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古典舞剧目创作强大的生命力

时间:2022年09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肖蕊恋
0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艺术文化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能够展示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舞姿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虽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兴的艺术表达形式,但却是支撑我国舞蹈行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底气。从当下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现状来说,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在古典舞历史作品中提炼创作中的新审美、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模式,还需要在新时代下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让古典舞的剧目创作成为时代主流文化价值的引领者。

  20世纪80年代,当时广为人知的古典舞剧目就有《黄河》《洛神》《秦俑魂》《木兰归》《挂帅》等作品。而在这之中,张羽军、姚勇、陈维亚、高成明、吴明奇等优秀的编导与演员也逐渐出现在了大众眼前。除此之外,古典舞的深化发展也体现在袖舞与剑舞的发展上,如《醉剑》《垓下雄魂》《夜深沉》等。剧目中大多注重身法与韵律,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注重东方式的美感,着力展现中华民族的气质和中华文化的魅力。1985年舞剧《铜雀伎》问世, 1998年女子群舞《踏歌》在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拿下“中国古典舞”金奖而备受瞩目。从此以后,被称为汉唐古典舞剧目的《谢公屐》《相和歌》 《抢鼓》《玉兔浑脱》《小破阵》《小胡旋》《楚腰》等舞蹈作品开始广泛传播,古典舞的剧目创作中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化。而后,舞剧《丝路花雨》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关注到敦煌舞结合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能够再现唐朝时期的佛教乐舞风格。然后就出现了《丝路花雨》《敦煌彩塑》《大梦敦煌》《飞天》《千手观音》《反弹琵琶品》等作品。除此之外,还有以中国台湾舞蹈家刘凤学为首创立的“新古典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布兰诗歌》《春莺啭》《苏合香》《拔头》和《团乱旋》等,和以马家钦为首创立的昆舞学派,代表作品有《林中舞》《春》《笔墨》等。他们都相继建立并陆续推出自己的体系,为古典舞的发展不断地增添新的血液与认知。此时在剧目创作的审美取向上,古典舞依据传统优秀的价值理念为基础,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识、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够在剧目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进而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在“桃李杯”赛事的推动下,大量技术精湛、舞台载量丰富的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有被誉为古典舞划时代的作品《扇舞丹青》,有表现深宫怨的《汉宫秋月》、“出淤泥而不染”的《爱莲说》、表达深切情感的《问君何时归》《乡愁无边》,还有从小说人物出发具有时代特征的《孔乙己》《逼上梁山》,将神韵与现代舞的空间肢体表现形态、调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编创的《且看行云》《月满春江》等优秀作品。在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的舞台上,舞蹈编导更是将自己的思想完全融入创作中,让古典舞的创作疆域得到了更大的扩充,有些编导尝试用古典舞来表现现实题材,诸如像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守灯人》和《心有翎惜》这样的作品,就是用古典舞语汇实现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创作的尝试。

  随着“国风舞蹈”的兴起,大量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交融的作品开始如浪潮般涌进人们的视野。从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引发的广泛关注,到“奇妙游”系列《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舞蹈的爆红出圈。同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借助虎年央视春晚的舞台,让其成为“一票难求”的舞台艺术作品,它的创新实践,成为集体创作和人民喜爱的典型案例。这些作品都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落地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向外界传播着东方色彩,更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不竭的魅力。如今古典舞如此受人推崇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是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古典舞剧目创作强大且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古典舞的创作离不开创作人才的推动。观察近两年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的舞台,其中就有王舸、张云峰、赵小刚、胡岩、欧思维、周莉亚、韩真等一批创作经验丰富的编导参与。除此之外, 90后青年编导陈伟科等也凭借自身的不断努力,开始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当下古典舞蹈的剧目创作,已经能够做到对外来文化艺术观念的包容和兼收并蓄,同时也在不断努力适应当下主流审美观念,现在的市场影响力也在迅速增强,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想要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除了做好舞蹈文化的传承,还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古典舞蕴含着我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发展得更好。

  在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时的舞蹈创作更应关注其丰富性,深耕本土文化,让更多人能看到中国本土的优秀作品,在创作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植入骨血,使我国的古典舞发展获得继承与发扬,进而推动古典舞剧目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

(编辑:于欣悦)
会员服务