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即时新闻(旧)

【关注文艺界行风建设】少摆谱,多贴近

时间:2015年07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 原
0

  一个人要摆谱,大概在三种情形下最有可能,一是出名了,二是阔绰了,三是有地位了,而在文艺界,这三种情形都会出现。所以,这些年来,摆谱甚至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出名是文艺界特征,有了名自然就有粉丝,就有观众,就会围观,围观不但在网络,更显示在现实生活里。名人一出现在公众场合,既有镜头,也有万众的目光。有一年我去浙江的一座名山游览,不想整条山路都被围堵得水泄不通,寸步难移,原来是一位女演员在登山。围到最后,女演员不得不折返,而我们这些游客也只能原路返回。观众围观,当然怪不得文艺名流,为了现场的秩序,采取一些安保措施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却属于自己摆谱,喜欢讲排场,出去演出、开讲座,动不动就警车开道,还要当地领导出来会见、请客、观看,时不时就要前呼后拥,颐指气使,助理、保镖、服务人员跟了一堆,拿鞋的、扛服装的、拎包的、化妆的,什么都要别人伺候。

  有名了、演出多了、发行量提高了,收入自然增加,人一阔,脸有时也容易变。吃的、喝的、穿的、住的,有人因此就可能日益“高标准、严要求”,不允许有丝毫马虎,否则就大发雷霆。还有不少人特别喜欢炫耀,不管什么场合都忍不住要显摆自己住的是什么“府”“庭”“宫”“湾”,在海滨、胜景直至国外都有别墅,穿的是什么名牌,用的是哪国进口产品,开的车花了多少巨资。有一位演员,演出之外兼做老板,日进斗金,谱就更大了,住宾馆一定要“总统套”,吃饭必须在“一号包房”,唱个歌讲几句话也非要“帝王苑”不可。某次我在一家宾馆上公共卫生间,忽然进来几个保镖,把里里外外都搜索了一个遍,还以为什么要人来了,结果是那位老兄驾到。

  文艺界的人也可能会有权,有了成就在本领域里面可能还会拥有地位,有权有地位以后的发展常常是两种,或是用自己的才华为文艺事业服务,或是只为自己服务,为自己服务之一,就是用权力与地位提高摆谱的资本。我见过一些人,获得了官位或职位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待遇,而且待遇只能就高不能就低,走路要“贵宾通道”,休息要“VIP”,上飞机要头等舱,下飞机要有人在舱门迎接,乘车要长驱直入,吃饭要坐主桌,每次的座席不挨着接待单位的一把手就不高兴。有一回出境,所有人都一样,没什么特别待遇,可一位有职在身的演员居然对着机场服务人员放声高喊:怎么没有“VIP”啊!“VIP”从哪里走!

  这些个摆谱还经常发生在下基层的过程中,明明是去慰问,却依旧一丝不苟地坚持讲究头等舱、“VIP”、首长席、贵宾包间、主桌、套房,稍不满意,就撂挑子、装病,或者干脆一拍屁股走人,让基层慰问都变了味儿。

  近些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对有些人而言,常常只在口头上说说、文章里写写,而在现实生活的朝夕之间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一些演员在舞台上可以与基层的观众面对面,直至请几位老乡上台与自己并肩演出,但在台下却高高在上、极力疏远群众,时刻不忘维持自己的那份特殊待遇。尤其有的艺术,本来就来自民间,因老百姓喜闻乐见、因贴近社会生活才兴旺起来,可靠大众喜爱而出名后的一些演员,日常生活里却什么都讲特殊化,偏爱摆谱,每次摆谱还都令人瞠目。这样的贴近,是有缺陷的贴近,心理上的距离其实十分遥远。

  贴近,我想,不能只体现在为基层观众的几次演出中,更需要在日常生活里深入社会,吸吮民间文化的养分,了解大众的文化需求。因为只有这样的贴近,才能创作出反映社会心声的作品,保持艺术之树的常青。

  少摆谱、多贴近,是树立文艺界良好风尚的初步,连摆谱都改不了,遑论其他。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