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家网站>美丽南方>评论新闻

广西当代美术发展

时间:2017年02月2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谢麟 孟远烘 李永强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美术事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广西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6年的发展,广西美术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走向辉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949年至2015年是广西当代美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广西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发展期。1949年至1976年是形成期,1977年至1999年是成长期,2000年至2015年是发展期。

  在195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成立前,广西美术家参加区域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分会的会员只有36人;2015年,广西美术家协会共有会员2050人,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64人。全区各市及大部分县成立了美术家协会。1958年广西艺专恢复时,全广西只有一所艺术院校;到2015年,广西大部分综合大学都开设了美术院系和专业。专业创作研究机构有:广西书画院、桂林画院、梧州画院、柳州画院、北海画院、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桂林中国画院等,还有广西博物馆、桂林美术馆、广西美术出版社等展览场馆及出版机构,以及“石涛艺术学会”“桂林山水画研究会”“广西桂风版画研究会”“广西民族书画院”“广西大地水彩画研究会”“漓江画派促进会”等许多民间美术社团及研究会。

  66年来,广西美术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广西美术作品共入选全国美展2511幅,获得了448项全国美展奖项。

  2003年,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领导下,广西美术界提出打造“漓江画派”的主张。

  广西美术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走向高速发展,成就了广西当代美术发展的辉煌历史。广西美术事业已成为广西文化事业和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西文化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初具形态(1949—1976年)

  广西当代美术的胚形应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和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1932年在南宁成立的广西美术会应算是广西近现代最早成立的美术组织,会员20余人。1936年随广西省会迁往桂林。1937年“广西版画研究会”成立。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云集到桂林的美术家如徐悲鸿、张安治、丰子恺、叶浅予、李桦、黄新波等,以及在桂林开展的抗战美术活动和美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对广西现代美术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广西早期美术创作以传统中国画为主,没有美术教育机构,西画的大量引进以及以西方美术教育为体系的美术教育院校成立,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榕门美专(前身为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和两者合并后的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还有岭南艺苑桂林分苑和阳太阳先生创办的初阳美术学院,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为广西现代美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马万里、张家瑶、钟惠若、张在民(惠民)、徐杰民、帅础坚、林半觉、阳太阳、罗宝珊等广西美术家、教育家成为这个时期广西美术的代表人物和广西当代美术的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广西美术事业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逐步形成了美术教育基地和创作队伍,使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基础。这个时期,美术创作以反映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体现了对新生活和共和国的满腔热情。作品以朴素的阶级感情反映了社会的变革,政治主题在鲜活的生活内容及真诚的情感充实下,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富有感召力。20世纪50年代,广西美术创作逐步形成规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可以这样说,50年代到60年代初是广西当代美术事业奠基和初具胚形的时期。

  1950年7月成立的广西省文联筹委会美术工作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最早的美术管理机构。之后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成立了4个美术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部在1950年至1951年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组织画展。1952年改为广西画报社,1953年改为广西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1956年并入广西群众艺术馆,改为美术部。其间,广西省文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广西省美术工作室和广西群众艺术馆美术部先后组织了大量的展览活动。1958年12月28日召开了第一次全区美术工作会议,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88人,包括了汉、壮、侗、苗、傣等民族),郭铭任主席,陈烟桥、陈更新、何宣仪任副主席,郭龄任副秘书长。自此,广西美术事业有了组织机构保障,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广西美术事业发展,使广西当代美术的早期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得以健康发展。1958年广西艺专恢复,1960年改名为广西艺术学院,岳平任党委书记兼院长,满谦子、陈烟桥任副院长,阳太阳任美术系主任。广西艺术学院的成立,为广西美术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从此成为广西美术人才培养和美术创作的重要基地。

  50年代广西美术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广西当代美术的早期形态,产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对未来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阳太阳先生1951年从华南文学院回广西接任广西艺专校长,1953年广西艺专合并到中南美专,他赴武汉任副校长。1958年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1959年回广西艺术学院任美术系主任,为广西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间他创作的《人民热爱毛主席》《漓江木排》《武昌造船厂的建设》等作品,特别是《漓江木排》入选全国美展后参加苏联国际青年艺术节并获“造型艺术奖”,在当时及后来对全国和广西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62年他提出创立“漓江画派”的学术主张。

  陈烟桥先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版画家。1958年他到广西后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主席,他的作品《放马》表现了少数民族生活,是20世纪50年代广西有代表性的木刻作品之一。

