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民间文艺>资讯

81高龄非遗传人韩月娥 飞针走线与时间赛跑 希望在大连高校开班

时间:2013年04月01日 来源:福客网 作者:
0

81岁的韩月娥戴着老花镜用针线和时间赛跑 

  守着个针线笸箩,老花镜底下飞针走线,81岁的韩月娥在和时间赛跑。“我想活到100岁,可是又没信心,所以只能一天当两天过,把老辈儿们传下的这些个手艺多留点儿作品给后人……”

  韩月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守护这一非遗项目,年逾八旬的她每年都要做近2000件传统手工布艺作品。

   韩月娥:

  “我得抓紧时间多留作品”

  走进韩月娥的家,仿佛置身于展览馆,墙上、窗上、门上甚至衣柜里,抬眼之处满是一件件精美的布艺手工艺品。“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端详它们,我所剩下的不多的日子将全部奉献给它们。”

  韩月娥所说的“它们”,就是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节日饰品,有的是挂在家里的,有的是戴在身上的。春节的福字、元宝、彩球、压岁袋;二月二的龙凤;端午节的小粽子、小扫帚、小马猴、黑豆人、香包;七夕节的鸳鸯;中秋节的兔爷儿;重阳节的寿桃;还有十二生肖……

  2008年,辽宁省文化厅命名韩月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那一年她已经76岁了。“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所能做的只有抓紧时间好好做、多多做,多留作品、少留遗憾。”韩月娥跟记者说着话,手里的活儿却没停下,精巧的小彩球在成形之前被她塞进了一些中草药。“我做的就是这种完全遵从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布艺饰品,装有中草药的饰品,一可以驱虫,二可以清香。其实按照过去的老传统,给孩子们戴这些饰品不完全都是讨吉利,更重要的是它有保健作用。

闲暇时,韩月娥会弹钢琴调节生活

  姥姥到她:三代传艺140年悠久历史

  韩月娥的传统布艺饰品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所有的布料在缝制前都要打袼褙,也就是在布料的内里粘上衬里。“这样布就是硬的,做出来的物件硬挺,好看。”韩月娥说,打袼褙是个技术活儿,用面调糨糊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

  让人称奇的是,韩月娥老人不仅能把各种传统节日饰品做得很全,还能把每件饰品的寓意说得清清楚楚。“我做了一辈子这些小玩意儿,我妈也做了一辈子,我姥姥也做了一辈子,加起来有140多年了。”韩月娥说,她的姥姥王宋氏是庄河仙人洞远近闻名的巧匠,她在细陶器上画的民俗画栩栩如生;她的母亲王润芝是庄河桥东有名的巧媳妇,最擅长针线活儿。她的这两位长辈都活到90多岁才去世,而她的母亲生有7个女儿,这7姐妹个个手上都有剪纸、布艺等传统手工绝活。

  当了一辈子小学美术老师的韩月娥,32岁时随丈夫调到普兰店工作,学校的很多教具都是她用布做的,孩子们演出时的头饰也是她一针一线缝的,她教孩子们做的布贴画曾到日本、加拿大参展。

这一针一线里都蕴藏着老人家与传统手艺的一世情缘

  她希望:2年内,在5所高校开班 

  在省级非遗中,布艺项目不多,能像韩月娥这样把各种传统节日饰品做全的更是凤毛麟角。自从被命名为非遗项目传承人后,韩月娥很忙,她跟时间赛跑,给自己规定了每年做2000件的任务,她参加所有的文化宣传展示活动,教喜欢布艺的大人孩子们掌握传统技法。她还有一个很大的梦,要到大学里传授传统布艺。

  “我希望能在2年之内,在大连的5所高校里开班。”韩月娥说,而且她对自己的这个梦想规划很有信心。目前,她已经在大连理工大学培养了近10名“小先生”,“他们都是电信系的学生,已经跟我学了两年了。”韩月娥告诉记者,大连艺术学院的老师当中,也有跟她学艺的,“我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技艺的认识很高,而且他们学得也快。看到他们,我就觉得有希望了。”

  对韩月娥来说,如今她的生命已经离不开传统布艺了。“一时不让我做,就觉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老人家呵呵笑着,她站起身将刚做好的彩球挂在窗前,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勾勒出她弯曲的背影。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