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中国电影通史》之“通”体现在哪?看“杏坛书会”怎么说

时间:2023年06月05日 来源: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陈丽君
0
  5月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等联合主办的“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六讲,在北师大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四层大厅成功举办。
  书会围绕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的《中国电影通史》展开研讨。《中国电影通史》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读者的广泛喜爱,展现了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该书于2022年10月修订重印,截至目前已印刷5次。该书的英文版已经于2022年初由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在海外出版发行,日文版即将出版。
  此次书会邀请了本书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丁亚平担任主讲嘉宾,电影学者钟大丰和编辑甄晓文为对谈嘉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青年教师王娅姝担任学术主持。
  主讲嘉宾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
  对谈嘉宾 钟大丰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对谈嘉宾 甄晓文
  中国电影出版社第三编辑部主任、编审
  丁亚平主要从学术写作观念的角度分享了《中国电影通史》的写作、出版及传播历程。
  他首先提出,学术写作很多时候是一种共同书写,并非完全个人化的。《中国电影通史》的写作是丁亚平与中国电影史研究前辈、出版社、读者构成多种形式及能量合作的学术共同体。
  其次,丁亚平认为读者的专业反馈和纠错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他鲜明地提出学术研究要平等对话,而学术霸权是不可取的。在《中国电影通史》的写作中,丁亚平尽力找出历史纵深线,他认为电影通史作为方法,一定是纵深面的,历史纵深线是在中国电影史百余年发展各个时期、各个空间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集合,是线、点的结合,具有更高的视点。
  最后,丁亚平指出电影史的写作是一种开放式写作,《中国电影通史》运用了多种方法和材料,是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的综合。电影史研究与写作也是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于他而言,要有超越的勇气。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钟大丰和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编审甄晓文担任讲座对谈嘉宾,主要就《中国电影通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分享。
  钟大丰对《中国电影通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中国电影通史》之“通”有两个体现:一是本书贯穿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古今,二是本书力图寻找中国电影发展内在的规律,是对中国电影史的深入探索和进一步拓展。
  钟大丰也充分肯定了该书的独特视角和独特贡献,他认为《中国电影通史》体现了电影历史书写的新思考、新逻辑,提高了电影史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丁亚平独特的学术个性和学术品格。
  甄晓文从书籍出版的角度追溯了《中国电影通史》的出版过程,她认为该书是对当时已有的中国电影史类著作的超越,是新时代中国电影研究领域出现的电影史新经典,写作风格视野宏阔,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在研讨环节,参加活动的同学踊跃发言,就中国电影史资料收集、中国电影史写作、中国电影史的海外传播与嘉宾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丁亚平和钟大丰给同学们分享了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思想性的观点和看法,开拓了他们的学术视野。
  甄晓文向同学们分享、赠送了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同类型电影史著作《韩国电影100年》《世界电影史》,以及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环球银幕》第5期。
  在赠书环节的热闹气氛中,“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六讲落下帷幕。
  购买指南
  《中国电影通史(1、2卷)》参与京东6·18“300减50”满减活动,半价到手,巨划算。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购买链接即可参与购买。

  中国电影出版社京东自营旗舰店购买链接:https://item.m.jd.com/product/13523431.html?&utm_source=iosapp&utm_medium=appshare&utm_campaign=t_335139774&utm_term=CopyURL&ad_od=share&gx=RnAomTM2bDeIzpwRqo10CXYBqPT4QF0&gxd=RnAokDEMbzLYmMoT-tZ2DBhpEXMoYUv7UEdxMrZt4hH4w7zbB2sbr7uPY7OjHU0

(编辑:刘禹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