  50年代的广西美术事业,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发展,并形成了基本的创作队伍和整体的创作形态,为广西当代美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个时期,虽然美术为政治服务,但新的社会形态和高昂的精神状态,使广西广大的美术工作者以真诚、朴素的阶级情感投入火热的生活中,作品在表现政治思想、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呈现出朴实的艺术面貌和追求,表现了时代的风貌与特征。

  60年代前期,广西美术在50年代的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种突破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成立后,使广西美术事业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国美协广西分会不但在管理上,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组织和创作思想的引导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中国美协广西分会每年1至2次的大型画展,给画家提供了很好的作品展示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创作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创作水平;三是从省外到广西工作的著名画家和美术工作者对广西美术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马万里、黄独峰、凃克、孙见光、刘宇一、杨启鸿、邵伟尧、周楷、和铁龙等一批美术家到广西工作,给广西美术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全面地提高了广西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加上50年代广西的创作骨干如陈烟桥、阳太阳、陆田、朱培钧、陈更新、曾日文、徐杰民、张家瑶、帅础坚、龙廷坝、钟惠若、叶侣梅、易琼、姚秦、韦宣芳、刘锡永、陈禾衣、莫士光、陈素春、莫更原、雷时康等,以及一批年轻画家的成长,使广西美术创作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合理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这一时期的作品少了50年代浓烈的政治意识,而多了许多生活气息,共和国和广西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作品的艺术性也因作者不同风格的追求而达到一定水平。孙见光的《碰头会》、刘宇一的《耘天》是这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并在全国产生了影响的作品。

  阳太阳先生除了在水彩画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外,开始在水墨画方面进行研究和创作。他的中国画作品,融合了油画、水彩画整体、色块的语言特点,加上深厚的造型、写生基础,一一涉足便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平。他坚持写生创作,思考广西美术发展方向,实践他关于“漓江画派”的学术主张。阳先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能站在社会、历史、学术高度上审视自己、广西乃至全国的美术发展方向。因此,他总能以大家气派创作出大气象的有时代和学术意义的作品。

  马万里先生在传统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继续发展他的风格,代表作《三松图》等一反其花鸟画清雅秀丽的风格,体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气派。

  作为高剑父、张大千弟子的黄独峰先生,从印尼回国到广西后继续弘扬岭南画派的传统,他除了在花鸟画领域成就突出,同时在山水写生中亦卓有建树,被齐白石誉为“写生圣手”。他提出“岭南画派西移”的学术主张,认为广西的中国画创作应在岭南画派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特点发展。黄独峰深厚的传统中国画功底及融会百家的学养,对广西的中国画创作及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62年6月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召开临时会员大会,选举陈烟桥为主席,阳太阳、黄独峰、陈更新为副主席。

  著名画家凃克从上海回到广西美协工作,不但在组织领导工作上给广西美术带来变化,而且在油画创作上也产生影响。他坚持采风写生,为他日后提出“亚热带色彩”学术主张,探索广西美术创作发展方向及他个人民族化艺术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一批老、中、青画家在60年代初十分活跃,创作了大批作品。可以这样说,60年代初是广西现代美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年代十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文艺为政治运动和社会建设服务的阶段,真正进入艺术创作规律的阶段。阵容强大的老一辈美术家和伴随共和国成长的中、青年画家创作队伍,一直影响着广西现代美术的未来发展。但这种良好的势头没能延续,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方兴未艾的这种势头被扼杀了。

  1966年“文革”开始,广西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政治运动中,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需要使其前所未有地成为纯粹的政治宣传工具。很多老艺术家受到冲击和迫害,不少作品被毁;艺术创作规律被政治运动需要取代,广西的美术创作陷入了低谷。

  196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随着广西文联停止活动而撤销。

  1966年至1969年,在广西当代美术史上是一个空白,我们看不到能代表这个历史时段的作品。大批判的宣传画和“红、光、亮”的表现成为画家唯一的创作形式。仅有少数画家在写生中留下了那个年代的片段记忆,如和铁龙的《“文革”组画》。刘鲁也、和铁龙、梁文江等画家的写生风景画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并有一定的影响。广西美术事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70年代初,“文革”进入尾声,全国也逐渐恢复了一些文化活动。1971年9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批准,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的临时机构。1973年3月正式组建“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由凃克担任主任。1974年年底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作品展览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区美术、摄影艺术创作、展览、研讨活动。全区美术领导机构的恢复,对在“文革”中受到极大损害停顿了的广西美术事业来说是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的。即便仍是以政治挂帅,“红、光、亮”“高、大、全”作为创作模式,但恢复美术创作的组织、展览活动,使美术工作者有了创作的条件,一大批作者以极高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