢侈的东西——时间。在艺术之路上出现困惑和不自信的时候,希望青年艺术家再坚持一下,下一步可能就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