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电视剧《狂飙》为何收视“狂飙”?

时间:2023年02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牧杨
0
电视剧《狂飙》为何收视“狂飙”?
——导演、总编剧徐纪周,主演张颂文等这样说

电视剧《狂飙》剧照

  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背景的影视作品《狂飙》近日正在热播。自播出以来,该剧好评如潮,热度也随之像其剧名一般“狂飙”,豆瓣评分9.1,让观众看到了一部全新的扫黑剧。用该剧导演、总编剧徐纪周的话来说,“《狂飙》接续了20多年前社会派刑侦剧的传统,具有极强的社会属性。”

  《狂飙》讲述了以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政法队伍与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长达20年的正邪较量,该剧切入三条时空脉络,不仅展现了一场扫黑除恶的斗争故事,还再现了时代变迁下黑恶势力的形成与崛起过程,几条线索齐头并进,为观众勾勒了一幅正义与邪恶斗争的画卷。全剧以创新的叙述手法对重点案件线索进行全面梳理,让观众自然地代入剧情,剧中的主流价值传达也在潜移默化中被观众接纳。

  徐纪周表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很多,“《狂飙》其实还是想讲70后这代人的成长轨迹,也讲中国社会从2000年到今天的发展变迁。我们希望借这个题材,讲述70后这一代人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如果《狂飙》换个名的话,我想叫它《70后》。”的确,剧中的安欣和高启强在大时代变化面前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导致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命运、不同的发展轨迹,同时又通过他们带出了周边的人,拼合成一幅中国社会近20年的社会图景和发展变迁史,而这20年的发展正是70后一代人从青葱岁月走向社会中流砥柱的20年。

  除此之外,相比以往的扫黑除恶题材剧,《狂飙》在黑白对抗之外,展现了更为深厚的时代刻画和生活还原,在场景搭建、细节陈设、人物装扮等方面倾注匠心,让20年的历史跨度平稳落地。“我有时候觉得,美术风格会决定表演风格,如果你的美术做得很浮夸,表演也会跟着走;如果你的场景搭得很朴实,让演员觉得是跟生活对标的,那他们可能就不会那么‘端着’。”徐纪周说,“我们是一个北京创作团队,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广东文化,只有让广东籍演员在我们搭建的场景里感觉是他真实的生活,演员信了,观众才会相信。”对于剧中2000年、2006年和2021年三个时代背景的刻画,徐纪周要求“非常真实”,“你讲大家身边的生活,展现民生的故事,真实度要非常精准,每个人都可以对标自己的生活。一旦戏剧感太强了,观众立马就会觉得游离”。

  随着《狂飙》的“爆火”,主演张颂文也迅速进入观众视野,俘获了一大批观众的心,网友纷纷调侃“不像是演的,建议查一查”。对于一个演员而言,这或许是另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对于表演,张颂文说,“我很少去提前设定一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只是喜欢去看他做过什么事,以此为根据去演绎这个角色,在不断推进过程中,人物的性格就会在行为中展现出来。”

  作品中的角色照进现实,观众看似在剧中又身处现实,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与人性黑暗面的深刻反思。制片人徐泰表示,这部剧创作的一个初衷是想告诉观众,政法队伍是如何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的、如何分辨有组织犯罪、什么叫做黑恶势力等,能让观众有更强的法律意识。在“普法”之外,徐泰坦言,“我们也讲了人性,在面对内心的贪欲时,像反派高启强,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覆灭的。”

  《狂飙》通过时代交替的叙述方式,一步步抽丝剥茧,带领观众了解黑恶势力崛起的缘由以及扫黑除恶的艰辛,剧中案件发人深省,写实的生活场景,权与法、情与理、善与恶等问题的思辨性,折射出人民对打击有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拥护和支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狂飙》总制片人徐康表示,“希望无论是男女老少、身处何地的观众都能看进去,因为它展现的话题和主题,具有广泛的共鸣性。”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