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民间文艺>民间文艺人物

索南多杰:守护青海传统文化根脉 | 专访

时间:2022年04月16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作者:
0

  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索南多杰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对此,索南多杰表示,自己既感到兴奋,又觉得忐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能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的优惠福利,得益于青海丰厚的文艺沃土滋养。”索南多杰如是说。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索南多杰

  青海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是民间文艺的富矿区。因此,保护好传承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守护青海传统文化根脉,传播好青海民间文艺故事成为了索南多杰一直坚守的责任和使命。在对青海民族民间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索南多杰实施了一系列优秀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以实际行动致力于民间文艺发掘整理。

深扎研究

用作品抒写民间文艺工作者情怀

  索南多杰的博士专业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这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功底;长期的田野调查为他带来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他用藏汉两种文字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15部。

▲索南多杰部分著作

  他曾参与《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图说明镜》的汉译工作,在古籍整理研究和藏汉翻译工作方面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实践经验;其著作《藏文翻译理论》是整理和研究吐蕃以来藏文翻译理论系统的梳理以及阐述藏文翻译方法的第一部著作,该书自出版以来一直被青海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列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藏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读参考书目。

  经他挖掘、整理并出版的著作还有《历史的痕迹——祁连县地名文化释义》《神湖记忆》《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玛域果洛》《果洛格萨尔信仰研究》《青海湖民间故事集》《青海藏族民间故事精选》《共和风物》等。其中《历史的痕迹——祁连县地名文化释义》和《青海湖民间故事集》获得了青海省第六届(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学艺术创作奖。

  2017年,索南多杰主动承担《中国民间文学大系·青海卷》的编纂任务,详细制定了28卷(各100万字)的编纂出版计划;历时两年,组织相关专家翻译、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格萨尔·青海卷》2部,均报送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守正创新

用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青海的民间文艺资源取之不尽、用之愈富。在索南多杰看来,利用好青海的民间文艺资源是实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当地广泛流传的风物传说、民间故事及戏曲歌谣等民间文学形式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精神段位,而剪纸、刺绣、唐卡等民间手工艺品又为乡村旅游赋予色彩引力。在“守正”基础上“创新”而研发的蕴含丰富传统文化韵味的文创产品,才有可能畅销市场、受到消费者喜爱。

▲2021年12月,索南多杰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青海省分组讨论会场发言。中国文艺网 王渝摄

  自2010年至今,在索南多杰的推介争取下,“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中国青绣保护传承基地”“中国山歌文化之乡”“中国酩馏酒文化之乡”等近10个国家级文艺之乡的研究基地称号先后在青海特色县乡落地。此外,他多次组织、选送热贡艺术、民间歌舞参加全国性文艺展演,选送作品获包括8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内的30多项重要奖项。以民间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出实招、办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激发了青海民间文化的品牌效应,增加村民收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精神力量。

  近年来,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承办了“我们的节日·阿尼玛卿转山会”“我们的节日·土族纳顿节”“我们的节日·贵德六月会”“我们的节日·河湟二月二”等地方传统节日采风、保护活动,通过弘扬传统节庆文化,激发起青海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索南多杰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考察格萨尔风物传说

全心全意

用实际行动谱写德艺双馨

  索南多杰认为,“‘德艺双馨’要求文艺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而‘德艺双馨’的民间文艺家,更应该扎根人民、扎根乡土,不为名利羁绊,遵循艺术规律,全心全意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索南多杰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藏娘地区采集唐卡文化档案

  ▲索南多杰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采访唐卡艺人

  索南多杰所负责的专业工作是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代表的藏学研究,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参与到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的普查整理和中国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之中。在多年与唐卡文化的接触过程中,索南多杰不断总结经验,为唐卡文化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在他看来,“离开了世俗生活,没有了人间烟火,唐卡在新时代的发展必将受到来自多维度的局限。”唐卡自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极富创新精神的传统技艺。从采用布料到采用木板、墙面、羊皮等材料进行绘制,尽管“唐卡”的概念几经变异,有了“广义”和“狭义”等多种解读,但唐卡的创新一定是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没有“守正”的创新必然似无源之流水,行之而不远,最终难免成为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淹没在竞争激烈的历史潮流中。

  在从事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时,索南多杰和同事们遇到了各种困难,他回忆道:“没有培训,我们就从住建部官网学习工作手册;没有专家,我们就从高校、社科院、建筑研究院等单位招募人手;没有经费,我们就找地方住建部门解决基本费用;没有经验,我们就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就这样,立档调查的足迹从河湟地区到通天河流域、澜沧江流域、玛柯河流域、隆务河流域和草原等所有农牧民定居点,索南多杰和同事们完成了100个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任务;青海省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123个传统村落中,调查建档并上报获批的占30%以上。“不论是不是你的专业,也不论是不是你喜欢做的事,只要组织需要,我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索南多杰说。

  除此之外,索南多杰还积极投身各项公益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组织青海文艺界以艺战“疫”,发动广大会员捐款捐物,累计推出作品百余件。

  展望未来的工作,索南多杰表示,获得 “德艺双馨”称号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他将带领青海民间文艺工作者一起,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为契机主动出击,深入田间地头发掘民间文化资源,守土尽责,抢救濒危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和翻译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青海卷》系列丛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讲好青海故事、中国故事。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